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上海訊 一直聲稱為全球首家C2C慈善公益平臺的施樂會,盡管在網絡上實現了全程透明,100%善款到達受助者,但最近卻麻煩纏身,各方爭議的焦點是施樂會今年年初開始實施的“有償社工”。
所謂“有償社工”,就是經過施樂會審核通過的,在幫助受捐人獲得捐助的同時獲得一定的成本補償(如差旅、食宿等)外,還可以獲得一點補貼或資助性回報的社工。目前施樂會除超過700名的不領取任何費用和回報的“義工”外,也有接近40名“有償社工”。
“有償社工”這種方式無疑是推進民間慈善事業的一個有益嘗試,也是西方比較通行的勸募方式之一。如美國《全國與服務社區法案》就有規定,做滿1400小時的青年義工,政府將提供4725美元的獎學金。可見,“有償社工”并非施樂會獨有發明。
但施樂會所制訂的有償社工的“回報標準”引發公眾的廣泛討論,這個標準是募集善款總額的15%(含成本補償與資助性回報)。
正方觀點是:慈善也有成本,要鼓勵更多的人投身慈善,支持;反方觀點則是:慈善是純凈的事業,不應該摻雜任何有商業意味的因素,不支持。
有償社工是如何工作的?
也許,流于紙上談兵意義不大,讓我們看看施樂會“有償社工”是如何工作的吧。
案例一:

8月26日,有償社工王宏偉在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李洼村村支書的帶領下,走訪了他的受助人劉振榮的家,在他眼前的這位老人,聽覺早已喪失,視力模糊,并且還身患心臟病、氣管炎等疾病。而老人47歲的兒子趙玉幸也因為駝背身患強制性脊柱炎、虹膜炎、類風濕病等疾病,母子兩人而今都沒有勞動能力,僅靠家里的兩畝田地出租所得的租金維持生計。劉振榮的晚年生活困難窘迫。王宏偉為受助人發起金額為1200元的扶老捐助。
8月29日下午3點多,施樂會專員客服邵玉華撥打了受助人在網站上留的電話,接電話的是劉振榮的鄰居白國嶺,他證實了社工所說的劉振榮老人家里的境況。為了再次確定,客服專員也在電話聯系了獨樹鎮李洼村村委村支書,從他口中得知,社工反映的受助人情況屬實。
當晚,客服專員審核通過社工王宏偉所提交的募捐主題,并將其發布在施樂會的C2C平臺之上,募捐總金額為1400元。
不難看出,在這個項目中,有償社工王宏偉將獲得200元的走訪性經費及資助性報酬。
案例二:

8月21日,社工吳經龍在張翟莊村會計傅百燦的帶領下走訪了受助人王千的家,他告訴工作人員,王千早年喪父單獨隨母親生活多年,今年考上了大學,然而家里經濟困難,無力支付王千在校學習生活費用,特向社會尋求幫助。
8月22日施樂會客服專員撥打了受助人在網站上留的電話,接電話的是王千本人,他告訴工作人員,社工吳經龍在當天給了他850元善款。隨后,施樂會客服專員又電話聯系了河南省獲嘉縣張翟莊村村會計傅百燦,他也同樣證實了王千家里的困難情況。
多方確認之后,施樂會的客服專員才準予吳經龍的此主題求助信息發布在施樂會的平臺上,據悉,施樂會除了在平臺上發布信息之外,還會將該信息及時投放在施樂會官方微博中進行宣傳募捐。據網站顯示,目前該善款項目已經在各方人士的助力中完成,其中超出吳經龍墊付的金額將作為社工申請的走訪經費和資助性報酬。
案例三:

8月21日,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豬場鄉那巖村山神屯迎來了一群熱心人,施樂會有償社工田賦走訪了當地村民陶阿昌的家。了解這里的人告訴工作人員,陶阿昌家這里交通不便,遠離城市,這里的人民文化水平非常落后,似乎永遠接不近現代,陶阿昌年事已高,沒有勞動能力,希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幫幫他。當天,施樂會社工田賦在墊付了1700元善款送至陶阿昌的手中。
8月26日,施樂會的客服專員撥打了受助人在網站上留的電話,接電話的是陶阿昌的表侄熊建成,他告向工作人員證實陶阿昌家的貧困實況,希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幫幫他。當天,施樂會客服專員又電話聯系了豬場鄉那巖村村委員楊亞雄他告訴工作人員,進一步向他了解陶阿昌家的真實情況。
自8月26日審核發布此消息之后,社工田賦募捐的2000塊錢善款也已完成。
在記者的調查與跟進中,我們發現一個明顯的現象:有償社工發起募捐項目最高金額不會超過2000元,募集金額越大,比例越低,募集金額越低,比例越大,其最高上限為15%。
這幾位社工不僅要去找到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得拍系列照片,各種紀錄,還得到村部、鄉鎮等行政機關去開具證明,如果是因病助學項目還需要醫院與學校等相關證明,最后才是把這些材料集中上傳到施樂會,得到施樂會審核通過之后,開始發起募捐。
在采訪過程中,這些有償社工幾乎異口同聲但又并不意外地表示,“我們希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但我們自己又不能長期義務來做這些事,如果完全義務,我們自身的生活恐怕也保障不了,更不要提去幫助別人了!”
同樣不意外的是,受助人對于有償社工,對于施樂會表示出極大的贊美與感謝。
方路:我們為何要推出“有償社工”?
8月30日,上海,樂購網上海站面對面采訪了施樂會的秘書長方路,采訪過程中,方路不斷地用風油精在自己的太陽穴處一圈一圈地按摩擦拭。他略帶歉意地說,“最近幾乎沒怎么睡。”
他在8月27日接到了國內20多家媒體記者的電話,8月28日則應浙江省慈善總會的要求,召開了通氣會,在會上,再度向記者們解釋施樂會的透明性與有償社工問題。
在他的描述下,施樂會的過往點點滴滴在呈現。
施樂會成立于2007年,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直接打通受助人與捐助者的通道,全部捐助,全部資金流轉通過施樂會互聯網平臺完整、透明地呈現。
最開始,只有4個人,他們就近去尋找受助人信息并將之上傳到網上,但不僅受助人信息很難規模尋找,捐助的人亦是廖廖無幾,在項目開始的2007年和2008年,他們只募集到了60萬的善款,而他們所做的施樂會,亦“光榮”地被戲評為“金華10大新聞笑話”之一。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小西訪談室第53期)小西的話: 愛折騰,愛冒險,不服輸,這就是第九課堂CEO馬源,他喜歡創業的感覺,那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喜悅,一種不斷追求價值的快感。在“第九課堂”,人們能夠便利地互相學習技能,達成夢想>>>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901/8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