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王吉偉)雖然電商界各處都戰火連連,但是這塊已經做大的蛋糕仍舊充滿無限的誘惑力,越來越多的領域都想分一塊兒,國內電商發展到現在,跨領域入行已經不是什么新聞,在傳統行業諸如藥品類、旅游類電商蔓延“電商大戰”之戰火的時刻,各大銀行也耐不住寂寞,或者說很早之前就盯上了電商,終于也開始試水電商。
與傳統行業觸網一樣,銀行系電商縱然有自身的優勢,但涉及到電商,便要從互聯網談起,整體運營起來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的,下面筆者從幾個方面來淺析一下銀行系電商的情況。
銀行系電商的現狀
目前而言,包括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都涉足電商,電商形式無外乎兩類:一類是為自己的客戶,或者某一類客戶提供一個經營的平臺,以商業銀行自建的積分商城、信用卡商城為代表;另一類則是純電商模式,外來貨源,與其他商城一樣,消費者不局限本行客,如建設銀行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善融商務”。
從電商的角度來看,前者似乎更為合理一些,它類似于垂直電商,直接以積分消費或者信用卡購物的方式將商品出售給自己客戶,目前包括電信運營商也在搞這個模式。但是后者有些讓人想不通,在現在電商因為競爭而頻頻倒閉的時刻,這些銀行為何還要進軍商城。
銀行系統進入電商領域的猜想
長遠來看,做電商是勢在必行的,很多傳統企業都在觸網,銀行為何不能考慮電商?現在很多商家都在構建自己的平臺,而銀行最大的優點就是大量的客戶以及大量的現金流,這個龐大的資源如果轉為流量,也是相當可觀的,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具有銀行交易業務的客戶變成商城的客戶,所以,銀行做電商的關鍵就是考慮如何將銀行本身的用戶轉換為電商客戶,進而可以更直接的變現,并且不用再花費大量的經費用于推廣。如果站在互聯網使用的角度上來看,這可以算是又一個連接互聯網的新型入口。
銀行系電商于經營模式分析
1、銀行系電商的優劣勢
優勢1:用戶多,質量高。
銀行系電商的優勢在于其大量的客戶人群,可以說每個銀行賬戶都代表這個一個用戶,如果這些用戶可以轉變為電商客戶,那將是非常大的量,并且這些用戶大多為質量比較高的用戶,有非常大的潛力可挖。
優勢2:信用卡分期付款吸引人。
如今的消費觀念已經是信用卡遍及的時代,銀行為了吸引顧客同時也為了提高顧客的購買能力,會推出分期購買,這樣那些囊中羞澀的底層消費者只要有信用卡便可以實現分期購買。
劣勢1:商品價格普遍較高
。因為貨源等因素,目前各銀行電商上架的商品價格與其他商城相比普遍較高,這對于消費沒有多大吸引力,僅僅是可以用來消費積分等。
劣勢2:后期問題重重。
這些商城后期運作起來,會面臨貨源、渠道、物流配送、服務等各方面的考驗,哪一個方面做不好都會影響客戶的走向。
劣勢3:不承擔責任是嚴重問題。
在業務還沒有正式之前,一些銀行為了回避購物糾紛,都在網站聲明客戶與商戶通過銀行網上商城交易時發生諸如商品質量爭議、價格爭議、優惠促銷爭議等引起的糾紛,均應由客戶與商戶雙方協商解決。這讓消費者非常不理解,在其商城發生的購買行為卻不受商城的保護,難道只是負責出售商鋪?
2、經營模式分析
前文所述的銀行系電商經營模式中,垂直類電商著實可行,因為這種模式主要針對自己的用戶,而大型商城的模式在經營起來是非常耗資耗力的,不然也不會出現電商大戰。筆者認為,銀行系電商在經營模式上有以下2點可以考慮:
入股地方商城的模式
這個模式下,銀行只需要出資支援某個當地的商城做電商,時下很多地方大型商場也有搭建本地商城都需要,如此銀行方面只需要做大股東,坐收分成,也可以直接插手運營,將自身的用戶資源引導如晚上商城,甚至可以搭建商城與銀行系統共享的平臺,以實現更多的商城客戶。
電商代運營的模式
電商代運營可以很好的解決銀行系電商在運營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企業本身也不用考慮更多的人力資源,只要單方面外包給某個專業的電商運營公司即可。這種做法可以彌補銀行企業對電商的不熟悉,當然企業也可以在與電商運營公司的合作中學到更多的運營經驗,宜于長期的發展。
3、適合銀行系電商經營的商品
筆者建議銀行系電商在品類選擇上,應該根據期客戶人群的情況去考慮,也可以做一些人群定位與細分,不同的用戶對商品會有不同的需求,銀行本身對客戶也有大中小型客戶的區分,還有企業客戶與個人客戶的區分。大致來講,以下幾個品類比較適合銀行業電商來做。
①面向大型客戶的金銀珠寶類
②面向大中型客戶的奢侈品類
③面向資金欠缺的創業型中小客戶的貸款類
④面向低層消費者的生活品類
⑤面向大眾消費者的虛擬商品類
⑥面向特殊需求人群的分期付款類
當然,以上品類的前5種商品同樣可以分期付款購買,這也正是英航系電商的優點所在。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銀行系電商淺析,用戶轉換是關鍵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913/8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