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圖書的價格顯得更為透明。記者從卓越亞馬遜購買了目前暢銷的《大故宮》等6本書,總共花了111.9元,隔天送貨上門,而且滿足了商家的免費送貨條件,沒有再支付額外的送貨費用。在這些書的各自頁面上,商家都提供了“在線試讀”功能,可以看到書的封面、目錄、版權頁、封底等信息,還提供了8頁的正文節選。通過試讀,記者初步了解到了書的一些情況。記者算了一下,如果在實體店購買這些書,基本是按照書上標注的原價,總共需要205.6元,網購的價格相當于打了5.4折。由于工作需要,大學教師王女士每個月都會購買一些新書,日積月累,她開始為這筆開支心疼了,“后來網上書城開始多了起來,除了個別書因為專業性太強發行量小之外,基本上都能找到,新書一般最貴也能打七折。”王女士告訴記者,在書店翻翻就知道這本書該不該買,記下書名和出版社,回家就上網下單,“送貨快,包裝好,裝在規整的紙箱里,不管刮風下雨都送到家門口,最重要的是省錢了。”
家居用品也是如此。家住朝陽區的董小姐家里剛裝修完,需要購置大量的收納用品,包括塑料抽屜柜、藤編筐和放在櫥柜抽屜里的分隔籃等等。“這些東西在超市里貴了去了,個頭不大的一個竹筐要65元,我在網上買的才30元,店家還包郵。”董小姐上周幾乎天天逛超市,看中了什么收納用品,先把牌子和價格抄下來,回家確認尺寸后網購。她告訴記者,買得最成功的是一套六層抽屜式整理柜,價格是206元,“這個柜子我在超市里看賣339元。”她比較得意的“作品”還有一塊“大達”牌長條形地墊,店里賣49元,網店里最低價才28元。
談觀點
實店價格該調整 消費體驗須提升
多跑幾步路,就能省錢,所以對價格敏感但對時間成本不看重的中低消費群體對“抄號”非常熱衷。“抄號族”的出現,折射出了電商的發展優勢和實體商業的無奈。一種觀點認為,這說明商場確實該適當降價。著名互聯網分析師、正望咨詢總裁呂伯望表示,理論上,“抄號族”對實體店不太公平,他們只看不買,這樣實體店就成為了“展覽廳”和“試衣間”。但是,這也說明實體店需要在價格上做適當調整,吸引消費者。
提升服務水平
盡管電商來勢洶洶,但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實體商業并非無路可走,提升購物體驗是把消費者拉回商場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商業專家黃華軍看來,防范“抄號族”的措施都不能治本。“有的消費者愿意先跑去商場抄號,再回家上網下單,可見他們比較在乎差價,對來回商場的時間成本卻看得不重,理論上他們不是高收入者,購買的是中低檔服裝。事實上,除了價格,購物體驗也是消費者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套頭衫上網買不要緊,因為套頭衫標準統一、價位較低。但如果要買中高端品牌的西服、襯衫,恐怕就得親自到店里去試穿甚至定做了。這不僅限于高端品牌,稍微上點檔次的服裝都是如此。服務水平帶來的購物體驗,是實體店與網店的主要不同。”
做足消費體驗
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認為,電商很難取代實體商業,尤其是購物中心,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購物中心提供給消費者的體驗和個性化。“目前消費趨勢中出現了網絡化趨勢,對于實體商業而言,應當加強消費過程的體驗性和服務的針對性。在購物中心,消費者可以感受來自不同國家的品牌、流行時尚與經典商品的協調、零售服務與其他服務結合的多樣化構成、多樣性的價位選擇與豐富的品牌組合等等。”郭增利認為,在電商的強勢圍攻下,“做足體驗”可以說是購物中心的發力點,具體做法包括:在業態上增加對客群特征的服務型業態;打造建筑亮點、提升購物的環境品質,引導客群的生活方式等。
