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界有一批年輕的“老兵”。他們有的從十五六歲就開始懵懵懂懂地創業,從此選擇了一條不再循規蹈矩的成長道路。他們有過狂喜,有過陣痛,終于在30歲以前取得了初步成功。他們創業的背后有個共同點———互聯網。它讓這些青年們從零開始創業成為可能。
陳歐:為自己代言
29歲的陳歐是國內時下最火熱的線上化妝品銷售平臺“聚美優品”的聯合創始人和CEO。但他在一些人看來或許有些“不務正業”。網絡短片、地鐵廣告、電視節目《非你莫屬》《天天向上》等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曾經默默無聞的他現在已經擁有了不少稱他為“歐大”的“粉絲”。
去年,他親自出演了自己公司的一支網絡宣傳片,喊出“為自己代言”,引起了網友的共鳴。目前該視頻在優酷網上的點擊率達到了20多萬。
陳歐在片中說:“蝸居裸婚都讓我們撞上了,別擔心,奮斗才剛剛開始,80后的我們一直在路上,不管壓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
之后陳歐也開始在《非你莫屬》等備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中擔任嘉賓。他通過一系列“為自己代言”的活動,妙用C EO個人品牌營銷,過去一年為公司創造了將近十億元的財富。
陳歐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我覺得C EO是企業的天然代言人,他的形象也代表企業形象和價值觀。所以我自己就站出來了。”陳歐坦言通過“為自己代言”節約了近億元的廣告費。
相對于花大價錢在各大電視臺砸廣告的做法,個人品牌營銷能夠用相對經濟的方式擴大品牌知名度。陳歐說“不是在燈箱路牌上,在各電視臺上用錢砸出來的才算廣告。我的短片在很多80后、90后中產生了共鳴,他們從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奮斗方向。我覺得這樣的價值遠超過普通商業廣告。”
其實,不少成熟企業早已開展了C E O品牌營銷,無論是已經去世的蘋果前行政總裁斯蒂夫·喬布斯,還是通用電氣前行政總裁、著名管理大師杰克·韋爾奇,皆為如此。在中國,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曾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徒步穿越南極,這一系列活動都為打造企業形象增色不少。
不過,正當企業領導者的個人品牌成為公司整體品牌策略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時,陳歐有他自己的擔心“俗話說‘槍打出頭鳥’。企業領導者的個人品牌可以造就一個公司,也可能會毀掉一個公司�,F在我個人的言論甚至私生活,都或對公司的聲譽造成影響。”
早在2005年,陳歐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書時就創立了游戲公司G arena。這家公司日后成為了全球最受歡迎的線上游戲平臺之一。而后他又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再后來陳歐賣掉了G arena,選擇回國創業。
在國內,大學里學計算機的陳歐最開始創業完全從自己的興趣出發,選擇游戲這個方向再次創業。但他很快受挫,發現“現實的環境不允許美國的模式在中國生存。”
他說:“后來我們更多的是從市場出發,選擇女性化妝品行業。當時選擇這個行業因為它有空間,沒有龍頭企業,而用戶需求又遠遠沒有被滿足。”
在2010年網站創立之前,陳歐和他的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都沒有做過電子商務,也沒有化妝品銷售經驗。不過他們還是在垂直電子零售中找到了生存的縫隙———那時候國內還沒有成規模的化妝品電子商務網站。
談到為什么涉足女性化妝品市場,陳歐說:“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女性在打扮自己時也常常聽取男性的意見。這也算是男人賣女性化妝品的優勢吧。”
但與其他B2C電商不同的是,聚美優品集中精力銷售全球最為暢銷的化妝品。陳歐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精力集中于提高服務上面。”
在中國的風險投資近年來亦傾心于電子商務領域。有報道稱紅杉資本去年注資一千萬美元給聚美優品。不過陳歐卻對此抱有警惕,他表示資本的大量涌入或將導致殘酷的價格戰。
他說“在美國,資本會向少數企業集中,比如亞馬遜這樣的網站。但在中國,資本會砸向一堆企業。投資完第一名時會投第二名,甚至排行第二十名企業都會拿到投資,形成了惡性競爭。”
顧志誠:從“暴風”到“云端”
27歲的顧志誠有著令人艷羨的互聯網創業履歷。早在19歲那年他就創辦了播放器“暴風影音”,如今他又成為了國內云存儲服務主要提供商“酷盤”的CEO。
他的創業經歷可以追溯到2000年。當時年僅15歲的顧志誠創辦了一個叫做“狗狗靜電”聊天社區,一年后該網站的訪問量一天能達到20萬。4年后,他和另外一個在論壇上認識的合伙人周勝軍一起創辦了“暴風影音”。
在那個視頻格式雜亂并且缺乏全能播放器的年代,顧志誠當時主要是“自己做了個播放器為了自己用。”可是這個在他看來如同“豆腐店”般的產品流傳到網上后,卻橫空出世,下載量很快就達到千萬級別。
年輕人創業不拘一格。在暴風影音安裝量達到5000萬以前,顧志誠甚至都沒有和自己的合伙人見過面———因為顧住在上海,而周勝軍在哈爾濱。后者由于經濟原因甚至曾有一段時間不得不憋屈在網吧里開發軟件。
悄然而至的成功也讓顧志誠經歷了喜悅與迷茫。他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坦言“創辦‘暴風影音’的最初兩年最純粹,每天都在想用戶需要什么新的東西,然后快速迭代更新版本。雖然很累沒什么錢,但那段時光是我覺得自己長進最快的時候。”
然而到了2005年、2006年,“暴風”的團隊更多地將精力放在了商談廣告上。重新審視那段奔走于廣告商之間的日子,顧志誠認為自己其實走了彎路。“那個時候對產品本身的關注太少。互聯網現在不再只是做一個單一產品,而是做一套服務。服務做好了,盈利模式是水到渠成的事。”
21歲時,忙于做畢業設計的顧志誠感到身心俱疲。他最終出售了暴風影音,淘到了人生的第一大桶金,但“感覺有點像把兒子賣出去一樣。”
如今的顧志誠已來到“云端”,投身于推動中國云存儲業務的發展———用戶通過云存儲服務可將文件即時同步至電腦、手機以及其他電子設備,便于跨設備地對文件進行管理及備份。
推薦閱讀
【TechWeb報道】6月8日消息,阿里集團首席風險官邵曉鋒今日首次公開亮相。針對阿里反腐進展,邵曉鋒表示,阿里反腐舉措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以聚劃算為例,牽涉到腐敗事件的電話、郵件舉報量、投訴量已經大幅下降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那些年輕的互聯網“老兵”:成功在而立之前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610/6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