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都在討論互聯網的產品形式如何實現自由人的自由聯合。但再往上游走一步,在企業所有權上能否實現自由人的自由聯合?那會是怎樣一種制度?這種制度跟互聯網有天然的聯系嗎?
先談個實際的案例。倫敦有一家“人民超市”,任何人只需付25英鎊年費就可擁有股權。每月在店內工作四小時就可獲得9折優惠。成立15個月之后人民超市會員近1200人,利潤150萬鎊。
這個事情意味著什么?能成為趨勢的邏輯有兩點:第一,用者有其股。消費者也是擁有者。道理在哪里呢?因為擁有者是最忠實的消費者。一年25英鎊,一點點錢,也談不上多少實際的投票權或決定公司的前程,可這一點點錢帶來的主人的感覺和股東的心態,會讓他持續的掏錢購物。就算別家的可能會便宜一點點,但不去,誰叫這一家是我自己的店呢?第二,每月工作4小時可獲得9折優惠。想來,4小時的工資會小于一個月家庭購物總額的10%,所以在這里干活劃得來。再有,既然是擁有者,既然在這里干活,有利益和感情的勾連。這帶來牢靠的忠誠度。
簡單總結就是:花點小錢拿點小股,外加打點零工占點便宜,可以培養牢固的用戶忠誠度。這能在同質化的競爭中樹立堅固的優勢。學術化包裝下就是:把消費者變成生產者和擁有者(股東)。
接下來問題自然是:在哪些其他領域可以借鑒?我的理解是:在社會化媒體領域可以借鑒。因為第一,所謂“社會化”的東西就是生產者即消費者,大家寫大家看大家轉,消費者自然而然的貢獻體力和智慧。第二,既然大家栽樹大家享福,那么持有股份成為主人就是順勢而為。微博這種最強悍最主流的社會化媒體,是否可以拿出少量股份比如5-10%向名人微博融資,讓名博即成為股東?
第一個問題是:名博愿意出錢買嗎?我猜,愿意。首先有增值,很好的投資;其次,我天天勤奮的發微博干活,幾百萬幾千萬粉絲的寶貴資產,成為股東順理成章。不過障礙在于,大的微博平臺估值已經很高了,不是每個明人都愿意掏現錢來買。所以,目前還不算大、估值有限的微博平臺比價適合。一個延伸的結論可能就是,當一種新形式的社會化媒體平臺在建立之初就用這種方式綁定核心用戶,并且簽訂排他協議。那么,后來者就基本上沒有機會了。當然前提必須是核心用戶明確,較少。
第二個問題是:微博平臺愿意這樣干嗎?我猜,愿意的原因是,成為股東會更勤奮的干活,綁定成自家人。但不愿的原因是,領先的微博平臺認為名博離不開我,不需要稀釋自己的股份和決策權。但落后的微博平臺倒可以乘機而入。這和第一點的結論大致相似。搜狐微博不是號稱要為名博提供版權保護和給與相應的收入嗎?步子可以再大一點。全力一擊。
第三個問題是:圍觀者愿意嗎?我猜,不愿意。媒體跟超市畢竟不一樣。超市的買賣是封閉的,你自己掏錢做股東,自己打零工換折扣,是自己的事情。別人不受影響。但媒體是具有外顯性的。名博的話不是自娛自樂的,是要影響粉絲的。名博一旦成為微博平臺的利益關聯方,就會有粉絲說,瞧,你這不是沒話找話嗎?
整體看來,唯一具有現實可能性的是落后的微博平臺、或者新形式的社會化媒體平臺以較為秘密的方式把這個事情干了。如果成了,會成為多米諾骨牌,把領先的平臺繞進來。我建議:張朝陽干吧。這個市場,競爭越多,制衡越大,我們這些苦B的內容生產者越受益。
之前說,微博這種產品形式是自由新聞人的自由聯合。而共產主義微博,就是在企業所有權上實現了這一安排。問題是:這一從馬克思開始就憧憬要實現的、在英國的人民超市身上具體實踐了點的所有權安排,跟互聯網有什么關系嗎?
當然有。
之前解釋過了用微博來實踐“共產主義”的原因,是因為社會化媒體天然實現了消費者本身就是生產者,那么生產者就天經地義的可以獲得相應的股權。你也可以發問,人民超市不也已經實現了讓消費者本身成為生產者嗎?這是一個好問題,不過你必須回答?一家超市是否能讓不住在這家超市附近的倫敦居民成為其生產者?是否能讓不住在倫敦、甚至不住在英國的人們成為其生產者?NO。我們由此意識到:傳統的生產形式在把其消費者轉化成生產者,或者就是單純的說,發展更多的生產者方面,是很難具有擴散性的。
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互聯網的優越性。她建立在由0和1組成的虛擬世界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幾乎0成本的成為她的消費者和生產者,也可以多種方式產生互動,不斷擴大生產的效率和效果。互聯網這種組織形式能夠在同一時間動員數千萬人甚至數億人圍繞這一個目標做大規模的協作,在之前通過網絡游戲,之后通過微博和SNS,這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尤其在針對熱點事件比如災難、政變、選舉、名人逝世等大事件時,她的組織能力和效率是無以倫比的。
在微博上,擁有數千萬粉絲的名人對于一個平臺的影響力前所未有的高。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Lady Gaga在Twitter上或者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號召美國人為大選投票、討論一個話題、或者上街游行,那會有多大的影響力?在中國,姚晨、劉翔、李開復、韓寒們正在積累這樣的形象力。也正因為互聯網作為一個工具給精英們提供了一個極大擴大自己影響力和組織能力的可能,所以他們相對于互聯網平臺的博弈力量也在增大。于是,他們完全有資格回過頭來像平臺爭取相應的控制權和分享利益的權利。當然,他們是否會爭取是一回事,但他們是否有能力爭取是另一回事。我想,這種可能雖然在短期內不會發生,但它的確在邏輯上存在。原因和結果之間,還需要一個姻緣。這個姻緣很大可能會來自市場的競爭或者一個看似偶然的事件。
用一句老話來結束這個話題的論述: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互聯網是一種生產力,她第一次讓“用者有其股”,第一次讓共產主義所有權這種生產關系有了天然要發生、或者必然會發生準備了必要條件。
推薦閱讀
網易科技訊 5月29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周一黑莓制造商RIM宣布,公司首席律師卡里瑪巴瓦(Karima Bawa)已經辭職,不久將離開公司。自從首席執行官索斯頓海因斯(Thorsten Heins)今年早些時候上任以來,很多資深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程苓峰:互聯網適合共產主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529/6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