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叫做“扁擔”的職業正從武漢消失。他們曾經是漢正街的一道風景:肩上竹制扁擔和他們的皮膚一樣黝黑,兩頭挑著客戶的箱子、蛇皮袋,穿梭在“天下第一街”的寬窄巷子中,將貨挑向輪渡碼頭和客運中心。
3公里長的漢正街商品批發市場曾經是武漢的商業命脈,如今卻是落后商業體系的代表和政府的難題。過去幾年中,武漢卓爾發展(02098.HK)在漢口北打造的商品批發中心逐漸承接了漢正街。這個超大型的商業片區有20個細分市場,有專業的物流配送中心,如今汽車可以通過天街進入店鋪,再也不需要“扁擔”了。四面八方來的客商們不用再4點鐘起床趕最早的一班船運,不用再在武漢客運站里花5塊錢洗一把臉;他們挑好的商品將在卓爾的集中倉庫出貨,通過200多家合作的物流公司運輸。
建造這一切的卓爾還有更大的野心。在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一擲千金地向傳統行業滲透之時,一家起步于武漢的開發商要在巨頭的領地里逆襲撒野。他們希望未來批發中心的所有交易都在卓爾自建的電商平臺上進行,而這個房地產企業也將借此完成徹底的轉變。
帶領他們打這場戰役的,也是一位重量級的電商大佬。8月18日,卓爾發展宣布增選于剛為集團董事局聯席主席。作為1號店的聯合創始人,于剛在很短時間就將這個線上零售網站帶入了中國電商平臺的第一陣容。他未來將親自指導卓爾電商平臺的建立。
一個星期之前,這位中國電商的領軍人物剛剛以2000萬美元注資卓爾,以真金白銀表達自己對卓爾的信心:他買下了定向增發的5344.8萬股股份,成為了卓爾的股東。
于剛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的投資是基于對卓爾商貿批發市場的規模和潛力的認可,“光漢口北批發中心每年就會產生420億元的交易額,這如果放在電商平臺上,也是前幾位的。”當把交易放到網上后,卓爾擁有的交易、客戶、物流都是大數據的基礎,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卓爾的商戶們有太多商品放在倉庫里了,起碼要有一個展示的空間。”
而讓他最終決定出錢入資并且入職卓爾,則是源于和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的一次談話,在那次談話中,閻志向他表達了向互聯網轉型的決心——淡化房地產業務,建立電商平臺。
于剛的加入正式拉開了卓爾自建電商平臺的序幕。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未來卓爾電商平臺的名字是“卓爾購”,將是立足于線下批發中心的“阿里巴巴”,首批入駐者將是漢口北的商戶們。除了卓爾購,卓爾還將建立金融和物流的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取名為“卓金服”,主要為賣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專業市場和批發采購金融服務平臺。
平臺上的中小商家還可以獲取征信評價以及融資、保理、保險等各種金融服務。此外,卓爾還將打造物流業務的“滴滴打車”——卓集送,一個貨運信息交易平臺,匹配客戶物流需求與車主信息,減少批發采購的物流壓力。
卓爾發展的核心業務是開發消費品專業市場,持有物業超過500萬平方米。此外,公司還開發了多個商用、商務及綜合項目。開發的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已經建成400萬平方米,有2萬家商戶,年銷售額超過40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消費品內貿交易平臺。
從年報上來看,這家公司還是一家傳統的房地產企業,大部分收入依然來自于房地產銷售和商鋪租賃。不過很明顯的是,地產銷售在卓爾發展營收中的比率正在下降,物業的出租和商業、物業、供應鏈、倉儲服務收入正在上升。
從2013年開始,閻志就開始為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尋找新的方向。他不愿意再繼續走“賣房子、收租金”的傳統地產商的路,而是希望從自己手中的商戶資源中獲取價值。
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的采訪時,閻志沒有絲毫掩飾,“卓爾發展現在已經不做房地產了,轉型從去年就開始了,剝離了所有的商住項目,只留下來一種業態——區域中心城市的商貿、物流中心。”
