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獵云注:積木盒子從P2P切入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在15個月的時間里面,平臺月交易額突破10億人民幣,一年半融資4次,曾獲得經緯中國投資。在這種情況下,這家公司還在想著創新,做一些不同的東西。他們的經歷和心路歷程如何呢,今天積木盒子CEO董駿跟你聊聊“All in”,Enjoy,轉自經緯創投(微信號:matrixpartnerschina):
每次出來分享比較難,也比較有意思,跟創業企業,或者跟VC來分享,大家都比較懂。更難的事情是跟萬浩基這樣的人分享,不管從顏值還是各方面都比較難。今天其實一聽到經緯來請做分享,我其實是比較緊張的,為什么呢?因為都是創業者。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叫All in,豁出去。不是我在公眾場合說一點什么東西,最重要的是我從來不適合大場合,一遇到人多的時候臉特別紅,很難把自己很多的干貨抖出來。人越少的時候發揮得越好。
大學的時候我們一個宿舍的同學,都是搖滾青年,九十年代的大學生是普遍的現象,大家都喜歡在宿舍里面唱自己寫的不怎么靠譜的歌,都是一個愛好。我們有一個同學,他唱歌唱得挺好的,每天在宿舍里面吼,后來跑到節目上面去吼,所有的同學都覺得他瘋了。后來誰也沒有在意這個事,我也去了美國,后來我在美國看電視的時候,我這個朋友拿了《中國夢想秀》的冠軍。
為什么會說有關豁出去的話題?一般創業我們分享的都是商業模式和市場環境,今天來的都是創業者,很多細分領域做得都比我們好,鉆得比我們深,在這里跟大家聊聊我們的創業雞湯。創業的過程是一次一次的經歷,讓我們覺得只有全心的投入才有好的結果,沒有第二條捷徑。
最近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產生了很多很多的機會,特別為今天發展的創新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松好了土壤,每一個互聯網交易都為我們這個做互聯網金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易,或者提供服務的場景。通過滿足金融需求,不斷的積累數據,同時積累的這些數據或者行為也可以能夠優化我們的交易本身,從始至終這個循環會不斷的往前走,這就是我們創新的路徑。
互聯網金融站立在一個萬億級市場的入口,不知道這個過程當中會遇到什么事情,也很難想到2年以后、5年以后我們是什么樣的公司,市場上面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All in,這個市場水太深,海太寬,藏著一只手游泳搞不定。

積木盒子創始人、CEO董駿
如果你不全情投入,為什么別人要跟你并肩作戰?
All in的三個方面,首先All in是一個精神狀態的詞,積木盒子創業之初我們幾個合伙人是同學,一方面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業,一方面又想了這么一個想法,后來臨近畢業,所以很自然的這個想法就變成了一個小組的課題,但我們真的要把這個課題給商業化的時候困難就來了,我們仔細研究了一下市場,這個市場不是我們原來想象的,好像互聯網切入每一個傳統行業都有很大很大的機會,別人沒有怎么碰的機會。
我們發現互聯網金融有很多很多的潛在的危險,一方面各大互聯網電商或者流量入口都虎視眈眈,銀行保險的金融機構也逐漸浮現在這個行業里面,創業公司有上千家,我們這個公司第一個產品是2013年上線的,完全不是玩玩就可以能夠做得好。
積木盒子第一天是做金融服務的,是兼職做的,做了11個月,發現沒有大的氣色,融資也不太成功,VC一聽你們做這個事自己都沒有All in,我們為什么要進來。后來我們幾個合伙人,在2013年初的時候開了一個會,這個會做了一個決定,要么全職干,要么就放棄,不要耽誤了手頭這么好的團隊。這個事情也很清楚,誰都不想和不投入的人談戀愛,從我們All in的那天起3個月我們的產品就上線,就拿到了融資。后面的一馬平川也是整個團隊沒有給自己留后路的緣故。
第二點,創業之初團隊的摩擦是非常厲害的,我不知道各位自己創業公司有沒有這個狀況。有的時候整個團隊都是從同樣的背景過來的,但是從互聯網金融的角度上來說,經常你都要從不同的方面有團隊加入這個公司。今年我見到一些好朋友的公司,基本上也是由金融行業、互聯網行業的人組成的。它是一幫不同形狀的人組成的,互聯網的人和金融的人完全思維、意識、習慣不同,有時候不同完全沒有辦法解決,只有通過沖突解決。回頭想一想也只是因為All in這么一個原則,把這些事情都過去了。
如果沒有那段時間形成團隊的氣氛,今天難以在這么大的壓力環境下面有效的推動和溝通。越較真說明大家對這個事越看重,有想法就做計劃。這樣的溝通直接而且非常高效,一個不懂All in的團隊,我覺得很難培養起chemistry的基礎,就更別談將來面對創業過程中的種種機會和挑戰或者誘惑。
一個創業團隊要成功,一定是你做的東西比別人好
今天的互聯網行業都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行業,又是面對新一代甚至國際化的團隊,不管怕文化、習慣、行業、團隊都需要All in這么樣一個原則去進行粘和。
這個是我們當初在選擇資產端,今天我們上線的產品是P2P平臺,一端是資產一端是平臺,All in一方面也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創業路上選擇也很多,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創業者來說,有很多的選擇都很糾結,做流量還是質量?做平臺還是自營,都是非常難的選擇,這些選擇像刀鋒一樣,即使你選擇好了也是一個獨木橋,選擇不好掉下去是很多的利潤。
