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文章《盧俊卿父女的十大冤》引起網友廣泛熱議,我忍不住也要說兩句,特別要說,盧星宇挨罵真是太冤了。
的確,1987年出生的盧星宇就擔任中非希望工程執行主席兼秘書長,全球華商未來領袖俱樂部秘書長。“富二代”、年輕、擁有一長串令人眩暈的頭銜、號稱做慈善事業,這些稱號放到一起,讓公眾的質疑聲在第一時間達到最高,同時也引起了許多疑問:為什么年紀輕輕就擔此重任?富二代的身份是不是成為她登上高位的通行證?
圍觀的公眾情緒復雜,既有充滿著羨慕、嫉妒和恨,也夾雜著蔑視、不平和憤。在自己憧憬著也能有如此的前途之時,也對媒體報道的這些所謂的“假丑惡”懷恨在心。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來自于這樣一種疑問,她如此年輕,有什么資歷擔當中非希望工程執行主席的職務?
由于官本位的思想濃厚,并且公眾越來越不相信官員。凡是與官員相關的,那肯定有一些不能公布于眾的秘密,特別是年輕的官員一下子得到提拔,那就更會引起軒然大波,人們就會想是不是有一個厲害的老爸,是不是用金錢打通了關系。如此愈演愈烈的輿論危機,不僅是對官員的考驗,也是對社會公信力的考驗。
其實,只要靜下心來細細分析,這樣的質疑完全是可以釋然的,一個人是否可以擔任某項職務,是以他的個人素質和工作能力來決定的,而不是以年齡論英雄,以背景論成敗。尤其是在如今的社會中,我們越來越不能以貌取人,我們更不能僅僅從年齡去判斷一個人的現在,去決定一個人的未來,鄧小平24歲擔任中央秘書長,難道我們會質疑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嗎?
民眾無法理解自然有他們的原因,他們無法理解一個24歲的女孩會與中非希望工程,秘書長,俱樂部主席這些稱謂聯系在一起。除了年齡上有過不去的坎以外當然是懷疑到底有沒有能力掌管好這個偉大的工程。
俗話說,人都是從一個個錯誤中獲取下一次正確的經驗,每一次失敗的嘗試都是為下一次成功做鋪墊。沒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嘆許多事情年輕的時候不懂,可是懂得之時卻已不再年輕,那么既然有這個條件,有這個平臺,為什么不能在青春年少之時充實自己的經歷,在年輕氣盛之時錘煉自己的意志,在血氣方剛之時提升自己的能力呢?
當然,話說回來,如果都是這么年輕就在領導崗位上任職也是不成熟的現實。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們需要給這些年輕的人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舞臺,我相信盧星宇如此年輕就擔此重任,父母的本意肯定培養而不是溺愛,更不會拔苗助長,而是要真正讓她在工作實踐中得到艱苦的磨練,增長才干和膽識。因此,這就不是光用稱職不稱職來決定了,從長遠來看,更是對父母怎樣教育孩子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更是改變對富二代享樂,炫富,不作為的看法的契機。
當然公眾之所以會質疑,無非是她借著父親的肩膀網上爬,然后掌管數額龐大的資金。而且聯系到前段時間爆出的紅十字會“郭美美事件”,盡管最后各方紛紛給出看似合理的說法,但仍難以服眾,惡果之—就是使人們對官辦慈善組織的管理體制和內部運行體制產生懷疑。
如果簡單將二者混搭一起論述,那就有些偏頗了。無論是從善款的來源,還是基金的運作到最后二者的職責,都存在巨大的差異。郭美美在網上公然炫耀其奢華生活,并稱自己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用著人民捐的錢去消費,這當然應該予以譴責,而盧星宇靠的是自己,沒有動用別人的捐款,退一步說即便動用了,這也是企業會員所繳納的,并不是納稅人的錢,更不是平民百姓省吃儉用而獻愛心的錢。
從她自己的敘述中,她負責該工程的動員捐款、對外聯絡、活動組織等很多具體工作。筆者從大量報道中了解到,“中非希望工程執行主席”并不是一個官位,沒有納稅人發給的一分錢工資或利用公共資源配給的任何待遇,有的是到非洲這些落后地區跟貧窮的孩子們在一起,隨時面臨治安、衛生、疾病等可能的人身安全方面的困擾。盧星宇把從小到大親朋好友們給的紅包累計100萬元全部捐給了工程,是工程第一個捐款到賬的人。盧星宇盡管年輕,但工作非常努力,成績顯著,受到各方贊賞和認可。
相反,將她與郭美美劃為一類人,并且對她不惜惡語相擊,強烈批判的人們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倒認為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屬于不分是非就亂批一頓;這里并不是惡意詆毀我們的網民朋友,網民在中國素有最偉大的群體和最有良知的群體。絕大部分是對愛這個國家,愛這些人民的。但是,現在這群最有良知的群體已經變了味道,許多不明是非盲目跟從的人也披著中國網民的旗號,也想充當士大夫和憤青的角色,針砭時弊。從圍觀做慈善的人們以及他們的行動不能讓這些所謂的“網民”得到快感,而且要親自做出某些事,說出某些話方可解除心中的憤恨。仔細想想,這樣的行動,是何等的荒唐和無理。首先,別人的善舉為此動用你的一分一毛,那為何百般指責呢?其次,付出的愛心不得到正義的支持不說,還要遭到人們的懷疑,每個人的心都是肉長的,如果是你,作何感想?最后,相比那些貪官污吏,將百姓上交的稅款,將人們奉獻的愛心用于驕奢淫逸的生活,企業家奉獻愛心為什么比那樣的官員還要難做,如果真有那時間和精力,何不去對官員的生活一探究竟,如果也能像這樣,將所有的信息公布于眾,我想,這不僅對整個國家,對于人們是有利的,也會對世界各國建設清廉政府提供有效的借鑒。
