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寶上市6年多來,開創了‘小門戶+聯盟’的B2B電子商務新模式,并于去年初發布首個‘大宗商品供需指數’即BCI,而更大的夢想即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將于今年開啟”。網盛生意寶(002095.SZ)董事長孫德良在上周五于上海舉行的“生意社首屆大宗商品數據年會”上,對籌備已有一年多而即將開展業務運營的“大宗商品交易戰略”項目滿懷憧憬。
孫德良稱,生意寶上市時募集的兩三億元已先后用于交易平臺(寧波網盛大宗商品交易有限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浙江生意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金融擔保平臺(浙江網盛擔保有限公司)的建設。
而早在2011年10月生意寶公開的一份石化產品網絡交易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上述大宗商品交易戰略項目所需的4000萬元資金全出自生意寶自有資金,且規劃中的建設時間為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而其運營模式包括買賣雙方自行選擇的自由合同交易方式及由平臺提供的標準化合同交易,盈利模式則主要有交易服務費、貿易融資服務收入和網絡推廣費。且在該項目的財務測算中,第五年的交易服務收入已可達8100萬元,當年營業利潤則達9142萬元。
不過,已連續三年通過旗下子公司“生意社”發布了權威性中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年度研究報告的生意寶,卻也未曾預料到2011年底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刮起的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風暴,導致其大宗商品交易戰略項目一再推遲上線。
事實上,根據證監會去年11月初及本月初的兩次公告,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也僅有兩批共16個省區市通過了上述聯席會議的驗收,且重點地區的“北上津廣”缺席這兩批名單。
有意思的是,同為數據、資訊服務商的上海鋼聯(300226.SZ)及易貿則早已在去年分別投身鋼鐵、化工領域的大宗商品現貨B2B電子交易的嘗試。而在上周五的上述年會上,一直呼呼建立多層次大宗商品衍生品體系的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胡俞越則對生意寶創始人孫德良成為“大宗商品領域的馬云”寄予厚望。
其實,作為生意寶三大發展戰略中“數據戰略”核心的生意社,在大宗商品領域已經擁著強大的影響力,其每月初發布的BCI指數已成為國內制造業重要評價指標和宏觀經濟變化“晴雨表”。據生意社介紹,其獨立編制的BCI指數曾在2012年三次成功預警宏觀經濟轉折點,早國家經濟數據一月有余,這足以與中國物流聯合會的PMI指數及匯豐PMI指數相媲美。
但也有業內人士日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擔憂,生意寶涉足交易領域或將影響其大宗商品數據采集、評估的獨立、公正性。
推薦閱讀
速途網微言錄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宣布,為增加組織協同和創新能力,將把現有的業務架構調整為25個事業部,B2B中國事業部由葉朋分管。 B2B在經歷了以信息交互為主的1.0時代之后,正在進入以在線交易為主的2.0>>>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生意寶年內開啟大宗商品現貨交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30122/25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