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引發爭議
隨著阿里旺旺招牌式的“叮咚”聲,店主開始埋頭招呼顧客:“親,你想買點什么噢?”你能否想象到,這是在一所大學的課堂上?
在人們傳統的印象中,上大學當然是上課讀書學習,但在這所學校,學生大可不必如此:上課時,學生可以帶著筆記本電腦,一邊上課一邊打理網店;還可以因網店經營原因請假;甚至自己經營的淘寶網店信譽度,可以用來充抵學分。
這所學院叫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義烏工商學院),因此,有人冠以“淘寶大學”,學院的教學改革備受關注和爭議。
支持者認為,讓學生掌握謀生的技能是教育應有之義,大學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謀生的本領;而在反對者看來,開淘寶復制商販無疑是一場短視教育的賭博,教育不應如此短視和功利。
而事實上,社會對這所學校的爭議并不僅止于此。
學生以創業業績論英雄
義烏工商學院是一所位于浙江義烏市的公辦大專高職院校,全校共8000多名學生。據悉,義烏工商學院今年順利畢業的2500多名學生中,有15%左右的學生以老板身份走出校門,其中生意做得最好的學生,一年銷售額達數千萬元。目前,義烏工商學院有1800多名學生邊讀書邊創業,其中1500多人是非創業班學生。
副院長賈少華是義烏工商學院創業教育的推動者,他是土生土長的義烏人,在聽多也看多了沒有上過學的義烏商人、浙商創業的傳奇故事后,聯想到自己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的“就業難”,賈少華認為,要想讓自己的學生有尊嚴、活得精彩,就要創業,讓學生有自己的事業。
看到電子商務的巨大發展潛力,賈少華把它當成創業教育的實現平臺。2009年,義烏工商學院成立創業學院并直接招收淘寶創業班學員。
據介紹,至今,創業學院已招收了400多名學生。在這個學院,學生的主業不再是學書本知識,而是開淘寶網店。“我們的特點,就是以學生個體發展為基礎的實用主義。”在賈少華看來,創業能力是練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這個思想不確立,創業教育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賈少華說。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義烏工商學院形成一個以創業業績為標準的考核體系,而創業業績自然也成了評優評先的標準。
不僅如此,學院還為學生提供各種創業服務。聯系廠商,讓快遞公司在學校設立代理網點。創業基地在學校“雪峰樓”,按照規定,學校教室中本來沒有網絡設置,為方便學生網上接單,學校破天荒地在“雪峰樓”每間教室的每個座位上拉起了網線,并24小時供電,“雪峰樓”的自修教室也被用作學生們堆放貨品的倉庫。
為給學生開網店提供便利,學院還執行了一套特殊制度,其他學院早上8點半上課,創業學院的學生到9點半才上課。
考慮到學生們開辦網店的需求,學校外聘教師講攝影課,建立配備了專業器材的攝影基地,方便學生們為商品拍照。 “伊能麻豆”是創業學院下屬的一支模特隊伍,團隊內的所有模特均為校內學生,在拍攝費用方面,模特對學生店主的報價要遠遠低于市場價格。
學校甚至規定,學生只要有合適的理由,就可以請假不上課。上課時間可以帶著筆記本電腦,隨時接單。創業學院的課程也是圍繞開網店的需求來設置,淘寶店的等級可以折算成創業學分,除了一些必修課,很多課程可以選擇免修,用創業學分來替代。
幾年的運行,義烏工商學院創造了許多引人關注的數字,在校生中有60%生活費自理,創業班首屆畢業生人均月收入超過1萬元,其中不少資產過百萬元,頂尖的身家上千萬元。據悉,創業班級的學生,到大學二年級,人均月收入達到了5000元。
凡此種種,都讓這所大專院校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盡管如此,學院依然堅持著走自己的路。
這里走出了一批學生老板
走進學校創業學院所在的“雪峰樓”,可以看到,這個本是學生上課的地方,拿貨的學生來來往往,給貨物稱重、統計,儼然就是一群忙碌的小老板,而快遞公司的貨車不時出入,各個教室滿眼是堆積如山的貨品和一疊疊快遞單、包裝袋,有些學生還自己配備打印機、掃描儀。每到下午四五點,學生們就會忙著把當天賣出的貨物打包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從這里走出了一批學生老板。
學生楊甫剛是義烏工商學院推崇的第一個傳奇。
2006年,家境清貧的楊甫剛,經歷兩次高考后,進入義烏工商學院國際貿易系物流3班。第二年,在朋友的推薦下,楊甫剛開始在淘寶上嘗試電商創業,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大膽嘗試,他的淘寶店鋪漸漸火了起來,從飾品到充氣沙發,從瑜伽墊到化妝品,生意越做越大。
到2009年畢業,楊甫剛的淘寶店做到了雙皇冠,開著一輛紅色的卡迪拉克離開學校。現在,楊已經轉為批發商,公司產值達幾千萬元,他的創業經歷在學校也成為盡人皆知的勵志故事。
石豪杰是繼楊甫剛之后另一個全校聞名的創業明星。
至今,剛剛22歲的石豪杰已經擁有自己的公司和加工廠,主要經營3D眼鏡,年銷售額達幾千萬元。
在創業業績的排名中,石在畢業生中排第一,但在4個學期內,石卻有6門課不及格,按照當時的校規,石理應被退學。但在一番討論后,學校決定對其網開一面,“基于石豪杰在創業方面的特殊成績,學校對其授予‘優秀畢業生’稱號”。
決議一出,學校內外輿論一片嘩然,引發社會對這所學院更多的爭議。在反對者看來,收入高不能和教育的成功畫等號,這種“誰錢多,誰老大”的教育態度,根本就是商業模式下的惟利是圖,喪失了教育的目的和意義,用開網店的業績來替代課業成績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
在學校內部,因石豪杰也引發了一場關于學生評價標準的爭議。在不少老師和學生看來,考試分數歷來是評價學生的首要標準,但創業學院認為,在這個學院就應該以業績論英雄。而最終,石豪杰也還是把6門功課補考及格之后才拿到畢業證書。
事實上,學院創業園前掛出的一排排介紹今年的優秀畢業生、網商老板、雙皇冠店主的展板,從這些頭銜也可以看出學校倡導的方向。
外界由此質疑:創業的業績體現為收入的數字,以此來衡量學生,會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當學校以這個數字來進行衡量的時候,是不是在暗示學生:他們把對這個數字的追求作為最重要的東西,會不會導致學生的拜金主義?
推薦閱讀
2012年可謂是家居電商井噴的一年。今年,紅星美凱龍、金海馬等幾大傳統家居建材賣場紛紛開設電子商城;8月,新入駐天貓的100家左右商家中,進入家居類目的最多,占比五分之一;今年上半年,老牌建材家居網站齊家網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淘寶大學:培養人才還是復制商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1015/8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