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三岔口
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平臺,對于網易這種以產品為導向的公司怎樣選擇一個適合的產品作為平臺的“地基”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既然“媒體平臺”似乎不太可行,最賺錢的網絡游戲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了。今年9月,網易iTown游戲平臺繼百萬獎金征集游戲作品以后,又開啟了百萬資助基金計劃,將針對有實力的第三方開發團隊,進行團隊無償資金援助,幫助第三方開發者實現零成本游戲開發夢,試圖聚攏第三方開發者建立自己的游戲平臺。盡管網易的游戲開發能力毋庸置疑,但建立游戲平臺自己本身的研發能力并非最重要的,更何況在游戲這個人人皆知的錢袋子面前,幾乎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各種游戲平臺也早已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網易再想建立游戲平臺,脫穎而出的可能性并不大。
最近兇猛來襲的移動互聯網上似乎也有文章可做。有業內人士說:“閱讀與音樂將在移動互聯網重換新生”,移動互聯網音樂因為高昂的上網費用暫時機會不大,如此說來利用移動閱讀建立起自己的平臺貌似也是不錯的主意,今年9月,網易閱讀iPhone版手機客戶端正式上線。iPhone版手機客戶端上延展了網易閱讀的社交化嘗試,用戶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心儀的文章,隨時可以評論、轉發或者收藏起來,還能將自己有感觸的內容隨時隨地分享到微博、SNS、郵箱等等,與好友互動分享。但移動閱讀要想真正建立起平臺已經穩定的盈利模式卻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更何況在移動互聯網這塊處女地上變數太大,網易也沒有明顯的優勢,將寶全部壓在這卻有些過于冒險。
其他諸如的電子商務、微博甚至是視頻平臺也并非網易所長,門戶屬性雖說很重要,但在社交媒體當道的今天,想要單靠媒體屬性建立平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從郵箱開始的故事
與其去選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也許一個電子郵箱平臺是最適合網易的,就像QQ至于騰訊,電子郵箱對于網易的意義不言而喻,既然騰訊能夠憑借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建立起企鵝帝國,網易為什么不能憑借電子郵箱做到呢。
網易的所有業務中,最賺錢的是網絡游戲,但老的互聯網人眼中,網易留給他們最早的印象卻是郵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電子郵箱就沒有網易。
網易這家市值54億的互聯網公司的故事正是從郵箱開始的。
網易成立初期,BBS以及個人主頁服務好不熱鬧,但卻缺乏有效地盈利模式。1994年從中科院高能所同學那里要的一個賬號讓丁磊第一次登錄Internet。在丁磊迷茫之時,Hotmail出現在了他眼中。在當時,網易準備借10萬美元買一套Hotmail系統,在中國建免費郵箱站點。但當時的Hotmail卻高傲的很,先說不賣,后來又答復280萬美元一套,另外加收每小時2000美元的安裝費,如此高昂的價格自然不是創業初期的網易負擔的起的。
于是,搞技術出身的丁磊自然而然的想到要自己研發郵件系統, 1997年,丁磊在網易BBS認識了一個叫做陳磊華的男人,這個當時還是華南理工大學二年級的學生,被丁磊邀請到網易兼職,并在合作之前就說好兩人一起開發“分布式免費郵件系統” ,陳磊華將獲得20%的利益。1998年3月,163.net正式運行,但作為國內第一個全中文界面的電子郵件系統,網易在開始售賣這一軟件初期,卻處處碰壁,以至于最困難的時候只有2萬元資金可以利用。
好在這時,微軟斥資收購了免費電子郵件服務商Hotmail的消息曲線拯救了丁磊和網易,微軟的舉動似乎讓廣州電信相信免費電子郵件服務是有利可圖的,于是找到了丁磊曾推銷過的“分布式免費郵件系統”,并提出收購要求,而丁磊的想法是合作提供郵件服務,最后以20萬元成交。
通過與廣州電信這一次交易,網易借機打開了突破口,又先后成功地把免費郵件系統賣給了如188.net、990.net、371.net等其他用戶。這一年中,搞技術出身的丁磊仍不改事事喜歡親力親為的本性,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支撐起整個公司的運營,既是老板,又是銷售員,到1998年年底,只有8個人的網易竟然有了500萬元的利潤。
