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除了建行一直高調的宣傳外,其他銀行進軍電商的行動都是以靜默為主,這并不符合進軍電商必備的大肆廣告以招攬流量的原則。
還沒有大肆擴張經營范圍是一個關鍵性因素,而更重要的是,電商已經走過了跑馬圈地的時代,僅僅是對商家優惠,卻無力讓消費者感到真正的利好。
“在建行的電商平臺上,絕大多數產品在其他電商平臺上都有,我實在不知道我為什么一定要在這里消費。”一位消費者對筆者坦言:“已經習慣了在淘寶、京東、當當乃至凡客之類的電商平臺上購物,新的電商平臺如果沒有讓我眼前一亮的商品或更加低廉的價位保證,我只會做一個圍觀的群眾。”
消費者的惰性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銀行進軍電商的腳步。易觀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從訂單量來看,天貓達3.2億元,京東第二為6000萬元,當當網第三為2883萬元。活躍用戶規模方面,天貓為8273萬戶,京東為1155萬戶,當當為955萬戶。在供應鏈能力、網站運營能力方面,天貓、京東、當當位居市場前三。這些都是初出茅廬的銀行電商們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
即使是專屬金融服務特別是貴金屬交易這個銀行最強大的電商特色產品,目前也沒有體現出多大魅力。從目前交行在線銷售的貴金屬產品來看,淘寶旗艦店和該行內部網上商城銷售的產品種類與價格基本一致,對用戶尚未體現出足夠的吸引力,而且目前僅有貴金屬可以在線購買,其它產品還是需要通過交行營業廳、交行個人網銀、電話銀行等渠道才能交易。
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消費者不買賬,銀行電商之路注定難走,雄厚的資金和對店鋪的優惠,不過是給一個常規化的電商平臺冠以了一個銀行的品牌名稱,這其實在電商大戰格局初定的今天,意義幾近于無。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銀行試水電商“撈過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30218/25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