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黃嘉榔)近期電商“價格戰”過去,隨著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局針對815促銷的的京東蘇寧等電商進行調查,京東在第一時間進行道歉,稱“仍有少部分大家電商品沒有實現對消費者零毛利的承諾”,“也無法實現所有大家電產品在同一時點全部比競爭對手低的承諾”。虛偽的面具被再次捅破,我們不禁思考這次的監督是否真的起到作用,以及遏制以后同類事件的發生,因為在早前6·18電商促銷大戰同樣是京東、淘寶等發起電商促銷戰,為何事隔兩個月就發生類似的事件,實則是電商法律體系不完善的結果,以及監管不力。發改委介入電商事件,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電子商務并不是生活在法律真空中。一個更加嚴厲的線上監管時代或許開啟,其實現在不關心發改委最終的處理結果,我們關心的是經過這次的監管不力,電商法律體系是進一步完善起來,還是電商的漏洞是否依然會被轉空子。就帶出一個話題:電商行業急需整頓,原因何在?

(一)消費者積極性磨光殆盡
無論6.18或者815價格戰,兩次事件背后消費者積極性以及信任度在減弱,隨著各種的內幕公布,消費者對于這類的活動關心程度明顯下降,兩次的事件都披露出一個嚴重問題:折扣價后的價格其實就是原價,這個問題就是欺騙消費者,通過各種活動的嚼頭來吸引消費者,最后企業在背后為獲取利潤而偷笑。不禁感覺傷心,電商從發展開始就一直重視這個誠信以及真實,發展到如今再次被重視,是電商利潤在不斷的減少或者爭斗太激烈導致的,電商發展帶動社會多少的勞動力以及貢獻多少的給社會,監督力度不力或許是放縱的結果。而且很多商家趁打折讓利的時候,把已經下架的庫存貨、殘次品拿出來重新開賣,更有甚者大賣假貨。由于網購的售后服務和質量監督體系尚未成熟,面對搶到手的“促銷”商品,不少消費者只能自認倒霉。并且所謂讓利其實僧多粥少的促銷活動,是否有消費者真正得到讓利,不是靠宣傳就能夠使人相信,線下的店鋪都不能保證消費者的信任,線上的活動如何讓消費者信任高于線下。
(二)電商開始被玷污 虛假的膨脹
隨著各種電商事件的出現,電商依然是一個大的領域,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電商的名聲其實已經開始在玷污,貼上多種標簽:虛假、作秀、服務態度差等等,印象就變成了一個如線下一個假冒企業一樣,如果電商真的發展到那時,是整個行業的悲哀,有多少人會因此而失業。細心的思考下,發現電商在虛假的膨脹,多家的大型電商企業依然在燒錢,但是市場估值就高值幾個億。現在討論比較熱門是互聯網泡沫,那么電商是不能避免,同時電商本身就有一場泡沫的出現,只是時間上的事情而已,任何一個東西的出現到完善,總會在背后倒下一批有一批的“尸體”而前進。
筆者總結了兩大致命的原因,當然還有很多原因就不一一而說,像筆者一樣時刻關心電商的大有人在,期待電商整頓也是許多人的希望。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電商,因為監管不力以及法律不完善,消費者蒙受損失,電商依然蒙受損失,行業也在蒙受損失,整頓不單單是管理的事情,而且也需要電商的配合,突然發現大部分的電商事件都有一個重量的企業:京東,在指導的。
推薦閱讀
現在,不光是網上購物日漸流行,連收藏品交易也在網上逐漸走俏。面對虛擬的交易平臺,專家指出,網購藏品要小心貓膩,切勿急于掏錢。 現象 網上盛行交易藏品 記者登錄一家錢幣網站看到,藏品價格從百元到萬元不等。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行業整頓 亟不可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907/8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