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用左腦和右腦來闡釋業務管理系統和協同管理系統的關系是致遠軟件董事長徐石的一大發明。徐石認為,如果說以結構化數據為主的業務管理軟件是依靠人的理性、邏輯思維見長的“左腦”負責,那么,事關個人和企業的很多非結構化信息是由“右腦”負責的,這就是基于組織行為管理的協同軟件。只有左右腦的功能完全發揮出來,個人和企業組織才能達到一種新的平衡,才會持續健康地發展。當今企業的發展模式已經從過去拼點子、拼膽量到拼組織協同能力的時候了,“所謂沒有執行力就沒有戰略”就是這個意思,而強大的執行力就存在于協同管理系統執行得是否到位。
如此說來,這30多年來,企業和產業界就只干了左腦負責的事情,沒有牽扯到右腦的事情。管理被曲解了,“人”被淹沒了,“情感、興趣、愛好、人文精神,這些與行為方式息息相關的東西被遺忘了,一個好的管理一定是理性加感性的。”而這些東西往往在企業的運營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在大協同的概念里,以人為中心就是把“人”作為構建信息體系的原點,也就是解析和管理人的行為,而非僅僅管理事件的結果。借助組織行為學的理論,大協同總結了九種最重要的組織行為內涵,極大幫助各種規模和類型的公司解決無視制度和流程的現狀。一個顯而易見的改變就是令人頭疼的KPI考核將變得輕松而高效。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同事發了一個協同,相關同事會相應處理,每個人的響應速度、回復的準確性、意見的建設性都很容易被評估和定義,對應到職責范圍崗位責任,就是一個人基本的KPI結果。協同軟件還能繪制每個人的工作軌跡,一周內跟誰聯系最多,處理何種事件花的時間最長等等,一張圖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檢視和修正你的工作方向和效率。
現在,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傳統的發展模式無法繼續,如何發揮人的積極性、組織的協同力是企業面臨新的課題。而專注于此的組織行為管理理論在總結大量的企業實踐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厘清,而協同軟件恰恰是實踐這一行之有效管理思想的重要載體。讓一向注重效益回報的高管和決策者們突然對協同軟件興趣倍增的原因還是一個,那就是協同軟件實實在在地幫助企業或組織帶來了真正的效益!換句偏理論一點的術語表達,協同解放了生產力,或者給企業帶來了生產力的提高,甚至協同工具本身就是生產力的要素之一。
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生產力是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它由“人”的因素(即勞動者)和“物”的因素(即生產資料)構成。其中勞動者是決定性的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管理、信息等對生產力的作用與日俱增,但它們不是獨立的實體,只有通過人和物才能對生產力發揮影響。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社會經濟關系,它是人們最基本、最主要的社會關系,決定了其它社會關系。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的兩個方面,二者有機統一構成為生產方式。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內容,生產關系是形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力的發展是生產關系變化的原因和新舊生產關系更替的依據,是否能夠推動生產力發展,是評判生產關系先進或落后的根本標準。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狀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
對于一個組織和企業來說,生產力體現在實現經營目標的能力,而生產關系則是理順投資者、經營者以及部門、團隊和個人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包括長短期目標、績效考核、利益回報,甚至幸福指數等等。這種關系的協調和溝通主體就是“人”和“事”,而觀察這些“人”和“事”的行為方式和結果,就是組織行為管理。在執行層面,我們就稱之為協同,在管理軟件層面就稱之為協同軟件。
注重產出結果和效益并非中國企業所獨有,恰恰是企業這種組織型態應該具備的功能和責任。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很多企業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原因之一,正好是對業務本身關注過多,而忽視了對于人以及處理人與人、人與團隊、人與事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認為,即使是稍微過分地強調組織行為管理對其企業效益的貢獻也是適合的,可以達到一種矯枉過正的效果。而協同軟件正好給企業提供了這樣一種達到提升組織行為管理效果的有效工具。中國企業的大量實踐和中國協同軟件供應商相互協同合作的成果,正是對中國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方法的一次重要貢獻。在理論研究達到一定的抽象總結之后,也必將給全球企業帶來真正的影響。
社會環境:人的重要性得到空前提升
如果說過去對人的重要性還停留在口號上、原則上,那么,現在則不得不真正從人的價值、成本和服務對象等多個維度來凸顯人的重要性了。
首先我們看到人力資本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是資本逐利的時代,現在很多沿海的制造企業搬到越南、菲律賓等地方,往低端國家走、降低成本是經濟規律。因此,無論企業還是組織都越來越注重人的效率和人均生產力水平。一句話,以前的企業更關心物料,現在則更關心人!
其次,制造企業本身也在進行轉型。以前經常看到的是流水線上全都是人,人力的多少決定了生產能力的多少,現在肯定行不通了,必須轉型。過去無論是業務管理系統還是協同管理系統,最終用戶通常都集中在辦公大樓里面的那些高級職員,現在的情況則大大改變了。每一位員工都會參與到不同的工作中,每一位員工都有需要與他的老板、團隊內部同事、上下游部門的同事,甚至組織外的同仁一起協同工作。他們不一定在行政大樓里面,可能分布于車間或其它各個地方,所以我們的速度加快了。隨著一些新興技術的出現,比如說3D打印技術,對人的依賴減少了,這對中國制造業的沖擊也會不小。為什么我們要“騰龍換鳥”?意味著設計產品的人會越來越多,而不是生產線上的人會越來越多。那什么樣的軟件能夠滿足這些人的需求?研究這個問題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推薦閱讀 【記致遠軟件董事長兼總裁徐石在V5協同平臺及新品發布會上的演講】尊敬的各位嘉賓,尊敬的新老朋友,親愛的客戶和伙伴朋友,可愛的朝夕相處的致遠兄弟姐妹們,下午好!你>>>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協同,抓住了企業管理的密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30626/269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