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營銷喜歡軟廣告和內置廣告,很少用錢砸硬廣,互聯網廣告更是少的可憐。蘋果把幾個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一個是發布會。蘋果的產品發布會是業內做得最好的發布會。從PPT到演講要點都堪稱完美,用最少的詞匯將產品的介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用戶最關心的莫過于產品細節演示,幾乎每一次、每個重要功能都是現場演示。
第二是官方網站。每個新產品面世,都會在官方網站專門介紹。蘋果對于自家產品的優勢解讀形象而生動,配以產品經理現場說法,讓人們對蘋果產品五體投地。對于蘋果的產品評測,大部分媒體直接照搬蘋果的介紹,因為沒人比蘋果自己說得更清楚。
第三個是線下專賣店。據說,蘋果旗艦店有非常嚴格的服務規定,比如用戶愛玩多久就玩多久,顯示器的角度、讓用戶自己操作解決問題等等。
蘋果的產品經常處于稀缺和饑餓狀態,讓人們感覺總是供不應求。蘋果不會輕易降價,所有降價都在新產品發布前后。而在平時,黃牛報出的價格遠遠高于蘋果的官方價格,讓人們感覺,蘋果的價格其實已經很厚道。
蘋果很少打廣告,在互聯網尤其少見。線下的路邊候車廳廣告較為多見一些,電視媒體業偶爾意見。細心的粉絲發現,很多電影里內置了蘋果產品廣告。阿湯哥的碟中諜四中處處可見蘋果的產品,從手機到iPad。
蘋果的內置廣告不但重視展示度,更加重視美譽度,譬如影片中使用蘋果產品的角色都是正面角色,至于象聯想在變三中(一個可變身為邪惡機器人的臺式機)和舒化奶(一個惡搞的工程師)的內置廣告,蘋果絕對不會考慮。
蘋果只做好分內之事——優秀的產品、到位的產品展示、優質的服務。
這樣下來,蘋果的粉絲最有忠誠度。高端用戶必買蘋果,低端用戶想買蘋果,已經買過的就一個接一個的買蘋果的新產品,或者推薦朋友們買。有的蘋果粉絲甚至打算集齊蘋果的所有產品,蘋果已然成了收藏品,可見果粉與蘋果的感情有多深。
對于蘋果優點,蘋果粉絲們喜歡口口相傳,而這也恰恰符合移動互聯網終端的特點。你有一臺Mac臺式機或者Air筆記本,是沒法拿出來炫耀的,可是作為移動設備的iPhone4和iPad,他們所扮演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可以玩樂的數碼產品,有時更是在扮演裝飾品,就像是lv的包包。
粉絲們能做的不僅僅是義務的宣傳員,全球各地的粉絲自發建設蘋果論壇社區,相互交流使用心得,技巧。最早的蘋果論壇,現在已經頗具規模,有的甚至獲得了不菲投資;做技術開發的蘋果粉則直接變成了開發者,成為蘋果產業鏈上的一員。
山寨企業的山寨粉之魅族篇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得起蘋果的產品,他們只能買與蘋果類似的產品解解渴。這些人算不上蘋果粉,充其量是蘋果的山寨粉,而那些舉著中國蘋果旗號的企業,充其量是蘋果在中國的山寨版,倒是,這些企業對于粉絲的營銷能力遠遠超過了蘋果。
魅族,和Oppo、紐曼、愛國者一起從MP3做起,最終也和蘋果一樣進入了手機業。正如其名字一樣,魅族高層讓人捉摸不定。早年魅族很少有發布會,所有的產品都是在論壇上通知,依靠粉絲的口口相傳獲得的口碑。