至今,網易郵箱自1997年來已經運營14年,旗下包括八個電子郵箱產品。今年8月,網易宣布,2011年二季度郵箱有效用戶新增4000萬,用戶總數突破4億。網易郵件事業部副總經理莫子睿表示,近兩個季度網易郵箱用戶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超行業平均水平。盡管最近受到QQ郵箱的挑戰,網易郵箱在國內郵箱市場的地位仍然是毋庸置疑的。丁磊更是在近期透露,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5中,行貨版本默認的郵箱將是網易的163郵箱。
遺失的“平臺”
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是平臺。而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建立平臺的步驟都是先從一項用戶數量眾多的核心業務開始的,比如騰訊的QQ,百度的搜索引擎,新浪的微博以及Facebook的SNS服務。以上每一項業務都有著上億的用戶量,而這些公司也正是靠著這眾多的用戶才能從激烈的戰爭中脫穎而出,建立起了自己的平臺。換句話說,任何用戶量足夠多的業務都是有成為平臺潛質的。
谷歌、微軟和雅虎,這三大公司通過Gmail、Hotmail和Yahoo Mail這三大電子郵箱服務統治了互聯網電子郵箱。而電子郵箱這項業務對于他們來說也是至關重要,即使是谷歌有搜索引擎,微軟有操作系統,雅虎江河日下。
根據comScore調查顯示,Gmail去年12月獨立用戶訪問量達1.765億。排在谷歌之前的是微軟的Windows Live Hotmail和雅虎的電子郵件服務,去年12月獨立用戶訪問量分為3.692億和3.037億。
但有趣的是,作為互聯網最早的業務之一,也是現在用戶最多數量的最多的業務之一,電子郵箱業務也對這些公司如此重要,卻從來沒有成為過真正意義上的平臺。也沒有任何公司完全憑借電子郵箱業務成長為互聯網行業的巨頭,建立起電郵平臺。“電郵平臺”似乎是互聯網世界中那遺失的平臺。
世界上三大郵箱巨頭分別是谷歌、雅虎以及微軟。三家都是非常優秀的互聯網企業,郵箱用戶眾多,但谷歌靠的是強大的搜索引擎,微軟自不必說windows系統在PC端誰與爭鋒,江河日下的雅虎也更多靠門戶的媒體屬性,并沒有將郵箱建立成平臺。
盡管三大郵箱都非各自的核心業務,但三家公司對于郵箱的利用,要比網易深入許多,仔細觀察谷歌對于郵箱的“開發”對于網易建立起自己的郵箱平臺也許可以起到借鑒作用。
Alexa能夠提供一個網站各個部分用戶訪問量的估算,憑此我們能夠得知郵箱的重要性。通過Alexa的數據中我們能夠發現,Gmail占到了Google.com流量的23%;Hotmail占到了Live.com流量中的39%;Yahoo Mail占到了Yahoo.com流量中的20%。需要注意的是,用來做電子郵箱的子域名在這三大公司的所有子域名流量排名中都很靠前甚至排到了第一。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電子郵箱業務,對這些公司將是多大的打擊。
自從即時通訊軟件出現以來,人們經常宣稱電子郵箱即將會消亡。然而通過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我們對電子郵箱的依賴并沒有因為即時通訊軟件的出現而減少太多,至少短時間內,電子郵件業務對于大公司來說仍然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電子郵箱業務,即使對于谷歌來說也是一場災難。因此,在電子郵箱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平臺并非不可能,只不過需要找到正確且適合自己的方式。
Gmail是怎樣做的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總是喜歡參考同類型成功企業的經驗。下面讓我們看看世界上最偉大的互聯網企業之一、世界三大電子郵件服務提供商之一——谷歌是如何經營其郵箱業務的,看看谷歌的方法是否適合網易。
包括谷歌在內的擁有強大電子郵件業務的大公司期望從大量電子郵箱用戶和郵箱流量中得到更多的利益,比如搭建一個可以為他們吸引用戶使用其他業務的平臺。
在SNS來勢洶洶的今天,谷歌跟雅虎嘗試性的將電子郵件與SNS平臺結合,以構建電郵平臺。2010年2月,谷歌發布了一款名為Google Buzz的新產品,用戶將可以直接在Gmail內分享信息、連接和照片。另外,谷歌還發布了一系列用于Android智能手機的新型社交網絡功能。此前雅虎也進行過類似嘗試,將社交網絡功能加入到雅虎郵箱中,以追趕Facebook在社交網絡領域的成功。但遺憾的是,谷歌的SNS郵箱計劃似乎并不成功,現在的重點也更多的關注到Google+上面了。
