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管理團隊適合輪崗嗎?
觀看京東最近一段時間的動作,很多都有阿里巴巴的影子,比如對外都開始上升到更高的策略,如“修養聲息”,比如強調自營、開放和數據金融。最新的舉措,則是啟動了“高管輪崗”制度,而這一制度正是互聯網公司中,阿里巴巴最獨特的文化。
先回憶下阿里巴巴的高管輪崗:第一次是2007年底,也是阿里巴巴B2B業務上市后不久,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干部輪休學習計劃”,也就是后來被評價成的“杯酒釋兵權”,淘寶網總裁孫彤等4名高管進入“學習期和休整期”。
另外一部分則是當時三大子公司淘寶、中國雅虎、支付寶高層“輪換”:比如原來中國雅虎總裁曾鳴調回集團,支付寶總裁陸兆禧去負責淘寶,淘寶副總裁邵曉峰調任支付寶總裁。
第二次阿里巴巴高層的輪崗,則是在2012年3月,涉及到22名中高層管理干部,涉及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全部子公司。而這次輪崗調整中大多數崗位還是“專業對口”,比如淘寶商家事業部副總裁王文彬被調往天貓商家服務部,集團戰略投資部資深副總裁張蔚則被調往集團參謀部等。
說實話現在翻起阿里的這些高管變動資料,都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因為涉及太多的崗位和人員變動,中間還有很多交叉變動,每次收到阿里高管變動的郵件,不花費一段時間很難梳理清楚。
這也是京東商城今日突然宣布“高管輪崗”最蹊蹺的地方:雖然京東商城宣布啟動“高管輪崗、輪訓制度”,但實際上宣布的職位變動,市場部高級副總裁程峻怡一人,而他將調任POP開放平臺部門負責人。
京東在新聞稿里這樣寫道,“根據公司戰略建立更為清晰的人才儲備梯隊,并有選擇地對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輪崗、輪訓,以通過這樣的有效培養機制來拓寬高潛質管理人員的業務思維與視野,發現和培養復合型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為京東商城未來的高速發展做好充足的人才準備。”
如果拋開“輪崗論”不說,這次高管變動的事件則是,曾經出走優購網的徐雷重返京東,像以前在京東時一樣,負責市場營銷業務,而這部分業務正是程峻怡所負責。
當然每次京東的高管變動都會有一個劉強東不滿的故事,之前負責開放平臺POP業務的張守川被盛傳離職,就有媒體稱其業務發展一般而被調離,當然張守川最后并未離職,而是去負責團購業務。
程峻怡的被調任背后也有很多演繹,原因也是劉強東對其工作的不滿。最后妥協由CMO藍燁調任至其管理范圍下,負責剛剛空出來的POP平臺業務。
不過上述均未經京東商城官方證實。
曾經有投資人這樣評價京東,雖然發展了這么多年,但從本質上來看京東各方面還是感覺像一個創業公司,但由于京東的發展速度太快,在快速增長過程中京東喜歡引入職業經理人,但由于劉強東個人領導風格過強,在合作過程中需要磨合,而其中也伴隨著很多調整。
據公開披露信息,從2011年初開始,京東開始大批量引入職業經理人,據說管理團隊達到20多人,層級更是由VP、SVP、CXO、CEO層層匯報。而在過去一年里,京東公開被披露的高管達到了4位。尤其是CTO王亞卿加盟不到一年就離開,更被看做是職業經理人在京東的“水土不服”。
京東高管過去2年內頻繁的進進出出,事實上意味著公司的管理團隊依然不算穩定。這就又回到了開頭的“輪崗”上,一個不穩定的管理團隊適合輪崗嗎?
目前輪崗比較出名的IT企業有兩個,一個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輪崗的高管,至少都已經在原有崗位上1-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另外一個是華為,華為從COO的輪值到CEO的輪值,也都是一路跟隨華為成長起來的管理團隊來執行。京東在高層團隊的穩定性上,還不太具備這一輪崗條件。
另外一個層面,華為輪崗制度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尋找接班人。而阿里的輪崗制度,從不久前馬云宣布將辭任CEO以及架構調整的諸多布局來看,也是為尋找接班人在做伏筆。京東作為一個依然在激烈廝殺的企業,劉強東作為一個極具控制力的掌門人,顯然還沒有戰斗到最佳狀態。
再從業務方面看,阿里巴巴由于有多個不同的子公司——支付寶、B2B、淘寶、天貓,這些業務雖然各自獨立但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輪崗制度能夠讓高層更加深入的了解業務。
但是京東目前的業務,自營是非常大的一部分,POP才剛開始建立,當然還有物流、金融數據,但都處于剛開始發展階段,在沒站穩根基之前頻繁換領導者并不利于業務的發展。
所以接下來京東商城是否還會有“高管輪崗”很難說,但像阿里巴巴一樣,用高管輪崗的理由來改善下大企業病以及內部腐敗,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推薦閱讀
1月31日晚間消息,從今日起,國美在線獨家發售百事通高清3D智能云電視機頂盒“小紅”酷盒,售價699元。 國美在線新聞發言人彭亮表示:“在此次首發活動期間,為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凡是購買百視通高清3D智能云電視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京東高管輪崗蹊蹺:一個人的輪崗?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30201/25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