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劉步塵)2月19日,蘇寧通過郵件形式發布張近東關于蘇寧未來戰略的設想,他說,“歷經三年網商運營,蘇寧總結出兩點結論:第一,電子商務的主力軍應該是店商,而不應該是電商,無論店商還是電商,零售盈利的精髓都取決于本地化的經營和服務;第二,電子商務的發展要由零售企業自己主導,而不是由電商服務商主宰,電子商務是實體經濟不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主導實體經濟必然導致泡沫經濟。”
張進一步指出,“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這就是蘇寧所要倡導的中國零售的云商模式。”據悉,隨后三天,蘇寧集團將圍繞云商模式,從組織架構、年度計劃、經營策略、人員任命進行全面部署。
蘇寧某高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蘇寧已經構建了面向內部員工的管理云、面向供應商的供應云、面向消費者的消費云。
鑒于云戰略及云應用已滲透進蘇寧肌體,蘇寧電器當日在深交所發布公告,擬將公司名稱由“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蘇寧云商”。
對此,媒體進行了多角度、大范圍解讀。
總體看來,蘇寧這封郵件傳遞的信息是有限的,對云戰略的表述也是較為模糊的。比如,蘇寧并未清晰界定“店商”的含義,對“店商”與“電商”到底什么關系?“店商”和“零售服務商”什么關系?均未清晰說明。因此,在基本概念尚未界定清晰前提下,試圖準確研判蘇寧的云戰略是可笑的。
除此之外,蘇寧高層在接受采訪時也使用了不少新概念,比如“管理云”、“供應云”、“消費云”,至于這些概念什么意思?沒有人給出界定。我傾向認為,這些概念實際上蘇寧的框架設想,是不成熟想法的表達。換言之,蘇寧自己對未來的發展可能都沒想明白,比如,蘇寧云商中的“云商”意味著什么?云商與傳統商業的本質區別是什么?如何實現從傳統商業向云商的轉型?這些問題張近東及蘇寧果真想明白了嗎?我看未必。
因此,在“云商”始作俑者都“霧里看花”的時候,指望公眾準確理解蘇寧新戰略,是不現實的。
在我看來,蘇寧此前提出的“沃爾瑪+亞馬遜”戰略更通俗易懂,更清晰準確,很好地兼顧了蘇寧的現實與未來。“超電器化”戰略的提出也是精準的,清晰地表明了未來的蘇寧不再是一個“只賣電器”的連鎖。而“云商”概念的提出,讓人們“如墜五里霧中”,原本清晰的戰略一下子變得模糊不清。這也是有人詬病“蘇寧玩過火了”的原因。
有人認為,蘇寧浮躁了,或者說病急亂投醫,趕云時髦的心態過去焦躁。
未來的商業,到底是電商的天下還是實體店的天下?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這也是王健林與馬云打賭的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是誰的天下,張近東都是贏家,因為張近東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不管你把錢裝進左口袋或者右口袋,都裝進了張近東的口袋。
但是,這不絕意味著張近東對未來電商的判斷是正確的。在我看來,張近東所謂“電子商務的主力軍應該是店商而不是電商”,及“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有零售企業自己主導而不是有電商服務商主宰”的論斷實在過于臆想,至少他拿不出“阿里巴巴模式失敗”的證據。與張相反,我更傾向認為阿里巴巴要遠遠成功于蘇寧易購。別的不說,至少阿里巴巴是盈利的蘇寧易購是虧損的,甚至阿里巴巴一天(2012年11月11日)的營收就超過了蘇寧易購2012全年。實際上,未來我們也很難說垂直電商比平臺型電商更好,好比未來我們也得不出“多元化就是比專業化好”的結論一樣,因為事實是,多元化的三星很成功,專業化的蘋果也很成功。
當然,面對大變革蘇寧人勇于思考是值得肯定的,畢竟今天的商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大連鎖確實已經走過了它最輝煌、最巔峰的時期。環境的變化倒逼企業必須順勢而為。
說到蘇寧,不能不提對手國美。
國美也在變化。2012年底,連續三季度巨虧的國美電器發布新戰略,把目光投向“信任”二字,在今天的國美看來,沒有什么比盡快和供應商、投資者、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更急迫了,生存環境惡化,被認為是國美多年奉行“渠道霸權”結下的惡果。因此,改善與供應商、投資者、消費者關系,重建信任,成為國美不得已的選擇,這是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買單,是對過去幾年不斷折騰的補救,屬于國美“維穩”。
而蘇寧不存在“安內”的問題。“云商”戰略是發展的問題,不是穩定的問題。從這一點說,蘇寧戰略比國美戰略先進得多。
未來國美會不會提出類似的戰略?我們只能等等看。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賈敬華)春節過后,當媒體和各大企業正努力擺脫假期綜合癥的影響時,從來不缺料的電商行業又爆猛料:京東商城又融資7億美金。隨后,劉強東的內部郵件經媒體傳開,淘寶系估值800億美金的消息廣為流傳>>>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云商”看起來很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30221/26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