云計算概念的出現,有時會給人們誤導,認為互聯網的真諦是AaaS(all-as-a-service),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有些產品除了可以作為服務出售,還可以嘗試將其從產品升級為平臺,比如電子郵箱業務。
著名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今年9月發布報告稱,谷歌Gmail電子郵箱現已成為企業電郵主流,谷歌同微軟競爭激烈使得第三者難以插足云企業電郵市場。Gartner分析師馬修-凱因表示,“過去五年里,谷歌Gmail郵箱發展成為微軟Exchange等電郵強勁對手。云電子郵件服務占整個企業郵箱市場3%至4%,谷歌Gmail郵箱在企業郵箱市場整體份額大約為1%,但在企業云電子郵件市場的份額已經接近一半。”
不難看出,電子郵件公司對于企業郵箱市場的爭奪可說是異常激烈的,谷歌針對微軟Exchange發布了讓企業用戶順暢地從Exchange轉向使用GoogleApps(Google Apps是谷歌在線應用服務,專門針對在線的一些應用比如Gmail)的工具。其他電子郵件服務商如NovellGroupWise和IBMLotusNotes/Domino等在內的產品都已經漸漸淡出主流。思科更是關閉了云電子郵件業務,VMware的Zimbra也開始重新專注這一領域。
Google 的域名郵箱是 Google 強大的企業套件服務的其中一項,Google 企業套件中除了包括域名郵箱之外,還包括Google文檔,Google日歷,Google協作平臺,GTalk以及移動版企業套件共六大功能。Google 的企業套件服務為大中小企業帶來便利和提升辦公效率,而郵箱僅僅是這一整套服務中起作用的一個部分。顯然,對于企業郵箱來說,谷歌從不曾想把它變成平臺。
但對于更重要的個人郵箱市場卻顯得有些迷茫,包括谷歌在內的三家電子郵件公司都只是將電子郵件當做一項服務來賣,而非構建一個平臺。
對于谷歌來說,企業郵箱是作為產品和服務來賣的,賺得是各家公司的真金白銀,對于個人郵箱則是利用廣告詞服務掃描郵件內容以顯示特定的廣告來營利。
谷歌毫無疑問是偉大的互聯網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家電子郵件服務商之一,但谷歌的經驗并不見得適合網易,盡管兩家公司都擁有著數目龐大的電子郵箱用戶,但他們之間卻也存在著本質的差別,無論是已有的資源亦或是現階段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谷歌是一家技術型公司,而網易在注重技術的同時更關注產品的“藝術性”。
“小資”網易
也許是因為對于完美產品近乎偏執的渴求,網易留給人們的印象也經常帶有一絲“小資情調”,無論是網易在杭州的研發中心還是網易北京總部各個會議室以金木水火土作為標識,更別說網易賴以生存的各項產品,都帶著那么一絲精致與寫意。
丁磊與王志東、張朝陽被稱為“網絡三劍客”,但丁磊大多數時卻沒有一般劍客所具備的“殺氣”,總是留給別人一副笑呵呵老好人的印象,但最近,一向低調的網易突然打破沉默向淘寶開炮的,而始作俑者就是網易一款名為“印象派”的“小資產品”。
網易印象派是用戶通過網絡上傳、存儲、管理高質量原始尺寸的照片,與他人共享并且可以隨時沖印輸出或制作成各種影響產品的電子商務模式。用戶上傳自己的照片,挑選網易提供的模板,幾天后,印有用戶照片的杯子、影冊、電腦包、時尚抱枕和多彩絲巾等具有設計感的物品就被物流人員送到用戶手里。
2011年9月23日,網易發布聲明稱,淘寶網創意站涉嫌在頁面設計、slogan以及近期的活動營銷等方面抄襲網易旗下個性印品和禮物定制品平臺印象派。
網易的業務組成網絡游戲占了絕大部分,除此之外,作為四大門戶之一網易自然也涉足多個領域,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不難發現,除了核心業務網絡游戲外,網易涉足的領域大多是比較“藍海”的市場,且無不透露著“小資情調”。在視頻領域中,當所有人為了影視劇版權殺紅了眼時,網易卻推出了自主拍攝的微視頻;當所有人對電商的巨大利益而眼紅時,網易卻不賣3C、不賣百貨,而是用電子商務做數碼打印;當騰訊、搜狐對新浪微博羨慕嫉妒恨時,網易卻悄無聲息的內側起自己的輕博客LOFTER(盡管網易也有微博,但顯然丁磊并沒有與新浪和騰訊一決雌雄的意思,僅僅是作為門戶標配而出現的)。
