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姬憲恒)筆者在這里先提出一個問題(或許是新概念吧),如果一個互聯網企業依托一種產業進行電商經營,而經營本身又是為該產業保駕護航的,那么這個企業算不算是電商企業?
一個新概念的產生,總是伴隨著商業模式的發展,“服務性電商”的概念或許是一個空洞無物的詞匯。目前的電商行業競爭已經從白熱化走向理智,行業巨頭對市場的分割也做到事無巨細,各種模式的鞏固和相互融合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任何一股資金要殺進電商行業,都要做好進棺材的準備。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不要輕易說“電商死掉”的言論,但事實也的確如此。
薛偉:“服務性電商”是劍走偏鋒
薛偉,市購品牌運營總監。和許多進入北京市場創業的電商企業一樣,由最初的定位走向了一個有一個死胡同后,最終提出了這個看似吃力不討好的經營策略。不需要看詳細的數據也能知道,就國內的電商勢力范圍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自由零售平臺,以京東為代表的自采自購交易平臺,以蘇寧為代表的“實體+線上”銷售平臺。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這塊土壤已經沒有任何新電商生長的空間。
至于模式嗎?翻來覆去也就那么幾種。薛偉和他的團隊在走老路和創新之間頗為掙扎了一番。
調整思路后,市購品牌就開始按照目前的形式開展工作。首先,在模式選擇上,市購品牌的互聯網經營思路為全覆蓋。筆者在其官方網站上見到的數十個網站,涵蓋了目前國內所有的互聯網模式。就經營而言,這些網站中的任何一個都需要龐大的團隊支持;從技術上而言,網站的經營者并沒有采取過度花哨的開發,從美工設計到功能實現都比較中性。換句話說,不過是普通的經營網站。
“單純的比拼電商經營,我們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很多人都沒有優勢。”薛偉告訴筆者,在經過多次轉型之后,他們也無奈的承認了這個事實。
市購品牌并非沒有能力去尋找新型項目合作,更簡單的說,做團購網站也是可以實現利潤的。市購的前身在山東市場摸爬滾打多年,也積累的相當的人脈,做產品仍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考慮電商發展的現狀,還是果斷的放棄了這個想法。
然后才有目前的這個理論。
筆者簡單的總結了一下所謂的“服務性電商”的概念,業內人士可以做一個評論。
這一模式中有三個必備的環節,一是必備的支柱產業,二是全面的互聯網服務平臺,三是加盟體系的構建。
三環相扣的經營思路
所謂必備的支柱產業,就是獨立于目前電商模塊發展的企業或者機構,這一部分是該模式的建立前提。市購品牌目前和四聯擔保體系的合作為其開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礎。四聯擔保是一家融資機構,主要提供的是金融服務,這也具備“一對多”的特性。而這里的“一對多”不單純是指多個企業,也泛指多個行業,多個客戶對象(個人、企業、政府)。以金融業務為基礎,開始整合客戶資源。
金融借貸業務對民營中小企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民間借貸,被譽為中國民營企業的輸血機。企業為生產經營發展,不得不去尋求資金,而國有大型銀行的放款時間和相關政策往往難以為繼,更加翔實的例子就是溫州老板的跑路史;同樣,民間借貸也面臨著無法安全收回款項的問題。
經過溯本求源,不難發現,只有實現共贏才能保證貸款的安全,同時盈利;而對于企業而言,所面對的是自身的生產經營,變現部分是要依靠推廣銷售來完成的。換句話說,提高了銷售業績也就保證而來產品變現的能力,進而保證及時還款。如何提高銷售業績?
自然而然會想到電商行業。
企業家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傳統的渠道能力有限,通過互聯網進行營銷的方法也不是新生事物了。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國內盡管有很多電商銷售網絡,但是龐大的投入仍然是個門檻;至于自建線上銷售團隊,無疑是潑油滅火。
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互聯網電商平臺,似乎就有了用武之地了,這是第二個環節。
第三個環節,也可以說是“服務性電商”的發展思路,走加盟的路線。薛偉認為,國內有很多企業在本地化的競爭過程中,已經形成了龍頭效應,由當地龍頭企業牽線的模式更容易整個產業鏈上的資源。這也意味著,“服務性電商”網絡的建設,不會只有一個支出產業。
尋求“一對多”的合作企業(支柱),聯系多家企業融合發展,以互聯網平臺謀求自身盈利,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圓圈。
該模式所引發的思考
企業推廣產品的路子不是很多嗎?這是筆者第一反應。
就B2B模式的網站而言,國內的至少有上千家比較知名的門戶網站,如果要推廣產品,選擇余地實在很大。如何將用戶吸引到自己的網站平臺來?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恐怕這套模式也是毫無用處的。
而事實上這個問題早已經在薛偉的考慮范圍內,“你知道,我們并無意和其他的電商企業爭奪用戶,我們要抓住的是最有效的實體企業。”所謂的實體企業(以金融服務項目為基礎),是那些已經發生借貸關系或者準備發生借貸關系的客戶。換句話說,參與到電商平臺來只不過是目的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保證性服務是在其他方面。
應該說這種模式可以接觸到忠實度最高的用戶,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以電商平臺為紐帶,在達成希望之后繼續使用該平臺。事實上筆者也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對于眾多的B2B平臺而言,會員費能夠提供的服務是推廣上的便利,即使聯盟體系所能做到的也是陳列功能和整個功能,其中缺乏一個比較重要的合作參數:信任度。
做一個簡答的假設,同樣通過市購電商平臺參與同一家金融服務,食材供應商和食品加工企業必然會比網上隨意邂逅更加親密。這種整合似乎并不浪費資源,通過一個紐帶和一個共同的監督機制,做出最有效的產業鏈整合——這種方式很像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功能。
那么加盟路線呢?就電商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更加實際的問題,單純的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是不長久的。
支柱產業部分并不止一家,這是整個體系能夠發展壯大的關鍵。
某地的一家家具廠能做到行業老大,必然有完善可靠的木材供應商、銷售渠道、配料供應商,如果以此作為一個基礎產業部分(一個關鍵點),自然就可以整個地區性的產業鏈,當整個產業鏈形成規模后,也可以融入全國范圍內的市場競爭。發展多個行業和地區支出產業,尤其是形成區域性的點面結合方式,才是發展關鍵。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劉步塵)2月19日,蘇寧通過郵件形式發布張近東關于蘇寧未來戰略的設想,他說,“歷經三年網商運營,蘇寧總結出兩點結論:第一,電子商務的主力軍應該是店商,而不應該是電商,無論店商還是電商,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服務性電商”概念產生的合理性分析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30221/26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