魅族吸引的就是那些買不起蘋果產品的粉絲們,在產品路徑上,魅族選擇咬住蘋果配置不放,用中低價位吸引中低端用戶的策略。iPhone一代 480*320,魅族第一代也是;iPhone4升級到960*640,魅族M8仍舊咬住新配置。但,同樣的配置,魅族的價格僅有蘋果價格一半左右,這個價格吸引了不少粉絲,他們喜歡蘋果,卻買了魅族,他們有個統稱魅友(煤油)。
魅族也有線下店,但數量遠不如蘋果。魅族的是價格,2000元的價差不但吸引了不少粉絲,而且一低遮百丑,2000多元就能買到的iPhone視網膜屏的手機,即便有些瑕疵,早已無話可說了。而黃章也借助魅族論壇直接聽取用戶聲音、發布最新消息,算是行內最早經營粉絲的手機商了。依靠互聯網的傳播效應,把論壇當成根據地,是魅族經營粉絲的殺手锏。
小米拷貝魅族的粉絲路線
當小米宣稱做手機時,魅族的論壇里發出幾條不屑的帖子。原來,雷軍當年想要收購魅族,左談右談,不歡而散,人家小米另起爐灶自己干。而且從產品設計理念到運營經驗,無論是低價策略還是粉絲效應,小米來了個全窩端。這也就難怪黃章火了,說來投資,結果變成了免費取經。
小米手機的思路比魅族更活泛。魅族是咬緊蘋果,3.5寸視網膜屏,960*640的分辨率,這在iPhone4上市時算的上是頂級配置。小米做了幾個變通:放棄視網膜屏,分辨率降低為854*480,屏幕尺寸變為四寸大屏,在處理器上使用了雙核 1.5G,成為小米最耀眼的參數。
在這番變通之后,這款以雙核1.5G速度見長,堪稱極品的小米手機定為1999元,而魅族M8當時2400。在很多人眼里,小米手機性能超過iPhone,而性價比超過了魅族。曾經忠實魅族的煤油,全面倒向了小米,變身米粉。
對比小米和魅族,除了產品策略不同,經營的粉絲方式也有所不同。魅族的粉絲只在魅族的論壇,而小米的粉絲除了小米的論壇,還利用微博、垂直網站和門戶以及線下的活動和發布會,制造的聲勢更遠非魅族可比。
拷貝蘋果產品和模式的,魅族和小米算是既用心做產品,又苦心經營粉絲的兩家,但他們算不上極品山寨,最多算是偽山寨。真正算是山寨的,圈里還有一家拷貝者,名曰“尼彩”。
尼彩專門制作iPhone4的高仿品,而價格卻只有區區幾百元。筆者記得,很多騙子拿著高仿版的iPhone冒充蘋果iPhone兜售,還頻頻得手。看來,真正把蘋果的外形拷貝過來,徹徹底底地把iPhone手機山寨化,讓每個中國人都能買得起,這尼采才是中國手機行業真正的“奇葩”。
總結:
該總結下互聯網時代的粉絲經濟了。
在微博里,意見領袖、名人和明星們需要粉絲,這是他們名氣的指標;在商界,一個企業和他們的產品同樣需要粉絲。
互聯網企業可以借助微博、論壇和線下活動,迅速聚集粉絲,聚攏人氣,讓傳統企業靠巨額銷售費、廣告費和渠道費用吸引用戶的開支壓縮到接近于零;互聯網電商模式,讓店面、線下倉儲成本壓縮到最低。當中間成本壓縮到最低,互聯網企業營銷的產品成本優勢也就顯現出來。
粉絲,往往是最專業、最熱心、最挑剔的一幫用戶,他們一旦發現一款性價比極高的產品,不但會毫不猶豫地成為購買者,還會自覺成為積極的推銷者,義務的宣傳員,免費的客服、甚至是免費的售后工程師。
推薦閱讀
王堅博士 被稱為博士的阿里云公司總裁王堅,為了一場媒體溝通會,早上匆匆從杭州飛到北京,因為飛機晚點,午餐只好用披薩在溝通中解決,聊了整整三個小時后,王堅又動身趕往機場,搭晚班飛機回杭州。 打飛的來北京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米曉彬:互聯網時代,粉絲經濟是先鋒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710/7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