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聰明和有創造力的人,為何所選道路迥異?
文|李翔
《Idea Man》
中譯名:《我用微軟改變世界》
作 者:[美] 保羅·艾倫
出 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 價:46元
出版日期:2012年3月
這本書首次以創始人視角敘述微軟帝國創建歷程,同時也揭秘了創業過程中不為人知的黑幕;書中翔實地記敘了兩位創始人保羅·艾倫和比爾·蓋茨從相遇、相惜到分歧、分手的過程。
保羅·艾倫通過他的自傳《Idea Man》成功地向比爾·蓋茨發起了一次進攻。
當然他的本意可能并非如此。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去開罪一個擁有巨額財富、并且因為正在投身慈善事業而頗受贊譽的巨頭。或許他只是想講講自己作為微軟聯合創始人的經歷,而媒體在傳播時夸大了比爾·蓋茨對他的抱怨的反應。他在自傳中抱怨了比爾·蓋茨的苛刻與精明,在多年之后向公眾表達了他認為自己在微軟的股權分配上受到了多么不公正的待遇。這也就意味著他認為,盡管自己在微軟上市之前就已離開,但他有資格分享到更多這家公司創造的財富。
保羅·艾倫將原因歸結為比爾·蓋茨和他的不同。雖然他們是湖畔中學的親密朋友,同樣都是怪人和計算機發燒友,一起孜孜不倦地將學校基金會里頭的計算機使用時長消耗殆盡。但在艾倫看來,怪人和怪人也是不同的。他和蓋茨原是兩個階層的孩子。他的父母僅是美國普通中產階層,而蓋茨家則是西雅圖的上流社會成員。當蓋茨向他抱怨自己應該擁有更多微軟公司的股份時,艾倫意識到,這個戴著深度近視眼鏡、身材瘦小的書呆子是個典型的律師的孩子:精明異常,在涉及到利益問題上一點兒也不會感到不好意思。
現如今保羅·艾倫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排名可是大不如以前了,找到他的名字你得費點勁兒。而盡管商業雜志和分析師都在抱怨微軟的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它的價格再也沒有達到1990年代的高峰,比爾·蓋茨仍然是毫無爭議的世界首富。當然,比爾·蓋茨沒有投資過將人送往外星球的飛行公司;沒有聲稱自己是搖滾明星的擁躉,為其修建紀念館,開辦音樂節,甚至自己也過過搖滾樂手的癮,和米克爾·賈格爾合作一把;沒有大肆收購不靠譜的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也沒有一擲千金地去購買NBA籃球隊和大聯盟棒球隊。
花園小徑分叉,成功學同樣如此。很多人可能會羨慕保羅·艾倫這種“成功者”。相對于比爾·蓋茨枯燥而飽受罵名的人生,保羅·艾倫興趣廣泛的恣意揮霍才叫生活。但也有人會更加推崇蓋茨所獲得的財富與成就,認為他才真正書寫了歷史。
你還可以去看看史蒂夫·沃茲的自傳《我是沃茲》。史蒂夫·沃茲和保羅·艾倫一樣,討厭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興趣都集中在一家公司身上。盡管這家公司帶給了他們巨額的財富,也讓他們在一段時間內家喻戶曉。史蒂夫·喬布斯僅僅是熱愛鮑勃·迪倫而已,沃茲可是搖滾音樂會的慷慨贊助者。喬布斯駕駛著自己的無牌照奔馳車在帕洛奧托閑逛,沃茲則開著直升機低空飛行。沃爾特·伊薩克森在《喬布斯傳》說,蘋果公司上市時,喬布斯對于分配給一些老員工股權表現得強硬而吝嗇。沃茲則大方地將自己的股權分給別人。
很多成功公司里面有一種人叫“聯合創始人”。他們有才華,也很有眼光,同時并不缺乏冒險精神。不然就不能解釋為什么他們會在一家公司的種子時期就不顧一切加入進來。當然,他們也不懼怕辛勤工作,他們往往能熬過公司初創期最艱難的時光。在描述公司的早期歷史時,甚至有人會認為這個后來離開或不太發揮重要作用的“聯合創始人”,其重要性要遠遠超出公司的真正領導者。但是這種名叫聯合創始人的靈長類生物同樣興趣廣泛,他們自己都難以想象自己會在一家公司中度過一生。他們會認為這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盡管他們隨后創造的公司或者開創的事業,都再沒有超過或達到他們以“聯合創始人”身份開創的公司的高度。
保羅·艾倫在自傳中爭辯說,他認為其成功并不是簡單的依靠幸運。他很聰明,也有創造力,不是《硅谷海盜》中那個跟在比爾·蓋茨身邊一臉無辜的大個子形象所能概括的。史蒂夫·沃茲也同樣如此。他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軟件工程師和最著名的極客之一。
那么他們區別于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之處何在呢?他們是否想要成為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那樣的人?然后他們是否能夠成為,以及他們為什么沒有成為?如果你去問艾倫或者沃茲,他們的回答是他們并不想成為后者那樣的商業巨頭。艾倫稱,自己因為一次疾病而覺得生命不能浪費在反復的商務旅行中;沃茲則更樂于做一個軟件工程師。
這是他們沒有成為真正的商業巨頭的原因之一。他們的內心缺乏渴望。就像一個人想要成為好作家,是因為他內心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東西在反復叫嚷,這個聲音讓他必須表達。這不是一種僅僅滿足于成為富人的渴望,其中可能混雜著競爭心態、虛榮心和莫名其妙的“救世感”。缺乏這種古怪的激素,讓他們難以成為蓋茨和喬布斯那樣的人。盡管他們一度是如此親密的伙伴,在媒體和大眾看來他們似乎并無分別。
他們的興趣也太為廣泛。用以賽亞·柏林的說法,他們是狐貍。而蓋茨和喬布斯則是刺猬。狐貍懂得很多,但刺猬只知道一事。更重要的是,商業上的成就已經可以滿足刺猬;但卻讓狐貍們憤憤不平:憑什么我就得全身心投入這樣一個枯燥乏味的金錢游戲。他們很少從中得到改變世界的快感。或者這種快感沒有他們想的那樣頻繁與強烈。而刺猬們則為之深深陶醉。
這讓他們難以放棄自己的種種愛好,從而將精力聚集在大部分時間內枯燥乏味的商業世界中。當我們想到保羅·艾倫時,可能想到的是一度風頭十足的波特蘭開拓者隊,或者聽上去酷極了的航天飛機項目。想到沃茲時,馬上會想起他一度熱衷的音樂節和直升機。想起肖恩·帕克時,會想起他的種種荒唐事兒,無外乎毒品與姑娘。可是,你知道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或者杰克·韋爾奇有什么如此狂熱和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的愛好嗎?
因此,“聯合創始人”的才華、勤奮與創造力,讓他們能參與開創一家了不起的公司;但他們對人生意義的不同理解及由此而來的不專注,注定不會是由他們來將這家公司帶到更高的位置。他們扮演的是階段性的驅動者角色,而不是公司長久可以依賴的發動機。
推薦閱讀
網易科技訊 4月27日消息,深圳點石投資董事長吳芳近日接受網易科技專訪時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投資領域,2012年相比去年資本市場較為低迷,但更加理智。點石投資計劃今年將80%的資金投入移動互聯網,看好移動電商,手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軟聯合創始人艾倫:為何所選道路迥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427/5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