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這是一家與中國市場幾乎無關的互聯網企業引發的投資熱潮,但是一旦萬人簇擁還是不免會讓人擔心,互聯網泡沫是否會重來 ]
或許扎克伯格沒有想到,Facebook在美國資本市場扇動的這一下翅膀,卻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掀起了一陣互聯網颶風,現在看來,這股颶風無論對于互聯網領域的創業還是投資都是一種信心的提振。
一位從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開發的創業者告訴記者,看了扎克伯格的創業史才發現與其挖空心思想好的創意,糾結如何來賺錢,還不如真正考慮用戶最需要的是什么。“對用戶有價值的模式就是好模式,需求越簡單,服務越基本,使用動機越單純的產品就是好產品。”他指出。
提振投資信心
“Facebook的價值在于用戶黏性足夠強,互聯網企業背后只要擁有足夠的用戶規模以及流量,其未來的收入和盈利都不會是問題。”高原資本董事總經理涂鴻川強調,“這已不只是一家賺錢的企業,而是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種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就是其最大賣點。”
目前,Facebook的估值在750億美元~1000億美元,是互聯網企業有史以來達到的最高估值,涂鴻川告訴記者,從現在看來可能會覺得Facebook的估值很高,但從未來3~5年來看,其龐大的用戶基礎價值還是長期存在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確保其長期穩定的發展。
顯然,諸如此類的“定心丸”也讓覬覦Facebook帶給其背后投資人及投資機構神話般投資回報的人開始增多。
專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人張斌(化名)最近就受到了一家企業的邀請,為這家企業的高管做培訓,培訓的內容就是告訴他們互聯網究竟是什么。據悉,該企業迫切需要培訓的目的在于其在近期想要涉足互聯網領域投資。
張斌告訴記者,該企業原本從事實業投資,兩年前將目光轉到了互聯網領域,并做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分析。但讓企業高層頗為困惑的是,兩年后其依然沒搞懂互聯網的運作門道。“實業投資離不開設備、房地產這些有形的固定資產,但互聯網卻沒有任何的實物資產,這讓他們遲遲猶豫不敢下手。”張斌說。但是,看到Facebook即將上市的消息,堅定了這家企業涉足互聯網的決心。
王軍(化名)則是另一個例子,作為一家民企老板,手握大量現金的他在看到Facebook創造的資本奇跡后也非常想投互聯網企業,為此,他最近正在向專業人士尋求投資意見。
互聯網的垂涎者已開始蠢蠢欲動起來,無疑8.45億月活躍用戶、37.11億美元年營收以及10億美元的凈利潤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種誘惑。
又一個“泡泡”?
雖然這是一家與中國市場幾乎無關的互聯網企業引發的投資熱潮,但是一旦萬人簇擁還是不免會讓人擔心,互聯網泡沫是否會重來。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認為,Facebook在此時IPO不會給互聯網帶來一個新的時代。“實際上應該帶來的時代此前已經帶來了,現在是這個時代或者繼續上行或者急速下沉的拐點,其成為上市公司的公眾化意義遠大于其融資意義。”胡延平說。
在他看來,Facebook只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它不能代表這個產業,如果互聯網是個“泡沫”,那么更大的“泡沫”其實永遠都還在后面,投資者永遠不會放棄對更大的“泡沫”的追逐。但他同時也強調,受其一定程度的影響,科技股的融資今年會回暖。
而剔除泡沫因素,涂鴻川也認為,Facebook即將IPO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互聯網早期投資的熱情。“資本越早進入,價值就會越大,Facebook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會讓投資機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早期項目的投資上。”他指出,“國內投資機構對于早期項目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對過去兩年‘全民PE’熱潮也是一種‘降溫’。”
根據投中集團提供的數據,2011年中國創投市場行業投資共涉及18個行業,其中,互聯網、制造業、IT依然是融資最為活躍的三個行業。相比2010年,去年行業分布最大的改變就是互聯網行業的崛起,236起投資案例占比達24.2%。
本月初,證監會公布共計515家IPO申請在審企業名單,除去30家已中止審查,剩余485家企業擬登陸國內資本市場。其中IT行業拔得頭籌,共有113家企業,占比23.3%。
可見,TMT領域歷來就是資本市場的寵兒,這一結論已無關乎Facebook。
推薦閱讀
本文標題:Facebook“蝴蝶效應”波及中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SNS/20120212/30330.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