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牌價格無意中暴露唯品會“虛假打折”
原價¥569 售價¥189
原價¥418 售價¥138
原價¥458 售價¥135
……
看著上面心動的折扣價,你動心了嗎?
每到換季,部分商品總會打出換季促銷牌,服裝類商品此期間更會大作文章。在一些購物網站,諸如“原價X元,現價X元”的促銷標簽比比皆是。
從行業鼻祖PPG開始,這些網購品牌大都熱衷于標注兩個價格--“原價”、“售價”或“市場價”、“優惠價”……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感覺到所售價格是最實惠的。
然而,當消費者真正拿到產品時,才會發現自己被忽悠了,這些產品可能原本就只值189,所謂的“原價569”只是廠商擺的噱頭。
近日,就有消費者在315消費電子投訴網(www.315ts.net)上投訴,說號稱“中國最大品牌折扣網”的唯品會有意抬高商品原價,涉嫌欺詐消費者。
“網站上標注的市場價為719元,吊牌上價格卻為239元,這不是明白著欺詐嗎?”
唯品會網站上該商品市場價為719元
山東青島的青青在唯品會上購買了一件正品迪斯尼衛衣,該衣服在網站上標注的市場價為719元,會員價可享受2.8折,折后為199元。青青覺得挺實惠,便立即下單購買。當衣服送來后,青青發現衣服吊牌上標注的價格為239元,而非網站上標注的719元。
帶著種種疑惑和不解,青青撥通了唯品會的客服熱線,但客服人員卻沒能給出合理解釋。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青青在315消費電子投訴網上提交了投訴。“網站上標注的市場價為719元,吊牌上價格卻為239元,這不是明擺著欺詐嗎?”青青表示,自己之所以喜歡在唯品會上購物,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唯品會上出售的商品折扣都打的比較低,讓人覺得挺實惠,但這次的事情不免讓她聯想到唯品會是先抬高所謂的市場價或是原價,再去打出讓消費者覺得實惠的折扣。
一名網名“中年”的網友,也與青青持相似看法,“原來折扣優惠就是偷偷提高價格,再宣傳折扣。”這名網友在青青的投訴貼中留言表示,自己原本準備去唯品會折扣網站購買一只手表的,但現在要“價比三家”后才敢決定是否購買了。
供應商發貨出錯 吊牌價為折后價?
接到青青的投訴后,315TS立即與唯品會取得聯系,并了解事情的經過。
唯品會有關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現“市場價”與吊牌價不一致的情況,是因為供貨商在發貨過程中出現失誤,將標有折扣價吊牌的衣服發給了唯品會,吊牌上的價格其實是折后的價格,而不是“市場價”。
在315TS的協調下,唯品會與青青協商一致,同意以吊牌上的價格239元,重新以2.8折計算,并將差額返還到青青在唯品會的賬戶中。對于這樣的處理結果,青青十分滿意,但對于唯品會有關“市場價”與“吊牌價”不一致的解釋,就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不是說市場價折后是199元嗎?現在怎么又說239元是折后價?很多打折商家挖空了心思去抬高原價,唯品會的供應商居然會把折扣價印上吊牌?這誰信啊!”一位網名為“風語者”的網友在投訴貼后留言,表達了對“吊牌上價格是折扣后價格”說法的質疑。(投訴詳見:唯品會抬高原價,欺騙消費者)
虛抬原價屬違法
此次“擺烏龍”是不是偶然事件,暫時無法得知。作為號稱全國最大的品牌折扣網,低折扣一直是唯品會的賣點,出現這樣的事,難免讓人產生聯想。事實上,這也是不少不誠信商家慣用的伎倆,甚至可謂是司空見慣。
為規范零售商(商家)的促銷行為,防止價格欺詐,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等五部委早在2006年7月13日即通過了《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并于2006年10月15日起施行。該辦法第十一條明確規定“零售商開展促銷活動,不得利用虛構原價打折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購買商品。”
315TS警示:“理性”消費須貨比三家
在處理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或者在節假日或店慶優惠、讓利、酬賓時,商家為了回籠資金或者排擠競爭對手等,往往采取與法律打擦邊球甚至帶有欺騙性、誤導性的降價策略。
對此,315TS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一味地聽廠商所謂跳樓甩賣的吆喝,盡可能地貨比三家。對于優惠酬賓的宣傳,用戶不妨保存其宣傳海報、廣告單等,若發現其變相抬高價格再虛假打折,可以及時維權。
推薦閱讀
近一段時間,京城悄然出現了許多免費體驗店,店中都在展示一種名叫高電位治療儀的醫療儀器一臺儀器加上一張坐墊,每天坐上三十分鐘,便可以治療數十種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唯品會”虛假打折信息 先提價后打折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10327/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