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述評:

端午,粽子是必須品,似乎少了粽子就少了些過節的氣氛,用新鮮粽葉包成的粽子味道當然會更好,于是一些不法商販正是看準了市民們的這種心思,用硫酸銅給已經枯萎變黃的粽葉重新“染色”,被染后的粽葉光澤鮮亮,引人垂涎,殊不知消費者無形中已將“毒”攝入體內。
毒皮粽子之所以能光鮮亮麗,關鍵在于粽葉的返青加工,以硫酸銅、氯化銅等工業原料中的游離銅離子與葉綠素生成葉綠素金屬絡合物而形成色澤鮮明的亮綠色。然而長期攝入會導致急性胃腸炎,黃疸,嚴重時還會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經過之前的“瘦肉精”“塑化劑”,食品安全問題早已成了一個突出的社會矛盾,食品質的安全也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甚至在不久前國家還頒布了法令規定危害食品安全最高可判死刑。既然有毒,商販為何還要違背良心“誓死”都要“投毒”?一比多評論員陶卉認為原因有三:一為粽葉生長周期影響。竹粽子葉的采摘季節在每年的7月到10月,通常都是在當年的端午節之后,這也就是說,當年包粽子用的很多都是上一年產的粽子葉,而由于受地域、保存、運輸等環節影響,很難保證粽子葉的顏色長期不變。二為消費者“愛美之心”。經過一比多編輯部調查,不少市民表示大家關注的并不是粽子口味,粽葉好不好才是重點。而消費者衡量“好”的標準便是粽葉夠不夠新鮮,夠不夠亮澤。三為商家見利忘義。為求賣相,為迎合消費者“口味”,商家不惜以“重口味”來博取消費者眼球。消費者喜歡,商家又能賺錢,一舉兩得。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是頭等民生話題。尤其近年來多起惡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讓消費者在警醒之余,對身邊食品的安全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是社會一個突出的社會矛盾,如何化解這個社會矛盾,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文/陶卉 一比多質量報告頻道http://qualityreport.ebdoor.com/)
推薦閱讀
綜合述評: 據《大連日報》2011年5月4日報道,幾天前,劉小姐戴戒指的中指突然紅腫發癢,到醫院診斷為戒指過敏。劉小姐的仿銀戒指是花30多元在勝利地下商場買的,是蝴蝶形狀的,非常漂亮。戴上第一天就感覺不太舒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光鮮亮麗的毒皮粽子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10613/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