郭增利告訴記者,按照中國目前的數據,購物中心在整個社會銷售中的比例在7%左右,上海現在達到13%,從這個角度來看,占比高于電商。“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對電商下一步的發展也會形成一些阻力和障礙。”不過郭增利同時認為,實體商業尤其是購物中心應該感謝電商,“它們給購物中心開發降了溫,購物中心的階段性過剩是不容回避的。”
試調整
自開網店迎挑戰 多元經營求生存
購物中心:提供多元化業態
在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方面,郭增利以去年6月開始調整升級的悠唐購物中心舉例,這家購物中心將定位調整成為“都市白領”一站式購物娛樂體驗,并根據主題定位和客群實際消費需求調整業態和品牌組合,強調體驗性和互動性。悠唐購物中心總經理羅松向記者介紹說,調整后的新悠唐不光是賣商品,還增加了為城市白領提供各類服務的多元化業態,滿足衣、食、住、行、學、玩等全方位的消費需求,如精品超市、瑜伽健身、美容SPA(樂天超市、屈臣氏、佩霖國際自然養生會所、法國安杰瑪國際SPA會所、佳麗美甲)、瘋狂鋼琴、證件快照等,用豐富多元的業態進一步強化了購物的體驗性。
百貨:開設自己的網上商城
相對于購物中心業態來說,百貨感受到的來自電商的沖擊更為迅猛和直接。記者注意到,多家百貨店已紛紛“觸網”,用“打入敵人內部”的方式來迎接挑戰。西單商場、當代商城、上品折扣、新世界百貨、王府井百貨等都已經開設了自主運營的網上商城。
品牌:推“網絡專供”款
“這衣服太貴,我還是上網買吧。”昨晚在東三環富力百貨的某女裝專柜,白領小劉的話立刻被促銷員的“貼心提示”噎住了:“那您要等春天了,我們品牌當季新款三個月內不會在網上銷售的。”據了解,一些生產廠商禁止代理商在網店里銷售新款,如果發現將會重罰。記者在網絡上搜索發現,思加圖、ZARA、only、天美意等熱門代購品牌都已經開設了網絡旗艦店,雖然有新款商品,但價格和專柜一模一樣,優衣庫、GAP、forever21等國際知名品牌實行的都是線上線下價格統一的策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已經有一些品牌針對網購人群推出了“專供”商品,如內衣品牌愛慕的網站專供“心愛”品牌,定價僅僅是主力品牌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美特斯邦威線上專供品牌AMPM款式更潮,價格卻比實體店便宜;就連國貨護膚品牌“百雀羚”都推出了網絡專供產品。
書店:增加購書體驗
在網上書店價格優勢越來越大的壓迫下,實體書店更多地強調特色和服務,細分市場,做足體驗。藏身于建外SOHO寫字樓里的蒲蒲蘭繪本館可謂“袖珍”,只有幾十平方米的面積布置得童趣盎然。絨毯做成的“彩虹”把書店分割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書架上按年齡擺放著各種兒童繪本。孩子們可以從窄窄的樓梯爬到圓形窗臺上安靜地讀書,也可以在兩平方米的圓形凹地上聽大人講故事。從2006 年開業以來,這家以0至10歲兒童為顧客群的書店始終在年輕父母中保持著很高的知名度。記者在店里看到,不少父母帶著孩子來買書時并不知道該買什么,而是帶著很多問題,例如“兩歲的孩子該看什么書”、“我們家孩子不愛吃飯”、“愛發脾氣怎么辦”等等,店員會根據讀者的需求推薦相應的繪本。
推薦閱讀
去年9月對母嬰垂直類電商網站紅孩子進行并購后,蘇寧易購如今遇到了第一次挑戰,近日有媒體爆出蘇寧易購并購紅孩子后已經裁員15%的消息,對即將公布2012年業績的易購管理層施加了壓力。 雖然蘇寧易購方面在第一時間給>>>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30122/25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