第二,在官本位的中國,人們對官員早已失去了信任;“中非希望工程執行主席兼秘書長”,“全球華商未來領袖俱樂部秘書長”,眾人看來,這些就是官位,這就代表這權利,既然是權利,這就是利益,就能尋租,就能利用職位的優勢為自身謀取好處。這也是人們對官辦慈善組織的管理體制和內部運行體制產生的懷疑。但是如果全都這樣認為,卻有一種一棍子打死一船人的作風。當今中國社會的確有許多不令人滿意的地方,特別是政府和官員出現的誠信危機,信用與信任是政府和社會秩序的基石,政府信用對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良性運行具有主導責任。而一旦政府不守信用,它對社會信用的損害將是致命的。所以戴著官員稱號的人往往不那么受人尊敬。但盧星宇的“執行主席兼秘書長”是民間職務,與政府官員是不同的,她擔任并不是一份官職,并沒有任何特權和待遇,有的只是一份奉獻與服務的責任。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站出來做奉獻,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不管你以什么銜頭和名義。
第三,屬于那種得不到又私下呻吟的一類人;現在中國存在一種傾向,但凡是仇富,往往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面對收入分配日益不平等,差距日益拉大的現實情況,民眾心里很難平衡。中國的經濟是富裕了,一部分人也響應號召先富起來了,但在富裕的同時,鐵打的現實也在向我們顯示:我國貧富分化現象正日益加劇。國際通行的貧富分化的基尼系數警戒線是0.4,而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開始,我國的基尼系數已超過0.4的警戒線,并逐年上升,2006年升至0.496。這說明我國社會的富人群體和窮困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已經接近爆發的臨界點,平民“仇富現象”越來越嚴重,由此造成的社會階層對立現象日益凸顯。在這些數據面前,很難讓人們不去仇富,但是大部分人并不是對他們的財富和身價表示憤慨,而是對富一代靠著見不得光的手段和方式取得財富以及富二代享受財富那種坐等享福的不良作風表示憤恨。另外一方面,就是對不公平的機會表示不滿,我相信,只要是有機會,中國很多有能力的年輕人也是可以去當主席,當秘書長。為什么盧星宇就當上了呢?要懷疑是可以的,如果沒有盧俊卿,可能她沒有這個機會。但是如果是因為她爸爸給了她這個機會而讓人責難,那就真是國人的悲哀和民族的不幸。她既不向李啟銘一樣借著李剛的稱號危害公共安全,又不像其他的靠著官員爸爸和富豪爸爸而坐享其成,她從事的是最崇高的善舉,是在為人類謀福利,從來不會也不應該如此刁難她?再說,人家年輕擔此重任也有錯了?恐怕是得不到的人的一份羨慕嫉妒恨吧。
從這個問題,我想到了現在社會對80后這一代人要求未免也太苛刻了。當80后這群人在社會中弄得滿城風雨,搞得亂糟糟的時候,社會給他們貼上了“不負責任”,“只顧享樂”,“缺少向上的精神”等等標簽;當他們中的佼佼者當上了公務員,進入了優秀的企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社會又再一次發動它獨有的“刮骨療傷”的功能,千方百計想尋找出他們有沒有找關系,有沒有走后面,有沒有利用裙帶,是不是有個非常厲害的爸爸等等的蛛絲馬跡,甚至恨不得對他們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沒有找出個所以然就誓不罷休。結果骨是刮遍了,不但已有的傷沒有治好,反而弄得整個社會跟著一起受傷。現在是時候,找找治新傷的藥了。
關鍵詞:中非希望工程,盧星宇,盧美美
新聞素材來源:中國新聞采編網
推薦閱讀
中非希望工程事件發生后,天涯社區有一篇文章就說:終于有人指出了盧星宇慈善可以帶來的好處是什么了?觀察很準確。確實是為了非洲的市場,所以才有這些商家去做慈善。 慈善事業應不應該與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應該仇恨24歲當執行主席的盧星宇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11031/1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