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大眾來說,8264(戶外資料網)的名字可能并非耳熟能詳,但在戶外驢友圈子里, 8264的地位就好比汽車之家之于車友,但又不完全一致,8264在戶外行業商家與用戶的互動和價值實現方面甚至還更加全面。

天津信一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尹衍軍 圖片來源:創業邦
8264成立于2004年,經過8年的發展,網站注冊用戶已達200多萬,其中活躍用戶達30~40%,多種形式的線下活動與線上的資訊、社區平臺緊密結合,聚集了大批戶外旅行愛好者,已發展為國內領先的戶外運動自助游平臺。在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大行其道的現在,8264網站對自己的定位調整為行業門戶+自助游社區+第三方增值服務。
創業初衷:成為戶外驢友的精神家園
8264網站所屬的天津信一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尹衍軍在接受創業邦記者采訪時表示,成為戶外自助游愛好者的家園是8264的長遠目標,“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4座,我們要成為那第15座高峰,讓全世界的戶外自助游愛好者在這里匯集。”
尹衍軍是大連人,之前曾創立過公司生產銷售戶外用品,現在公司仍在穩健發展。1999年,尹衍軍創辦了大連體育用品網,后更名為動力體育用品網,主要經營戶外用品的銷售和推廣。而在遙遠的成都,2003年楊偉創辦了戶外資料網,楊偉是西藏阿壩州人,他的家鄉是戶外運動的天堂,他也非常喜歡戶外運動,他出行前準備相關信息資料時發現這方面的資料很匱乏,于是戶外資料網應運而生。最初的設想比較簡單,主要是以戶外資料匯集和論壇交流。
后來尹衍軍和楊偉有緣認識,他們希望共同合作、優勢互補將8264做大做強,于是在2004年時聯合創立了信一科技。尹衍軍說,“楊偉之前曾在旅行社工作,也曾自己組織過多次出行,人很豪爽,也很信任我,背著個背包就到了天津和我一起做企業。”8264兩位創始人身上都很有戶外運動愛好者身上的爽快。
盈利模式:廣告轉向B2C
創業之初,8264定位為行業媒體,盡可能豐富地容納國內外戶外運動資訊。8264網站的盈利模式也與其他媒體平臺類似:戶外運動企業廣告投放、頻道冠名等。
但是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也讓8264的贏利模式發生了轉變。聚集在8264上的戶外愛好者,70% 的年齡都在30歲到50歲之間,這些人正是購買力最強勁的人群。2010年, B2C業務開始迎來爆發式的增長。8264在2010年的營業收入80%以上來自于廣告收入,而2011年的營業中廣告收入占比下降為54%,而電商及其他服務收入的占比將達到46%左右。
8264的B2C業務和其他B2C不同, 8264的社區每天都有大量的流量,不需要在其他地方投任何廣告,只需要把部分流量轉化成購買力就足以支撐電商業務的發展。
與時俱進:從引入SNS、B2C概念到上線移動客戶端
8264從資訊、論壇起步到逐漸加入SNS、B2C等概念,那現在對流行的移動互聯網有沒有心動?
“我們當然不能錯過,8264網站的移動應用在2012年初就已經上線了,用戶在旅行途中就可以通過手機終端看資訊、泡論壇、看美圖等。而且在4月底和6月我們將再推出兩款應用,一款是圖片分享類的應用,可以更及時的分享旅途中的美景,而且還加入了語音功能,可以將自己的經驗、感悟‘講’給其他驢友聽。” 據尹衍軍透露,8264在北京成立了研發團隊,專門做移動應用的開發。
8264今年6月將推出跟蹤驢友旅行軌跡的應用,主要是基于GPS定位,將驢友的旅行軌跡繪制在山脈的等高線圖上,用戶可以選擇將自己的軌跡對所有人公開或僅對好友公開或者僅自己可見。而且由于有GPS定位跟蹤功能,還可以設置一定范圍的電子柵欄,如果一隊人中有人超出了這個范圍,就會彈出報警窗口,以防一隊人走散。這樣的應用在戶外旅游探險中將給驢友們帶來極大便利。
團隊建設:創業公司如何突破百人規模瓶頸?
經過8年發展,8264網站的團隊規模如今已達近80人。企業發展到近百人的規模,對原有的管理模式經驗也帶來了挑戰。信一科技也開始從外部引進高管,如請來前國美高管做渠道拓展,期待能搭建一個戶外用品在線交易的優質平臺;同時也在同一人力資源總監人選在做深入的溝通、交流,希望通過前期的深入了解,找到一個認同企業文化、能快速融入企業并帶來改變的人力資源高管。“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對人力資源總監的選擇非常慎重。”尹衍軍認為做好前期的工作,“空降兵”水土不服的可能性就能降到最低。
推薦閱讀
本期我們訪談的是七臺河信息網的站長。本次訪談,七臺河信息網站長給我們分享了自身的一些運營地方門戶網站的策略,以及他走過的一些彎路,遇到的一些困難,總結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給其他站長帶去一些建議。 主持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8264:戶外自助游平臺的老樹新芽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508/5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