其中有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我們當初怎么擴展我們資產端的時候,一開始積木盒子從頭做沒有資產端,所以我們選了一個開放平臺的模式去切入,想著如果能夠抱著大腿就能夠發展起來,完全投入做了這么一件事。我們拿A輪投資的時候我們已經對接了40多個左右的資產平臺,幫他們銷資產。后來發現這個模式有一點問題,起碼是不符合我們團隊的背景和DNA。細節的問題就是風險不可控。后來事實也證明了這個模式一定的問題,其中有幾個導火索,比如說你合作了很多渠道,這個渠道發生一些問題,你要為公關危機去滅火。
這個決定雖然做了,我們幾個金融合伙人做的,雖然失敗了,但是團隊里面沒有一個人埋怨我們,因為我們知道我們All in了,錯了也值得。All in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就是即使輸了戰術,但是贏了團隊。其實很多事情的成功與否,關鍵就是在于是否要All in,而不是選擇本身。一個創業團隊要成功,一定是你做的東西比別人好,一定不是別人留了東西給你。
如果當初魚和熊掌要兼得,可能今天我們什么都不是
這個有關我們在客戶端做的選擇的一個小故事,還有比較有意思的就是這個客戶定位的問題,最懂自己商業模式和行業的都是團隊自己本身,無論外部市場有更多的VC和客戶關注你,團隊都需要清楚知道自己可能能夠做的市場在哪里,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的,已經有很多的流量入口的創業市場里面,互聯網金融的市場規模雖然非常大,真正讓互聯網團隊產生價值的模式并不多。你既不可能和阿里比流量,也不能和銀行比背書。
我們融到了資但是這個資怎么投放,把錢花到市場上一個是補貼收益,一個是補貼企業,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戰術。補貼收益簡單直接,我把理財產品的收益做得高一點,有的時候高于他的融資成本,相反我們的這些用戶變成客戶再說。補貼企業必須難,和團隊背景、品牌的秉性有關系。這兩個都沒有錯。
積木盒子一部分的團隊認為我們補貼收益可能不太適合我們團隊的背景,因為當時市場有很多的羊毛黨,你一天補了他們他們不會回來,這個市場費用就浪費了。對于我們來說我們下一步要做綜合資產交易平臺也是有害怕的,標準的資產其實它的收益是比較有限的,這個是在我們內部爭吵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很激烈,最后我們還是決定降低收益。
All in去補貼我們的企業和品牌,邏輯是只要市場成本花在懂我們的產品、品牌的客戶身上,就夠了。我們的客戶數量增長沒有那么快。這個道理最后誰對誰錯今天還看不出。
我在這里要表達的觀點是如果當初魚和熊掌都要的話可能今天我們什么都不是。
說到All in第三個層面是戰略層面,就這么簡單的說,如果沒有All in的態度,傳統行業為什么把市場分給你,互聯網金融不同的優勢,不同的入口其實它的優勢都不同。萬浩基也講到,你要做資產就要把資產這端做好,如果做2C端,線上的理財一定要把體驗做好,做技術一定要在技術端搭建你自己的競爭壁壘,比如做大數據的公司。有時候因為時機的不同,市場的不同,你的機會還在這幾個模式當中搖擺。
十一的時候跟經緯去了美國這一趟,對美國的公司比較有感受,他們沒有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他們科技金融,他們每一個公司都是每一個細分領域,他們要不然做資產公司專門做資產,美國大部分所謂P2P平臺,實際上他們P2P很低,他們的特點、長處在于資產端的,風險的管理能力。
無論你是以什么入口進入的這個市場,在戰略級別來說,如果沒有從你的用戶出發All in態度,可能第一天就會輸掉,美國的這些公司非常極端,做數據的公司就做數據,永遠都不去觸碰交易,在中國這個市場比美國更復雜。中國的這些新興資產是沒有機構愿意接的,現在有一些機構愿意逐漸的進來,中國的機構也很難去接受創業企業的服務。
剛才我把All in或者豁出去從三個方向跟大家做了分享,一個是精神層面,一個團隊必須要All in,這個事情才做得成。團隊從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背景過來,必須要以All in做一個終極的渠道,第二個是技術層面,每天都會有不同的選擇,每一個選擇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對的,必須要有一個All in的態度才能把選擇當中的困難克服下來。第三個在戰略層面,我們進入的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但是該要從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要從市場上面不熟悉的另議,不熟悉的場景上面把機會找出來,如果不All in戰略上就沒有機會。
建議大家做一點什么,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所以要進入這個市場做創業,我覺得總是有機會的。要建議的就是在All in的狀態下面做一些選擇,現在這樣的狀況下,融資要快,融資快是彈藥,但是戰略戰術一定要有重點。在積木盒子創業的當中的一些想法,我們在大而美的選擇上面我們選擇了美,輕和重的上面我們選擇了重。在安逸還是焦慮上面我們選擇了焦慮。今天我們整個團隊是必須苦的,雖然每一次融資都還成功,但是每次都在想怎么挑戰自己。創業是不容易的,只要All in了,不管結果是什么,它將是非常有價值,非常美麗的。
我希望大家享受昨天一切成功的成本給大家帶來的價值。就像海明威說的:“優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推薦閱讀
雖然俞敏洪沒和羅永浩對話可能讓大家有些失望,但俞敏洪的演講足夠簡單直接,比如這兩個觀點:“所有的教育公司,我覺得都犯了一個比較嚴重的錯誤,忘了一個核心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積木盒子CEO董駿:創業要“All in” 一年半融資4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9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