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購網專欄 作者:楊帆)9月18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對雅虎的76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完成,阿里集團向雅虎支付了63億美金的現金及市值8億美金的阿里集團優先股。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將對目前正在使用的技術,一次性支付雅虎技術和知識產權許可費5.5億美元現金。馬云終于解決了長久以來的一塊心病,阿里巴巴的控制權終于掌握在自己的團隊手中,可以全力構建自己的電商生態大計劃了。對于雅虎而言,這也是一筆合算的買賣。此次阿里巴巴回購股份交易完成之后,雅虎公司可以獲得43億美元的稅后收入,并計劃向股東返還30億美元。此前雅虎進行回購之后,已經向股東回饋了6.46億美元的首付。這幾乎是雙贏的結果。
馬云為什么要花這么大代價去回購雅虎的股份?
先來看下阿里巴巴原股權結構圖,看完后多少就會明白馬云為什么會為此耿耿于懷。

圖片轉自鳳凰科技
1999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運營,2005年8月,雅虎以10億美元+雅虎中國換取了開曼群島阿里巴巴40%的股權(只有35%的投票權)。經過此輪收購后,阿里集團前三大股東分別為雅虎、馬云為首的管理層、軟銀,持股比例分別為40%、31.7%、29.3%。雅虎、管理層、軟銀對阿里集團的投票權則分別為35%,36.7%,29.3%,管理層擁有最高多數量的投票權。董事會成員則為1:2:1。
當時,馬云、孫正義、楊致遠三人有一個劃分全球互聯網疆域的計劃,當時,雅虎是美國互聯網的老大,雅虎日本則是日本互聯網NO.1,阿里巴巴也要成為中國互聯網NO.1。所以,此時的股東結構、董事會結構匹配這樣的布局。
2007年8月向香港證券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后,同年11月,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就在香港上市,發行首日報收39.5港元,較發行價高193%。馬云曾試圖勸退雅虎,但雅虎不肯。此時,雅虎美國被谷歌超越,越來越被動;雅虎日本則處于平穩狀態;中國互聯網在全球互聯網格局中卻越來越重要。三個人及三個人背后的公司在阿里集團內的權力需要重新分配。
到了2010年8月,股權與董事會層面的權力均勢被打破。根據2005年的規定,即時起,投票權與股權保持一致,即40%;同時雅虎可以增派一名董事,董事會結構變為2:2:1。阿里集團董事會、股東結構變得“不穩定”,直至支付寶事件之后,雙方的矛盾公開化。
在2011年底的時候,雅虎、軟銀、阿里巴巴曾經討論一項可以免稅的“雙現金充裕剝離”的方案,后來不了了之。
此后阿里、雅虎、軟銀進入了長期的談判,其間,雅虎市場份額不斷萎縮,股價大跌,創始人楊致遠辭職后,雅虎CEO幾經輪換。形勢逐漸變得對阿里有利。
2012年2月底,雅虎發布年報,正式透露正“就重組所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和日本雅虎股份的可能性進行討論”。
今年5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與雅虎才正式宣布就股權回購一事簽署最終協議。有了贖身的方案后,馬云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如何籌措如此規模的資金上了。阿里巴巴將動用部分現金儲備,同時計劃通過借貸、股權和股權關聯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籌措回購資金,并以此確定此次回購的價格,但阿里巴巴的估值將不得低于350億美元。
通過76億的回購計劃后,盡管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席位表面上沒有變化,但阿里巴巴管理層的實際控制權得到了強化,阿里管理層的投票權將超過50%。公司管理層在董事會中擁有四個席位中的兩個,雅虎和軟銀各有一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將維持2:1:1(阿里巴巴集團、雅虎、軟銀)的比例。
此外還約定,未來阿里巴巴首次公開募股(IPO)之時,有權以IPO價格回購雅虎所持該集團剩余股份的50%。同時作為交易的一部分,雅虎將放棄委任第二名董事會成員的權力,同時也不再有任何特殊否決權。
在股權結構變化的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各股東方對公司治理結構也作出了新的安排:雅虎和軟銀同意將他們的合計投票權控制在50%以下,超過50%的部分將授予公司管理層;去年“黎明計劃”的投資者,銀湖、DST全球、淡馬錫和云峰基金,也已經同意將投票權授予管理團隊;中投和其他認購普通股的投資者都會保留他們的投票權,但已同意會和管理層一起投票,以防有惡意股東企圖改變或影響管理層。
總而言之,馬云的種種努力也是為了自己的自由身,為了顛覆2005年雅虎入股協議對董事會投票權的設定,奪回集團的控制權,并且從此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回購雅虎股票,阿里巴巴意在股東、董事層面建立新的架構,保持穩定,減損內耗,開啟阿里集團新局。治權與股權的平衡,這對于阿里巴巴集中精力發展業務是十分有益的。
此輪回購對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達400億美元,被市場看好。阿里巴巴由此基本完成了公司股權及治理結構的整合,可以轉入IPO的備戰期了。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阿慧)正在逐步發展壯大的電子商務,其營銷手段已經有很多種,越發地彰顯其成熟的特質。比較常見的如郵件營銷、網絡廣告、會員營銷、信息發布、病毒營銷、搜索引擎營銷等等,還有電商大鱷為之瘋狂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巴巴艱難贖身 雅虎中國宣告謝幕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924/8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