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購網專欄 作者:康斯坦丁)團購行業在經過近兩年的狂飆突進后,到現在仍然處于“狂燒錢”的模式。在過去的2012年到現在,團購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的承受不住市場的夸張帶來的壓力、資金鏈的斷裂等問題而消失,其中不乏24券這樣的巨頭;有的關閉縮小經營范圍、減少團購城市,苦苦堅持;有的依然抱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戰略,撈一筆錢就撤;有的不注重商家的資質而讓消費者諸多怨言……
與此同時,團購行業也不再是當初由團購網站主導,成為由商家主導的市場,這讓團購行業也逐漸沉寂下來。盡來,消費者發現團購網站的折扣越來越高、實惠越來越少、陷阱也逐漸增多、奸商的招數層出不窮、商品退貨越來越難、魚龍混雜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在3·15來臨之際,就讓我們剝開團購低價光鮮亮麗的外衣,看看那些團購行業中不給力的那些事事、被投訴的那些事,讓我們對這些事情有所警惕,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失。
實惠呢?團購越來越不給力
團購行業的生存之道是怎樣的?具體來說就是商家通過團購網站發布遠低于正常價格的商品、服務,而團購網站從中收取服務費或提成。但團購行業之所以能生存下重中之重就是消費者有沖動對低價的商品和服務買單。但也許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價格上漲的不僅僅是現實中的油米醬醋,團購的價格更是上漲的厲害�?梢哉f折扣越來越高,價格有優勢,但相對來說已經很微弱了。
比如,去年重慶地區截至到大概10月份以前,團購電影票的價格一般而20元。而從10月份到現在已經漲到了26元,漲幅高達30%,甚至有的還得在電影院加5元甚至10元才能使用。再比如同一家團購網站的一份釜山料理的團購價提升的更加隱晦,158元的價格是沒變,但原來能買342元4人套餐,現在只能買287元的套餐,套餐內容還少了蔬菜、精選牛肉里脊、五花肉等。可以說,消費者對這種隱晦的漲價也大為不滿。
誠然,隨著物價的上漲,商家提高團購價格也無可厚非。但要明白的是團購的初衷就是為了薄利多銷,吸引更多消費者或者是為了打響名氣。如果團購價格和正常價格相差無幾,那還有必要抱著商品、服務有可能被打折的可能去團購嗎?
陷阱一籮筐,稍不注意就是一個坑
“從北京到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商家永遠都在追逐利潤,而消費者永遠處于一個未知情、被蒙蔽的狀態。團購也更是如此——消費者永遠搞不清楚自己在購買團購的商品和服務之后會遇到什么事情。中消協19日發布數據:2012年,我國消協組織受理銷售服務投訴3.9萬件,同比增長28.5%。其中,網絡購物投訴近2.05萬件,占銷售服務投訴量的52.4%。而在網購購物投訴中,團購投訴也占了其中一個較大的比例。比如,僅僅團800在去年10月份就收到投訴494件,11月份也有470件,讓很多消費者越來越寒心。
比如,消費者團購KTV、美食越來越不靠譜。在網上團購自然很簡單,但后面的真正服務卻落實不下來。襄陽市的湯小姐2月26日在網上團購了人民廣場一KTV的消費券。當她電話預約3月3日的包廂時,該KTV工作人員讓她28日再預定。28日,她再次打電話預約,工作人員稱,包間已被全部預定。要知道團購券上說最少提前一天預定,可提前5天都預定不到,不僅讓人懷疑其真實性。團購美食也同樣如此,很多時候,只要服務人員聽說是團購消費者,就會說爆滿,但不用團購券的則可預定。而且餐飲團購的美食與正常價格購買的也有區別,商家這樣的雙重標準,讓人無可無奈何。
餐飲團購讓人很受傷
此外,商品團購依然是投訴的重災區。很多小的團購網站限于時間、資金、技術等問題,對商家資質審查不嚴,因此很多假冒偽劣商品打折團購低價的名義涌向市場。而消費者一旦購買的不滿意的團購商品,退貨就是一個極其麻煩是事情。因為不能像淘寶那樣與賣家協商,然后申請退款即可。團購商品還得通過團購網站與商家聯系,非常繁瑣。
還有的商家對團購商品如家電等實行特供,偷工減料,無所不用其極的降低成本來達到低價的目的。消費者在購買這些產品后,出現問題不僅退貨難,維修也異常麻煩。
此外還有其他諸多問題,比如團購券尚未使用,商家就已倒閉或關門;團購網站明確表明哪些商品貨服務是不退款的,讓人質疑;團購服務及商品無發票;諸多商品及服務有著許多限定條件……這些事情都在表明團購行業依然存在著諸多阻礙自身發展的問題。
未來:在誘惑前守好你的錢袋子
面對團購商品及服務的超低價,很多消費者腦子一熱就去購買。也不管自己用不用的上,也不管自己有沒有時間。很多甚至都沒來得及看這些團購商品及服務的限定使用時間和條件,在使用的時候才發現沒有那么簡單,也就愈發對團購失去信心。
消費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被團購的超低價格所誘惑,其次要看清商品及服務的細節描述和消費規則,確定自己確實需要或者有時間。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保存好相關消費證據,如發票、團購信息截圖、短信通知等,以便在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維護自己的權益。(科幻星系/文)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吳健)前言:蘇寧渠道下沉三四線城鎮及農村,阿里分拆部署農村網點……面對209億的市場份額,100%的增長速度,困在城市巷戰中的電商再也按耐不住回歸鄉土的決心。電商變局中,如何開拓符合農村消費>>>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30311/26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