網易推出的輕博客Lofter于今年8月下旬開始內測,LOFTER原意為LOFT的愛好者,泛指“一群追求時尚、崇尚空間和自由感的年輕人”,網易將其產品定名為“LOFTER”,取義“熱愛記錄生活、追求時尚品質、崇尚自由空間”,旨在為這一目標群體,打造一個專注興趣、分享創作的展示平臺。口號為"專注興趣,分享創作"。
網易現在無疑是一家以產品為主的互聯網公司,不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平臺,只依靠一個個產品就能坐穩中國四大門戶的寶座,網易依靠的只是他產品的“精致”。
今年9月,網易閱讀iPhone版手機客戶端正式上線。這是一款圖文并茂的資訊聚合類閱讀應用。而這款應用的諸多特性,如單手便捷操控、橫豎屏切換、SNS分享模式、離線閱讀管理等無不體現了網易的“精致”。
網易一直是一個注重細節的公司,也是以人為本的公司,網易的產品十分注重用戶的體驗,也都非常“小資”。操作的方便性、各種貼心的細節設計都是網易各項產品取勝的關鍵,在郵箱領域也不例外,客觀的說,網易郵箱是國內所有郵箱中操作界面最美觀、UI設計最好的郵箱了。
網易郵箱除了頻頻提速,還推出2G超大附件、多賬戶關聯等功能,更新了簡歷中心、日程管理等郵箱附加功能,優化了網盤、郵件撤回等服務。并在桌面和手機端升級了閃電郵、郵箱助手等客戶端,以滿足用戶的多樣需求,使得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意終端便捷快速地收發郵件。
但僅僅有小資情調是不夠的,網易需要把郵箱變成一個平臺,而不僅僅是一個漂亮好用的產品。
走蘋果的路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易與蘋果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相似,盡管他們一個是互聯網公司一個是IT公司,兩家公司的市值也有著差距,論個人魅力丁磊也無法與喬布斯相比,但他們卻有著某些共同的特質,比如都是產品型的公司,比如領導人像CEO更像產品經理,比如對于產品力求將產品做的像藝術品一樣,比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封閉。
丁磊和喬布斯一樣都是悶頭自己做產品的人,哪怕外加天崩地裂我自巋然不動。因此從這種角度來說,谷歌對于平臺尤其是電子郵箱平臺的發展思路卻有些不適合網易,就好像你不能奢望蘋果的iPhone像Android一樣免費的開放,就算強行開放,因為核心理念的不同,也可能會收效甚微。
蘋果一開始也是封閉的,喬布斯僅僅是想著做好自己的產品,給用戶最好的體驗,當iPhone面世后,他發現除了智能手機外用戶還需要好的應用,于是在最開始蘋果自己研發過一些應用,再后來,眾多第三方開發者發現蘋果的產品用戶眾多,其中有利可圖,紛紛加入,喬布斯發現不用蘋果自己研發應用了,廣大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出了足夠多且好的應用,于是蘋果不再研發AppStore上的應用,接著悶頭完善自己的產品,不知不覺間一個“封閉”的平臺形成了。
所以,也許蘋果的“封閉平臺”之路更適合網易。
但網易與蘋果仍然有些許不同之處,這主要體現在兩家公司的當家人身上,雖然都是精力充沛且精益求精,但丁磊相比喬布斯而言少了一分偏執,所以,網易也許能夠少受些磨難。
9月23日丁磊在高校演講時也提到,與一般的“渠道為王、平臺為王”的看法不同,應該“內容為王”。“內容為王”換一個說法就是“產品為王”,顯然丁磊也想要走類似蘋果的路,而非谷歌。
對于網易來說,首先需要做的也許是繼續把產品精益求精的做下去,力求將產品的品質達到極限,這也是網易正在做的,但這還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自己“封閉”的生態圈,而非像谷歌那樣將郵箱免費的開放給所有人。
近日,網易郵箱宣布極速4.0上線,這次的極速4.0,在我看來最大的亮點既非啟用第四代Ajax引擎,也不是HTML5的使用,更不是平均提速達近3倍的郵箱提速,而是用戶將可以自定義郵箱,定制需要顯示的應用。顯然,網易正在嘗試將自己的郵箱變得像facebook一樣。現在,當你進入網易郵箱界面時,你不僅可以進行電子郵件的相關操作,更是可以瀏覽網易門戶的新聞以及進行彩票以及印象派的交易。
而在去年,網易郵箱就已經推出了類似“百度知道”的服務。去年9月,網易郵箱推出了互動式郵箱問答分享平郵箱知道。網易郵箱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通過“郵箱知道”提出各類問題,并通過設置懸賞分的方式發動更多的用戶參與問答。同時,用戶的問答將作為搜索結果,供用戶參考,以此創建一個互動知識庫。但不同于百度知道的是,它所依托的是電子郵箱。
