(樂購網專欄 作者:陸海天)4月17號,當當網全場圖書五折的消息,對于見慣了價格戰的網絡用戶來說真不算什么。但是當當網電子書全場免費的消息,引發了電子閱讀行業的熱議。當當的這次市場促銷活動,非常激進地沒有向出版社和相關作者做任何通知,甚至也沒有給予任何機構足夠滿意的解釋,這就是為什么最后變成了微博上諸多出版人和作者對當當的討伐……
有人批評當當無恥,居然罔顧自己合作伙伴的利益,不少律師也出來批評當當網涉嫌違約。然而我們忍不住要問,是什么讓李國慶這樣一位上市公司老總鋌而走險,甚至一副極度悲壯地樣子,把這一切視為打開市場的決戰。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當當網市場擴張乏力。
有兩個原因導致當當網電子書市場擴張能力的乏力:首先,中國現有電子閱讀的用戶相當穩定,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閱讀品位和付費習慣。中國目前對電子閱讀用戶主要以網文閱讀為主。這是整個電子閱讀市場的主力軍。但是,無論是它們的閱讀品位還是對閱讀體驗的要求,都比較單一,甚至是低級。可以說,這個群體給別的產品的發揮空間的其實很小。對于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的企業來說,要打開這個市場,往往只能燒錢了。
其次,當當網雖然熟悉紙質書籍的推薦和銷售,但是并沒有找到適合電子閱讀用戶的營銷方法。這么多年來,在電商眼中的營銷,還只是停留在價格戰的高度。一旦遇到什么風吹草動,比如同行放話要加大投入,第一時間就想著靠價格促銷來應對。從當當全場免費,導致京東也搞五萬本電子書免費就能看出這個特點。賣電器思維的慣性在延續,甚至還影響到別的行業的營銷。
前些日子我與當當的市場人員接觸,一見面他們就和我說燒錢的事情,仿佛做市場就是燒錢,現在想想行業的慣性思維是很可怕的。
第二、當當的技術能力還有很大的差距。
相比于亞馬遜的智能匹配推薦書籍不同,當當網的各種針對書籍用戶的推薦效率遠遠不如亞馬遜高。周圍的朋友最大的感悟就是在亞馬遜買東西越多,亞馬遜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到當當買東西這么多年,還覺得彼此像陌生人……當當技術不行,只好靠運營,運營不行,最后煩躁到只能靠價格了。
第三、電商賣電子書缺乏靠譜優質的內容來擴展市場。
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主要用戶大都只看網絡小說,它們習慣采用包月讀書的方式來支付費用,這部分利潤目前牢牢掌握在盛大手里。因為盛大擁有最多最全最新的網絡文學寫手和他們的作品。這不是傳統的線下出版社所能擁有的資源,即使買下這些版權,卻買不了用戶去盛大等網文平臺讀書的習慣,因此單純地靠囤書是抓不住用戶的。
另外,出版社本身對待電子書的矛盾心理,不能全心投入,導致現有電子書的質量良莠不齊。出版社提供的很多電子產品,要不就是年代久遠,要不就是錯別字連連,甚至有讀者發現某標為正版書的電子產品里居然有XX論壇手打字樣,讓人哭笑不得。
面對這樣的一堆產品,當當很難通過常規方法來做這個長尾市場,只好搞街邊“一元店”大甩賣。
第四、被前期投入綁架。
當當網早期曾全力打造自己的掌上閱讀終端,就是為了跟上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和抓住kindle在大陸市場沒有做大的時機。但是,遺憾地是它沒有抓住這個市場機遇。亞馬遜至少還打出了平牌,而當當網則搞壞了口碑。先不說閱讀終端軟件長期的差評評分,機器中內置的五百本書,居然沒有一本是完全的。用這種“釣魚”法來對待支持自己的用戶,難免讓人覺得太不厚道。
當當網對電子閱讀的巨大投入,直接綁架了自己,迫使它不得不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現在沒錢燒了,可是又要營銷怎么辦,只好去切割出版社的利益了。
第五、潛在的電子閱讀用戶市場巨大,放棄太可惜。
當當網看到了這一點,亞馬遜也看到了這一點,劉強東、馬云都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大家在付出巨額成本的同時,都不舍得放棄這個市場。不過相比于淘寶網電子書的盈利,當當網這幾年發展勢頭不那么好,劉強東通過多次促銷蠶食當當的份額,淘寶越來越變成低價書籍的集散地,而天貓在圖書銷量上的提升,也是一個客觀事實。至于亞馬遜依靠kindle帶來的用戶高粘性,絕對讓當當網睡不好覺。所以,電子書是當當的必爭之地,只有保住電子書市場的份額,才能保住紙質圖書的份額,只有保住紙質圖書的份額,才能保住自己作為“中國亞馬遜”的念想。
所以,燒!燒出市場,燒出用戶習慣,燒出未來……用戶相信你,員工相信你,可是出版社和作者不相信當當,因為他們發現當當的促銷,居然是讓自己在買單。
第六、對自己公關和善后能力過分自信。
事實上事件出來后,當當的公關部門就開始了各種救火行動。當當高估了自己控制供應鏈的能力。結果發現自己得罪的不僅僅是新晉諾獎得主,而得罪了一系列背景深厚的出版社。就在促銷當天,人民日報就發文指出當當的不妥之處。當當網一夜之間,碰了一鼻子灰。
第七、缺乏規則感,對法律沒有敬畏……
總之,當當網在上述多個原因的綜合影響下,發動了這次破壞行業的行動。可惜李總最后沒有罩住各種反對的聲音。很多年前,碰到一個近代史學家,他說這幾年碰到的不少中國企業家都有毛澤東的性格,就是沒有什么不敢做。但是在現代商業社會,不遵守規則的企業家必然要付出代價。任何出格的、損人的商業行動,更是不太容易被行業接受。
不過,話說回來,我個人感覺李國慶這次冒險還是有些成績的。因為,筆者發現周五一天我的同事幾乎一整天都在當當網上下載圖書,其中好幾個是kindle的深度用戶,他們下載的越多,就越形成對當當閱讀端的依賴和習慣就越長,當然相應地這個生意要回本,時間也就更長了。
可是,當當的危機也恰恰在這里。對于電子書這塊本來就沒打算大力經營的絕大多數出版社來說,你要出版社陪著你一起培育用戶,而且還做利潤率這么低的市場,它肯定不干。要不然某出版領袖也不會在新浪微博上大喊,大不了以后不做了。
眾多出版社最終會和當當和解嗎?這不是筆者所能預測的。筆者只是希望當當網能夠切實履行自己對合作伙伴的義務,將出版社和作者的損失降到最小。對于開拓市場的行為,筆者認為是可取的,但是不應該是羅賓漢似的。大家都罵盜版商強盜,但是你不能簽了協約后明搶是不?說到這里,必須說一下淘寶,淘寶為什么這么多年被認可,在電子書領域也能后來居上,和淘寶非常重視對合作伙伴的責任不無關系。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4月25日早間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亞馬遜或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機頂盒產品,該項目將由亞馬遜負責Kindle產品的研發部門Lab126開發。 據該項目知情人士透露,這款機頂盒能夠讓用戶通過電視獲得亞馬遜的電子>>>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30425/26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