卓爾發展在母公司的支持下,用商住項目換來了金融、倉儲、物流的資產。2014年10月,卓爾發展開始業務重組,閻志為公司注入倉儲、物流和金融服務相關資產,同時剝離物業發展相關項目。具體的做法為,卓爾發展以5.86億元向閻志出售正安和武漢卓爾城的全部股權,同時置換武漢金控投資、武漢漢口北擔保投資及武漢陸港中心的全部股權。武漢陸港中心為卓爾建立的進出口商貿物流基地。
需要說明的是,卓爾發展的改變并非是被迫之舉。雖然房地產行業正在遭遇寒冬,但是卓爾的日子并不難過。2014年業績報告就可以看出——全年營業收入19.86億元,同比增長25%。而核心利潤相比2013年更是實現了翻倍,達到了6.6億元。
如閻志所說,卓爾發展未來只開發一種地產產品,就是位于核心城市的批發中心。除了大本營的漢口北商城外,卓爾未來還將進入天津、西安、沈陽、昆明和南京,并且都將是大型的商品批發中心。其中,天津和西安的項目已經開工。“天津卓爾電商城”的面積為300萬平方米,將成為京津地區最大的批發中心之一。沈陽和昆明的項目已經確定,即將開工。
“于剛博士告訴我,其他資產可以剝離,但是要堅持做這幾個線下的批發中心。它們是這個電商平臺的區域倉儲和物流中心。”閻志說。
在自建電商平臺之前,卓爾已經在幫助商戶們電商化。去年,卓爾與阿里合作,幫助2000家商戶將自己的店開到了阿里巴巴上。卓爾成立了專門的電商公司,來幫助進行網店裝修、產品包裝,位于卓爾電商大廈12樓的攝影棚一刻也不歇息,每天要為上萬種商品拍攝照片。在卓爾的幫助下,有些商戶的銷售額已經增長了10倍。
不過,只有通過自建平臺,卓爾才能切實地切入交易,甚至分享商戶們的利益。僅僅是漢口北批發市場每年420億元的交易額,就是一筆巨大的流動資金。更別說這背后蘊藏的巨大的大數據價值,于剛也強調了這一點,通過自建電商平臺,卓爾可以把每一筆交易都變成自己的數據,“精確地知道每一個顧客從哪里來、搜索過什么商品、購買的頻次、回頭率”。卓爾將成為少有的擁有批發市場大數據的平臺。
大數據的價值需要強大的積累才能實現。不過眼前,有兩筆切實的生意擺在閻志的面前——倉儲和物流。就漢口北批發商城來說,2萬家商戶的倉儲需求和百萬級客流量的物流需求就已經非常龐大了。在未來,這個800萬平方米的批發中心將取代漢正街,而漢正街繁華時期每天20萬客流也將流向這里。
漢口北商城的出現正好解決了漢正街的難題,遷出的商戶們得到了安置。同時,為了幫助漢口北提高人流量,政府也在完善交通設施,包括投資20億元將武漢輕軌線引向這里。
卓爾在天津的項目也是如此,近年來,在政府的規劃下,北京大紅門、木樨、大胡同等批發市場相繼外遷,卓爾選擇在距離北京不遠處的天津精武鎮建立天津電商城,蜂擁而至的北京商戶讓卓爾成功地在北方立足,并計劃將此擴展為華北最大消費品集散平臺。
但是,走到線上,卓爾還是得從頭做起。“線上線下融合”的口號已經并不新鮮,在“無商不電商”的浪潮中,各種商業形態都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電商平臺。與漢正街性質類似的義烏小商品城也建立了網上平臺“義烏購”,而線上的巨頭們也開始在線下拓張,阿里巴巴與各地政府合作建立城市產業帶、京東投資永輝超市、阿里控股銀泰商業,都說明了線下的重要性。
卓爾的自信正在于線下。龐大的商業空間,完善的物流體系,更重要的是商戶們是多年的“老伙計”,知根知底,卓爾為他們“上網”提供方便,提供貸款和物流配送服務,分銷商們甚至不必再自建財務系統;而這些商戶將為卓爾提供客戶名單和交易細節,幫助這家開發商成為真正的電商。
“卓爾的市盈率和增長率被嚴重低估。”在于剛看來,擁有巨量線下資源的卓爾的O2O之路有巨大的潛力。接近卓爾發展的人士透露,卓爾參與的民營銀行正在籌辦中。卓爾能否從開發商成為運營商,能否憑借金融、物流和信息服務賺錢,也許很快就將有答案。
推薦閱讀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圖片來源:CFP 在用戶數急劇下滑了5個月之后,中國聯通終于迎來了救星。8月24日上午,原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出現在了中國聯通大廈,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50825/29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