而且近日網易高層更是稱,未來將對網易郵箱、微博和輕博客進行整合。郵箱作為網易用戶池以及產品整合的平臺地位更加突出。據網易郵箱極速版本的項目經理董樺透露,未來網易郵箱將打造擴展性更好的底層平臺和更靈活的集成系統,并在跨平臺通訊等功能領域發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家公司建立起真正的電子郵箱平臺(包括網易在內),所以,如果網易想成為第一個電郵平臺卻是需要自己披荊斬棘走出一條陽關道。
目前網易郵箱平臺化面臨的最明顯的問題,就是郵箱整合的業務中SNS屬性嚴重不足,無論是新聞還是電子商務都不是WEB2.0的產物(雖然電商的利潤可觀,但幾乎毫無SNS屬性并不利于建立平臺),而唯一SNS屬性較強的郵箱知道卻因為投入力度不足以及百度知道近乎壟斷的地位導致毫無建樹。
另外,SNS屬性主要是針對個人用戶來說,郵箱平臺也應該試著拉一些其他人“入伙”,畢竟郵箱有他的特殊性,大多數人使用郵箱是為了工作用,而工作時間又不太有時間使用SNS這種帶有明顯娛樂效果的應用,所以加入一些非SNS屬性就顯得有必要了。
但如果網易打的主意是依靠并不占優勢的微博或者問答類應用的話,卻是有些以己之短,克敵之長了。盡管最近微博以及facebook是最火熱的SNS應用,但網易不應該忘記最古老的也是網易自己最擅長的SNS應用—MMORPG。如果能將網絡游戲中封閉的社交網絡(一般情況下玩家只能在游戲中聯系彼此)移植到郵箱中(事實上,暴雪戰網已經開始這樣做了),讓游戲中的朋友可以通過網易的郵箱,在即使不登陸游戲的情況下也能夠產生交互,比如,當游戲中的朋友不在線時,在游戲中發送給他的密語將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他的郵箱。這樣一來,相信將為網易的郵箱帶來更多的用戶,并且逐步改變用戶使用郵箱的習慣,讓他們使用郵箱不單單是工作聯系或者注冊論壇用,而是每天上網第一個登陸的域名,讓其變成“郵箱門戶”。
之所以有人說郵箱將被即時通訊軟件取代,是因為人們大多只在做兩件事時使用電子郵箱,一是工作時間,二是在注冊各種網站或論壇填寫信息時。這對于電子郵箱來說是一個劣勢,因為人們在真正的閑暇時間(或者說娛樂時間)很少使用電子郵箱,但如果利用好了劣勢也可以變成優勢,不要忘了我們每天有8個小時在工作狀態,企業郵箱市場并非雞肋,而如何讓用戶在使用了8小時之后在下班后繼續使用你的產品就是考驗網易“小資”情調究竟有多高的時候了。至于說各種注冊郵件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種“無效郵件”,但這大量的“無效郵件”同時也意味著大量的用戶數據,君不見谷歌就是利用廣告詞服務掃描郵件內容以顯示特定的廣告來營利的嗎。
對于如何讓郵箱平臺增加一些非“娛樂屬性”,騰訊的QQ郵箱訂閱開放平臺對于網易郵箱來說也許有一定的借鑒作用,QQ郵箱訂閱開放平臺是免費的訂閱內容接入平臺。旨在為廣大網站主提供內容接入服務,通過穩定高效的郵件系統,共同為海量QQ郵箱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訂閱郵件投遞服務。
它的功能和feedsky、Feedburner的RSS燒制服務類似,QQ郵箱訂閱開放平臺會統計訂閱數據,如閱讀量、評論量也能統計出來,并且自動生成運營數據圖表。再加上訂閱的郵件全部由QQ郵箱進行投送。雖然并非像谷歌那樣將電子郵箱和SNS結合,但不失為一條蹊徑,想要建立起完整的生態圈,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環節也是必須的。
實際上,養豬也可以養出個子丑寅某,養豬和經營網易并非沒有聯系,中國每年需要消費5-6億頭豬,如果丁磊的示范獲得成功,將可以解決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養豬可以解決農村勞動力,因為其產業鏈較長、產業帶動明顯,網易想要解決城市勞動力,也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產業生態圈、自己的平臺。
推薦閱讀
針對3Q大戰終審宣判結果,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向全體員工發布郵件,希望員工從360的紛爭中反思,超越眼前得失,在未來堅持開放戰略,并做好騰訊自己的安全產品,以打造一個開放、共贏的互聯網新生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磊:像養豬一樣經營互聯網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11009/1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