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想象,伴隨Facebook成長起來的一代如果他們結婚生子,他們孩子的人生也許從一開始就與這個廣闊的平臺難以割離。他們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摔跤,第一個朋友,小學、中學到大學,所有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線串聯起來,甚至是他們未來的絕大多數社會關系。
但是這些只是基礎,現在的Facebook就像是一個剛剛打好了地基的龐大數字城堡,衡量Facebook真正的價值不僅要看它已經做了什么,更要看它還能做些什么。
例如,在廣告領域,盡管2011年Facebook的37億美元營收中廣告收入就占到了31億美元,被指責過度依賴廣告,但是即便如此,Facebook的廣告潛力還遠沒有被充分挖掘。目前Facebook的廣告總會被人拿來和谷歌、亞馬遜等的廣告相比,被認為轉化率偏低,它的本質上仍然是展示廣告,如果單純用轉化率來衡量,對于Facebook并不公平。畢竟,用戶上社交網絡的直接目的并不是為了購物,而在亞馬遜則不同,而搜索與社交相比同樣有著更強的功利性。
哪怕只是把目光放在展示廣告領域,Facebook的潛力就已經不可限量。谷歌董事會主席施密特在今年曾預測,展示廣告市場將在未來8-10年間從現在的250億美元擴大到2000億美元的規模,全球范圍內正在面臨著一場展示廣告的回潮。今年2月,Facebook將時間線(Timeline)功能從個人用戶搬到商業用戶并做了優化,這也讓Facebook得以更加容易地說服品牌廣告主圍繞時間線功能投放更加精美的展示廣告。未來隨著Facebook在自家平臺上做好搜索,哪怕只是在10年后占據展示廣告市場的半壁江山,也足以單靠廣告業務就能撐起千億美元的營收。
廣告之外,Facebook在電商這個領域同樣潛力巨大。這倒并不是說Facebook需要自己去做電商,而是在于這個廣闊平臺對于電商的巨大價值。目前Facebook在電商領域的潛力實質上可以看做是互聯網的商業地產模式——免費的虛擬鋪位對應的是其開放平臺上數量龐大的第三方,Facebook能夠提供的是收費的流量導入。如今,作為互聯網商業地產的雛形,Facebook平臺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完備,虛擬貨幣和交易系統日臻成熟,只差等待店主的入駐。這個進程中重要的突破口就在于促進交易的不斷電子化。
而在Facebook5月18日IPO的當天,上市后的首筆收購就被媒體曝光。Facebook花費8000萬美元收購了只有16人的社交化禮物贈送移動應用Karma,看起來8000萬美元只收購16人的小團隊有點冤大頭,其實這恰恰很可能會是Facebook未來電商布局的重要一步棋子。
Karma能夠從Facebook導入好友生日、喜好、興趣等數據,然后它會根據這些信息向你推薦禮物。你可以根據推薦挑選合適的產品,最后將其發送給朋友。最值得注意的是,通過Karma送出的并不是虛擬禮物,而都是像香水、手表、香檳這樣的真實物品。
這也許會成為Facebook未來接入電商的絕佳方式,將用戶的時間線——生日、紀念日提醒——禮物贈送——實物購買這一環節打通,實現一個交易電子化的閉環,將會吸引更多的電商企業接入Facebook的平臺。
當然,在廣告和電商之外,Facebook更加值得期待且必須背水一戰的下一個戰場則是移動領域。
斯巴達計劃
早在喬布斯在世的時候,面對蘋果的如日中天,Facebook就一直在圖謀如何能在移動領域繞開蘋果構筑的封閉系統,暗度陳倉而不至于受制于人。
2011年,國外媒體就曝出,Facebook正在進行一個名為“斯巴達計劃”的HTML5應用程序平臺,通過這個像特洛伊木馬一樣的平臺將社交功能附加在其他的移動平臺上,從而建立自己的電話(如iPhone)或者手機操作系統(如Android)。
比起這個宏遠構想,Facebook希望力推HTML5,通過瀏覽器而不是App進入移動領域的戰略已經漸漸露出了端倪。
Facebook一直以來被詬病沒有太多移動基因,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他們糟糕的移動客戶端。以最重要的蘋果平臺為例,雖然早早推出iPhone客戶端,但界面混亂、加載緩慢、操作繁瑣等問題一直飽受詬病,數年來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iPad客戶端更是在去年下半年才姍姍來遲,表現同樣難以令人滿意。
考慮到Facebook的人才儲備和研發能力,這只能被解釋為并沒有將移動客戶端納入其戰略考慮,事實上,Facebook真正的圖謀是在移動瀏覽器。
Facebook“輕視”移動客戶端開發的最大考慮是不愿意讓自己被蘋果或者安卓劫持,因此他必須要想辦法繞過App Store和安卓應用商店,在移動瀏覽器領域發力,押寶HTML5。但是基于HTML5的移動瀏覽器要做到用戶體驗完全成熟還需要2-3年的時間,這正是為什么最近一兩年人們會認為Facebook還是一個基于PC端的公司,其實,它只是在等待時間。
這一戰略也漸漸被Facebook最近的幾筆收購所證實,無論是斥資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還是8000萬美元收購移動社交商務平臺Karma,這都是Facebook在為其大舉進入移動領域鋪路,這種收購還遠未結束。
5月25日,美國科技網站Pocket-Lint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Facebook有意收購挪威瀏覽器廠商Opera,借此進軍移動瀏覽器市場。
而另據科技網站TNW獲得的消息稱,Opera高層當前正與潛在買家進行談判。此外,Opera當前已經停止招聘新員工,可能意味著公司將有大事發生。
擁有750多名員工的Opera目前每月用戶有2.7億,使用Opera Mini的用戶數則超過了1.68億,在今年第二季度,Opera營收達5000萬美元。更關鍵的是,在HTML5技術上,Opera是目前比較領先的瀏覽器廠商,自然也是Facebook通過瀏覽器全面實現其移動業務爆發的極佳收購對象。
也許在上市之后不久的時間里,通過一系列戰略性的收購,一個新的、更加強大的Facebook就將出現——不要忘了,支撐谷歌今天2000億美元市值的幾個關鍵產品如Andriod、YouTube、廣告平臺DoubleClick、移動廣告平臺AdMob無一不是在其2004年上市之后收購得來的關鍵資產。
推薦閱讀
移動應用通過智能手機上的各種傳感器,把用戶的生活量化,進而挖掘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并針對這些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同時實現它們的商業價值。 羅川 應用匯(appchina.com) 聯合創始人、CEO 過去,我們看網頁或使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613/6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