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最后一天,對盛天網絡及其CEO賴春臨都是不尋常的一天。就在這一天,盛天網絡成功登陸創業板,成湖北當地首家上市互聯網企業,此后連續創造13個漲停,市值百億。
本次發行前,賴春臨持有盛天網絡51.2%股份,發行后,賴春臨持股仍高達38%,賴春臨由此身價大增,成為湖北當地新一代的女首富。
盛天網絡原本是湖北當地一家草根企業。在差不多的時間,類似PPTV這一類互聯網企業還從武漢搬走了,還有很多企業消失或者被并購整合,但盛天網絡堅持了下來。
賴春臨日前在武漢光谷“互聯網+”創新發展大會上也透露,盛天網絡創業10年,曾經搬過13次家,最開始就是在走廊創業。
回顧創業的這10年,賴春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表示,最難的是盛天網絡上市的前半年,原本以為公司將馬上順利發行,卻遭遇A股2015年7月、8月的股災,IPO暫停半年。
期望越大 失望越大
賴春臨說,當你離曙光越近的時候,就會覺得越來越焦慮。而當初你以為能上市,馬上能獲得資本市場的門票,可以有更大動作,IPO突然暫停多少會導致人的內心很失落。
“那天我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是周六,我馬上給高管打電話開會,通知我們內部還要做好哪些準備。IPO暫緩可能是半年,可能是一年,誰也不知道,我們必須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略,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賴春臨透露,開會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團隊打氣,給大家更多信心,另一方面也冷靜的認識到,走向資本市場畢竟只是公司經營的一個助推方式,更關鍵的還是要踏踏實實的把企業做好。
實際上,當后來IPO重啟,盛天網絡發行時間確定后,賴春臨反而有些不相信,以至于別人問過來,一開始還以為是謠言。
為籌備IPO 盛天網絡有得有失
企業籌備IPO上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初提交招股說明書公示的時候,盛天網絡主要業務是從事互聯網娛樂平臺的設計、開發、推廣和基于此平臺上的網絡廣告推廣及互聯網增值服務,以及游戲聯合運營業務,是網絡內容與服務聚合平臺運營商之一。
在等待IPO審核直至發行上市的過程中,盛天網絡已經開展了更多更為廣泛的互聯網業務。
當前,盛天網絡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順網科技,早在2010年8月,順網科技就順利在國內創業板上市,成為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盛天網絡上市要比對手整整晚了5年半的時間。
過去幾年時間,順網資本運作很多, 如收購網吧計費軟件公司成都吉勝、上海新浩藝,還先后入股浮云網絡和慈文傳媒,這些動作之后,順網的業務逐漸從單一到多元化。
而盛天網絡在籌備IPO這個過程中卻面臨著兩難的選擇,一方面覺得如果進行部分并購整合動作可以幫助企業更快發展,另一方面,又覺得創業板可能會很快放行,舍不得因為大規模的資本并購而導致盛天網絡排隊上市的名次往后排。
其原因在于,一旦進行大規模并購,企業就需要重新向證監會遞交申報材料,證監會規定,籌備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重新遞交材料則需要重新排隊。
“這個期間對盛天網絡而言最難受,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最猛的一段,行業充滿兼并、收購、上市公司重組整合,都是資本的力量在背后助推。”
賴春臨說,在2015年最后一天盛天網絡依然登上創業板,對企業來說仍然不算太晚。
“雖然中間失去一些機會,今天來看最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意識,利用好這個機會,也許將來資本市場會放得越來越寬。”
隨著盛天網絡上市,賴春臨認為,企業發展進入到一個新階段,關鍵是能否有覺悟和意識轉變自己,利用好資本市場給的新門票,快速發展自己,這對盛天網絡組織內外都是考驗。
