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電子墨水屏是半截子革命。它有很多優點:看上去很舒服,非常接近紙張的感覺;非常省電,不翻頁只顯示甚至不費電。局限性也非常的明顯,目前還不支持彩色,屏幕內容切換很慢,不適合用來顯示任何動畫和交互內容(即使有了彩色屏幕,原理所限,目前也不可能快速刷新)。
它就像幾乎人人家中都曾有過的黑白電視一樣,注定是個中間產物。一旦彩電價格下降到一般人可以接受的程度,黑白電視就會被迅速淘汰。1970-80年代,在中國的很多城鎮家庭都有黑白電視機,而到了10多年后,它們都被換成了彩色電視機。到了現在,即使是在相對落后地區,黑白電視機也是比較少見的了。
我曾經在10多年前看到四川某地公民家中的黑白電視前放了一塊彩色塑料片,透過這種彩色塑料片看黑白電視就像加上了顏色一樣,在那時候,感受還算不錯,但是一旦看上了真的彩電,就覺得那東西簡直是垃圾。
喜歡電子墨水屏的人不同意這樣觀點,他們說,電子墨水屏的屏幕比iPad的屏幕更柔和,不傷眼睛,可以長時間看書。
他們往往都是閱讀方面的重度玩家,他們的需求當然也需要尊重。然而,跟任何一個市場一樣,重度玩家只是其中一類人,而且相對于輕度玩家來說,他們總是少數。
更多人不是要專門買一個閱讀機器,而是要買一個可以聽歌,看視頻,上網,打游戲,等等,同時可以看書的東西的。而完美解決這些全部需求的就是iPad。
但是,就在前些日子,我同時購買了《精益創業》一書的電子版和紙質版。沒有感到任何的區別,手邊有紙質版我就看紙質版,手邊有iPad,我就看電子版,我沒有發現iPad帶來任何的好處。
我不是一直在鼓吹介質應該變革么?為什么我會感受不到電子介質的好處呢?這其實也是目前很多讀者沒有轉向電子介質的主要原因。
首先,這本書很薄,如果是《劍橋世界史》這種大部頭,電子版的優勢非常明顯,打死我也不會把大部頭放在書包里面,那多沉啊。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在紙介質和電子介質的表現形式幾乎沒有什么區別。除了在iPad上,我可以自己調節字號以外,沒有任何差異。
所以,如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介質變革的話,我不相信讀者會買單的,除非紙張的生產馬上出現成本問題。
圖書的未來
在介質變革中,更加重要的是,新介質應該帶來新的內容形式,電子墨水屏由于自身介質的限制,實際上只能完美地再現紙質介質的諸多特性,對內容形式的創新沒有多大的貢獻。而雖然很多書已經登陸了iPad,但是還沒有利用這種新介質帶來的新想象力和可能性。
我們應該試想新介質下的未來的書是什么樣子。
首先,大多應該是彩色的,彩色好過黑白,這毋庸置疑;
可能會有聲音,有大量的旁白,或者有自動朗讀功能等等;
可能有視頻,看一本二戰的書,作者提到某戰役被某部電影詮釋得非常精彩的時候,如果有個可以點擊即播放的視頻,是不是很酷很舒服呢?
甚至不用那么復雜,當你在看韓寒的新書時,附帶一段作者在某車賽奪冠瞬間的視頻好不好?
或者書應該充滿各種交互,在劇情發展到高潮時,你可以幫助主人公選擇下一步如何發展等等。
或者孩子的書,干脆就是一個小游戲,讓孩子在娛樂中了解這個世界。
書是什么?值得我們回到本質去思考。
現在,我們可能想象的是,如何給已有的書籍加上更多的圖片、資料和互動,而未來更多的作家也許在寫書的第一時間,考慮的就不是紙書的介質特征,而是可以充分發揮的電子書怎么幫助他們傳播思想、經驗、感受等等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經有了一些這樣的工具和平臺,比如蘋果公司的iBookAuthor,使用它可以做出我前面說的幾乎所有新的書可以想象到的效果,而操作難度跟Words、PowerPoint沒有什么大區別。類似的還有Inkling的交互書平臺、Epub3.0標準等等。
如果你想知道未來的書是什么樣子,你可以在iPad的iBooks商店下載Life on Earth,或者在App Store上下載美國前副總統阿諾·戈爾寫的Our Choice,它們是目前看起來最像未來的東西。
當然,我們還在這場介質革命的前夜,出版界、作者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迎接新的未來,這個前夜也可能略有點長,在這個時候想象未來需要一點想象力、膽量。但是,看起來這場革命代表的將是一個無限美好,無限充滿想象力未來,值得我們期待、參與和付出我們的努力。
推薦閱讀
馬克·扎克伯格V.S.拉里·佩奇 北京時間2月5日消息,一個喜歡使用“重大”這個詞,另一個給人帶來的印象則就像是新時代的教授,原因是其發表了“沒有智能手機會讓我們感覺自己是一絲不掛”這樣的言論。這兩人就是Fac>>>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革命前夜:書的歷史與未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30205/25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