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看好Facebook的人來說,其真正的價值正是在于其價值的無法估量,這是因為其產品朝氣蓬勃且尚未定型,具有著無限可能的可擴展性。
王偉|文
當地時間5月11日,Facebook的員工們收到了一封來自CEO扎克伯格的郵件,郵件中扎克伯格將原定下一個周五(5月18日)進行的黑客馬拉松活動提前一天,這樣Facebook的黑客們就可以在挑戰一夜之后,于18日凌晨6時看到3個時區之外的紐約上市敲鐘的歷史性時刻。
盡管對于Facebook公司中的很多人來說,5月18日的那一聲敲鐘過后他們都將獲得實實在在的財富增長,但是扎克伯格卻更愿意把上市僅僅看作是一場儀式:就像黑客們在數個通宵連續奮戰之后短暫地停下來,靜靜欣賞自己剛剛完成的作品,在那之后,他們還將繼續全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中去。
正如他在IPO儀式上的演講:“我講幾句,就按這個鈴,然后回去干活。上市只是里程碑,我知道這看起來是件大事。但我們的使命不是成為一家上市公司。我們的使命是讓世界更開放,更緊密連接起來。你們打造了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社區。我等不及要看你們未來會做得怎樣。” 然后轉身離去,留給世界一個背影。
不過,相對于扎克伯格對上市表現得輕描淡寫,全球各地無數雙眼睛都在關注著這場互聯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
比起扎克伯格連接世界的夢想,上市之后的股價是一個更讓人關心的話題。自從IPO那一刻,Facebook股價的每一次變動不僅牽動著投資者們的神經,也不斷影響著更加數量龐大的圍觀者們對這家公司的信心和判斷。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5月25日16時,Facebook股票價格已經從IPO時的發行價38美元每股跌到了31.9美元,在Facebook上市之后的一周多時間內,股票的下跌成了被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
一時之間,“Facebook是場資本吹起的泡沫”這種論調再次充斥互聯網。類似于Facebook的廣告轉化率氣勢如何低于谷歌和亞馬遜的數據再度被拿了出來,只是他們沒有提到的是,和作為社交網站的Facebook相比,谷歌和亞馬遜的廣告本身就更加靠近最終購買環節,擁有更高的廣告轉化率自然無可厚非。
在這場“股價破發”風波中的網民從歡呼到質疑背后,其實恰恰反映了Facebook真正可怕之處——它的一舉一動不僅直接影響著其平臺上近9億用戶,更是撩撥著全世界的心弦,從這個側面也在證明了Facebook作為一家網絡公司對現實世界史無前例的影響力。
破發之謎
所有的美好童話似乎都應該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從看客的心理上來說,Facebook的破發與這家公司之前8年近乎神話的表現實在是形成了太過鮮明的對比。
其實,人們雖然熱盼著Facebook上市之后股價大漲,但是Facebook的這次IPO從一開始就隱約注定了難逃破發的命運。
首先,Facebook的IPO定價實在是太高了,Facebook的高估值中很大一部分是受益于其在公眾中的影響力,某種程度上是對未來的透支。對于科技公司來說,IPO的估值和其年收入的比在8-10倍是一個正常的范圍,而Facebook1000億美元的估值與近40億美元營收之間相差近25倍,遠遠超出這一范圍,即使股價下跌,也不能說明這家公司的價值發生多少縮水。
其次,Facebook上市最現實的意義不是在短期內創造多么漂亮的K線圖,而是給股東和員工提供一個套現的機會。目前的Facebook擁有超過30億美元現金,每年現金流超過10億美元,根本就不缺錢,這次IPO只是由于股東人數超過500個而必須上市的無奈之舉,這也正是扎克伯格對于上市并不那么激動的深層原因。
而對于股東來說,今年12月31日,上屆布什政府的大規模減稅政策就將到期。現在和6個月之后解禁的套現,可以節省很多資本利得稅。這就是為什么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薩維林為了避稅,寧愿放棄美國國籍,同時這也是Facebook上市前S-1文件中寫明的CEO扎克伯格和董事賽爾將各自出讓3020萬和1684萬股用于獻售的原因。
再次,在資本層面,Facebook的IPO還牽扯到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等承銷商的明爭暗斗,資本市場出于逐利的考慮通過技術手段抬高或降低股價本身就加劇了股價波動的概率。比如,據國外媒體報道,在Facebook IPO路演期間,主承銷商摩根士丹利消費互聯網分析師斯科特·德維特(Scott Devitt)出乎意料地下調了對Facebook營收的預期,此舉令很多潛在的投資者對Facebook的股票敬而遠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帶來了Facebook上市后一周內的股價低迷。
事實上,新股上市數周時間內的股價波動是受著多種變量的影響,并無法客觀反映一家公司的價值,這也是為什么Facebook的股價會如此讓人摸不著頭腦,或許,Facebook真正的價值正是在于其價值的無法估量,這是因為其產品朝氣蓬勃且尚未定型,具有著無限可能的可擴展性。
Facebook的核心價值
除了扎克伯格談論過無數次的連接世界之理想,Facebook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么?
它有8.5億用戶,按照人口來算是全球第三大國家;它的使用門檻極低,一個人只要會打字,會上傳圖片,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學習就能夠在Facebook上游刃有余;人類歷史上總共也只拍了3.5萬億張照片,而在創立只有8年的Facebook上就存儲著1400億張圖片,并且每一天這個數字都在大幅度增長,它早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圖片庫……
這些數字的背后意味著Facebook在社交平臺領域已經不可能再遇到對手。過去這些年中網民一直在一個又一個信息孤島之間遷徙,以中國人為例,從早年的Chinaren到西祠胡同到天涯再到新浪微博、QQ空間,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寶貴回憶短短數年間在這些不同的平臺間來回輾轉,如同流浪者吉卜賽人一般,將記憶散落在不同的互聯網平臺之中。
而Facebook最偉大的地方在于它已經足夠強大,強大到能夠給所有數字移民們一種家園般的歸屬感,這種家園般的感覺還將持續吸引其他流落天涯的移民們前來安家,其中的關鍵,除了平臺足夠大,還在于Facebook那個劃時代的產品——Timeline(時間線)。
如果說8億多用戶的用戶關系是Facebook帝國的護城河的話,那么Timeline則大大強化了每個人虛擬資產的抵押,極大降低了用戶流失的風險。Timeline幫助用戶把從前社交網絡中雜亂無章信息有條不紊地分類整理和展示,這不僅是對傳統UGC的重構,直接產生巨大的廣告價值,更偉大的是,它讓Facebook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網站了,而是一個真真切切記載著你的喜怒哀樂的難以逃離的世界。
推薦閱讀
移動應用通過智能手機上的各種傳感器,把用戶的生活量化,進而挖掘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并針對這些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同時實現它們的商業價值。 羅川 應用匯(appchina.com) 聯合創始人、CEO 過去,我們看網頁或使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613/6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