如今,盛天網絡成功上市,賴春臨說,拿到這張船票后,盛天網絡就可以積極的開始圍繞著自身的優勢資源以及核心業務,進行產業生態鏈的收購,快速做大做強。
上市后要更多進入董事長角色
隨著盛天網絡上市,賴春臨在公司的角色正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盛天網絡,賴春臨既是董事長又是CEO。上市前,賴春臨做CEO的事多,董事長的事相對少。上市后,賴春臨很多CEO職責會交給其他高管,更多時間轉入到董事長的角色去。
上市后的盛天網絡發展也進入到新階段,這一點和暴風科技很類似。
比如,暴風科技上市后開始擴張VR,VR項目單獨融資,剛獲2.3億元融資,還從阿里挖來人才做CEO,給分出很多的期權,暴風CEO馮鑫說,暴風魔鏡可能就成100億美元市值公司。
馮鑫還說,暴風現在可不是視頻概念,而是娛樂的概念,VR要做,其他也要做,樂視、掌趣科技、昆侖萬維都要這么大體量,暴風為什么不能呢。
賴春臨不久前和馮鑫溝通交流過。賴春臨說,作為企業負責人,恐怕永遠沒時間和機會等著學習和成長。每天遇到的事都是不一樣,每天接觸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書,都會對你產生翻天覆地重要影響,改變你的觀點。
從盛天網絡的角度,未來發展會是兩條路:
1,密切圍繞著主業布局,從主業向產業的上下游進行延伸,第一把自己的主業鞏固得更強,第二為公司主業的本身創造更好的利潤和價值。賴春臨認為,A股最終要回歸到價值曲線。
2,把自己的主業外圍生態圈擴得更大,通過資本市場的優勢,廣泛去投資,戰投一些跟自己主業外延業務相關的生態鏈,幫自己建立一些護城河,并尋找更多資本和業務合作機會。
具體而言,盛天網絡可能一方面會與更多知名基金與投資機構合作,密切建立與資本市場的聯系,另一方面則會積極的涉足到場景化運營、電競等與原有業務密切相關的新業態中去。
湖北互聯網發展須借助資本力量
過去多年,湖北互聯網企業普遍規模偏小。2015年騰訊科技發布《湖北消失在中國互聯網版圖》文章,提升當地政府重視。
湖北互聯網企業的特點是很少融資,即便融資,融資額也比北上廣深低很多,有一些企業也燒錢,但遠不如北上廣深。這些企業都是草根出身,比如,A站最早也是從武漢草根發展起來。
湖北互聯網創業者與北上廣深的創業者相比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喜歡等政府政策。
談及這一現象時,賴春臨指出,從大的格局看,湖北當地創業者普遍對行業遠景缺乏判斷,因為大家只有想清楚未來才敢于投資現在。客觀原因也是,資本市場對湖北的關注度過低。但是湖北互聯網創業企業也有比較務實的特點,能生存的企業多半是盈利的。
“湖北很多創業者是賣房子、賣地干企業,更多要考慮如何活下去,花自己的錢在辦企業,哪敢談格局、理想和情懷。北京,上海的創業者則容易拿到投資人的錢,解決了近憂,就可以做更多更有遠景的事。”
賴春臨說,過去由于創業氛圍不好,好的企業都出去了,很多留下來的企業步履維艱,更希望政府能多給政策和補貼。但企業顯然不是靠補貼活下去的,需要企業自身的經營和努力。
“政府這一邊則看到補貼錢創業企業也沒活下來,為了資金的安全,也會更多投入到大企業,就沒有帶動創新,新的文化,又進一步形成了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資本的關注,湖北互聯網企業要拿到投資也要比其他地方困難得多。
正是意識到這一問題,武漢提出了城市合伙人計劃,準備引入創新工場、順為資本等基金入武漢光谷,湖北還成立了400億的長江基金,準備大量發展湖北當地互聯網產業。
最近武漢光谷還出臺了促進互聯網+發展的政策,包括設立2億元互聯網+產業基金,支持獨角獸企業創新發展計劃,對上一輪融資5000萬且估值5億的企業,給予租金補貼。
政策還提及支持企業開展電商應用和服務,對年線上交易規模額首度達到1000萬、1億元、10億元、50億元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
推薦閱讀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很多O2O企業面臨的抉擇。 在決定投資酒便利之前,聯想控股的朱擁華擔心這家來自河南的民營企業是否會像其他O2O一樣走向“死亡”,但最>>>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9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