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的粉絲
大約是2010年10月,有個圈內的朋友給了張工體演唱會的門票,演唱會上,許巍、潘瑋柏、Rain都出場了,李宇春排在最后一個,扛的是壓軸壓軸曲目。當時,現場粉絲雷動。我不免感慨,發了條微博:“許巍的歌好,潘韋伯的舞好,張韶函長得好,不如春哥粉絲好。”
我原想,自己混IT圈,沒人搭理我這條有點偏娛樂的微博。可沒幾分鐘,就有幾十個人留言,有人批評我不懂得尊重別人,不該稱李宇春為“春哥”,有的甚至很憤怒地抗議。我才知道,粉絲們稱呼李宇春常用的是“春春”“春兒”“李宇春”,而“春哥”是李宇春和她的粉絲們最反感的稱呼之一。
在逐個解釋并道歉之后,我才長舒了一口氣,越發覺得李宇春的粉絲們的忠誠與強大,也讓我理解李宇春的迅速走紅,與狂熱的粉絲分不開。而最大的教訓是“這世界,別得罪有粉絲的人”。
粉絲的價值
在微博時代,沒有粉絲,出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在微博上,不同的博主們,粉絲也各不相同。粉李開復和周鴻祎的,一定是IT圈里的;粉姚晨、楊冪的一定愛看娛樂圈的年輕粉絲。粉韓寒的,據說女性和文藝青年較多,他屬于偶像級作家;粉方舟子的,多為愛好科學的粉絲。文藝青年的感性和科學控粉絲的較真,似乎有點格格不入,這也就難怪方舟子和韓寒以及他們粉絲會有“方韓大戰”。
粉絲的成色也有不同:僵尸粉最便宜,幾百塊可以買一大把,高仿真的僵尸粉還會自言自語,逼真地模仿真人“轉發”“評論”,據說價格略貴些;五毛粉更貴一些,隨著微博營銷的火爆,價格也水漲船高。V粉最珍貴,因為每個V粉后面,是一個真實的人。至于能讓名人粉你,幾乎已經超越了所謂“微博營銷”的范疇了,那靠的是微博里的真材實料。
粉絲與財富
一個人的社會資源通常包括:財富、才識和人脈。貨幣和財產可以衡量一個人的財富,言行和作品可以看出其才識;粉絲數量與忠誠度,則顯示其號召力和人脈。財富不等于才識,更不等于粉絲,但是才識卻能吸引粉絲,粉絲進一步變現為財富。
姚晨成為微博女王后,片約不斷,廣告連連,微博女王轉眼成了廣告女王;方舟子和韓寒在打“方寒大戰”時,沒忘了推廣自己的科普讀物和文藝作品;羅永浩砸冰箱,也沒忘了順便做了一把英語培訓班的招生廣告。
木子美的微博叫“不加V”,這個與實名微博格格不入的名字,卻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在木子美“床評”“算命”等炒作之下,從幾千粉絲一躍超過了20萬,據說,這期間木子美還刪除了不少僵尸粉,拉黑了“不友好”的粉絲。而這20萬粉絲,正在給木子美帶來“真金白銀”。
木子美最近寫了本書《男女 內參》,據說是和不加V一樣,是一本“重口味”書籍。木子美在微博上推薦她的書,介紹書的內容,貼上購買的網址,還時不時地提醒粉絲“不買書的粉絲,不是好粉絲”,鼓勵粉絲購書。粉絲們買了書,曬書照@一下木子美,她也會幫著轉發。在粉絲曬書照過程中,這本書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木子美也隨之獲益。
財富、才識和名氣或許真的可以互相轉化。
有錢人,花點小錢,就可買上幾十萬的僵尸粉,但這只是個數字,什么都說明不了;有才識的人,用自己的微博吸引志同道合者,粉絲雖不多,質量卻很高;有粉絲的名人,作家可以賣書、影星可以推廣電影、歌星可以推廣演唱會門票。木子美的不加v算是一個精心管理微博、迅速變現的一個案例。
微博與粉絲經濟
互聯網的一個偉大之處在于,通過“超鏈接”,在不同網頁之間建立起聯系,形成一個以網頁為節點的信息網絡。谷歌通過外鏈數字多少對網頁進行評價和排序,形成了谷歌的核心算法,谷歌成功的關鍵,在于找到信息網絡的“熱網頁”。
社交網絡的偉大之處在于,在虛擬社會中,建立起真實的人與人之間聯系;而微博的偉大之處在于,通過關注、@和話題,在不同微博用戶之間建立起虛擬網絡。微博的迷你信息展示,內容極盡精要,又兼顧人與內容的關聯,單項的關注行為,讓不同人因粉絲數目的差距,而分成“粉絲”和“意見領袖”,后者有“熱網頁”作用,更是“熱用戶”,他們往往是“熱內容”的制造者。
微博上的粉絲,與“關注”這個動作對應;而“粉”與QQ好友交互不同,是個單向行為,就好比“單相思”與“戀愛”。關注不僅僅是“關注”,它還代表了一種信任、關聯、更加親密的關系。被關注沒有上限,QQ會員好友上限是1000,據說最近要提高到2000,但一個人粉絲的數量可以是無窮多。
一旦微博成為內容網和用戶網兩大虛擬網絡的熱點和檢索,微博這個無窮的粉絲管理平臺也就成為粉絲經濟的最重要的載體。現在,大到世界五百強企業,小到幾個人的微型企業,甚至國家機關,都在重視微博作用,開展微博營銷,這種效果顯而易見:
首先它是個內容發布平臺。不設上限的粉絲數,可以讓一個千萬粉絲的微博影響力可以與最權威的電視媒體媲美;實時播報、簡單迷你,讓微博門檻降到最低,更讓信息傳遞成本降到幾乎為零。微博也是客服中心,任何粉絲或者非粉絲,都可以通過@的方式第一時間提醒你,公司產品出現的問題,只要處理及時,微博是最有效率的客服中心。當然,微博也是用戶社區,很多問題也許用戶之間相互交流就能解決——這是社區的魅力。
粉絲是一群特殊的用戶,他們的“關注”行為,不僅僅是想知道,更有可能是潛在的購買者,或者是最忠實的購買者。經營粉絲,就是進行無時無刻的“用戶管理”,這一點無論是虛擬的網絡還是實體經濟,道理并沒有太差差別。
蘋果的粉絲與品牌經營
蘋果公司無論是企業品牌,還是旗下的iPhone、iPad的品牌早已深入人心,蘋果是粉絲最多的IT企業,蘋果也是經營粉絲最為成功的企業。
蘋果最吸引用戶的是,產品的品質。盡管在各類IT設備中,蘋果產品往往價格較高,主打高端市場,在國外以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主,在中國也主打直轄市、省會等一線城市。蘋果設備很少有硬傷,不摔不碰大部分設備兩三年根本不成問題,軟故障通過系統還原幾乎都能搞定。
推薦閱讀
王堅博士 被稱為博士的阿里云公司總裁王堅,為了一場媒體溝通會,早上匆匆從杭州飛到北京,因為飛機晚點,午餐只好用披薩在溝通中解決,聊了整整三個小時后,王堅又動身趕往機場,搭晚班飛機回杭州。 打飛的來北京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米曉彬:互聯網時代,粉絲經濟是先鋒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710/7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