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多次表示,P2P平臺應該是為借款人和出資人之間的交易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的中介機構。但現在有一些P2P機構已經“越界”,開始直接參與借款人和出資人之間的交易,這已經超越了P2P的服務范圍。
近年來,隨著天使計劃、淘金貸、優易貸等P2P(Peer to Peer,人人貸)風險事件的接連爆發,看似“蓬勃發展”的P2P行業正遭受越來越多的爭議和質疑。
安信證券在2012年12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目前國內活躍的P2P平臺已超過 300 家,而去年整個P2P行業的成交量預計將高達200億元。無論從機構數量還是交易金額來看,國內網貸行業已粗具規模。
然而,伴隨著P2P行業的急速擴張,監管缺位導致的信用風險,以及擔保杠桿過高導致的市場風險日益顯露。再加之,在行業競爭加劇的壓力下,國內的P2P市場正異化出更多的“毒素”。
交易量泡沫
“秒標”、“天標”、“凈值標”,這些都是P2P網貸在進入中國市場后逐漸衍生出的新名詞。起初為制造噱頭,招攬人氣而產生的事物,卻可能成為違法分子圈錢套利的“工具”。
北京某P2P公司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由于P2P網貸在中國發展的時間并不長,為了快速提升名氣和交易量,一些P2P網站就推出了所謂的“秒標”、“天標”等超短期標的。
“秒標的操作模式是,借款者發布‘秒還標’,利息和管理費將被凍結;投標滿后,系統自動審核通過,發標人瞬間送出利息和管理費,投資者則收回本金和利息。而‘天標’,顧名思義就是借款周期為‘一天’的標的。”上述公司負責人說。
投資者前一秒鐘拍下標的、打款,后一秒鐘就能回款、收利息,正是這個“誘餌”令淘金貸、優易貸等公司設下的騙局頻頻得手。
在上述公司負責人看來,本來“秒標”、“天標”只是P2P網站的營銷手段,但由于缺乏有效監管,這種超短期標的給P2P公司提供了極大的套利空間,使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圈錢、跑路。
除此之外,為了令投資人的資金杠桿最大化,中國式P2P又“創新”出了“凈值標”產品,即當投資人凈資產大于借款金額且借出大于借入,P2P平臺允許其發布“凈值借款標”可循環借款,用于臨時周轉。通常凈值借款標顯示標記“凈”,凈資產負數或500元以下金額的不能發標。
上述公司負責人稱,表面上看來,因為有凈資產在賬上,所以相比“秒標”、“天標”,“凈值標”的風險相對較低;但實際上,此類產品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和漏洞。
“現在有一些P2P‘黃牛’,利用‘凈值標’無窮地放大杠桿,用借來的錢賺取利差。而在目前P2P網站普遍提供‘保底’的情況下,這種套利行為幾乎沒有風險。”但他表示,這種投資者的投機行為給P2P平臺帶來的潛在風險不可忽視。
第三方平臺網貸之家統計的13家P2P平臺一周交易數據顯示,在總成交榜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溫州貸、盛融在線、中寶投資,其交易額分別約為124815萬、66110萬、39650萬,交易筆數分別為21706、1020、309。
然而,在刨除“秒標”、“天標”、“凈值標”后,溫州貸、盛融在線、中寶投資的交易額分別約為11775萬、61241萬、34573萬,交易筆數分別為657、961、303。其中,溫州貸的“凈值標”、“天標”、“秒標”的交易額高達113041萬元,交易筆數達21049。
上述公司負責人表示,由于“秒標”、“天標”、“凈值標”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P2P網站的交易量,所以一直受到不少P2P網站的推崇。但基于此類原因,現在業內在統計數據時,一般都會刨除“秒標”、“天標”、“凈值標”等非常規的產品。
“‘秒標’、‘天標’、‘凈值標’等產品有違P2P業務的核心意義,并沒有真正解決個人或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不應該成為P2P網站的主營業務。因此,很多P2P網站的成交量和交易數據都存在泡沫,不具備可參考的價值。” 上述公司負責人稱。
期限錯配陷阱
超短期的標的中標率高,流轉速度快,對于P2P平臺而言,這是一個快速提升成交量的“秘密武器”。
上海某P2P網站副總向本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由于投資人的信任度有限,期限過長的投資令他們沒有安全感;而另一方面,期限短的標的其收益率往往也更具吸引力。
“有的P2P平臺上,10個標的里有六七個都是1個月及以下期限的。這個比例太高了,很難相信這些超短期標的的真實性。”他說。
昨日,本報記者隨機進入廣東某知名P2P網站發現,該網站掛出來的21個借款標的中,期限為1個月的標的有13個,3個月的有6個。
而從上述21個標的年利率來看,3個月及以下期限的年利率普遍能到20%左右,而6個月和12個月期限的年利率在10%左右。
隨后,在另一家深圳知名的P2P平臺上,記者發現,當天首頁掛出的14個招標項目中,1個月及以下期限的標的則占到了10個,平均年利率在10.5%左右。
上述副總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很難驗證這些P2P網站上掛出標的內容和期限的真實性。并且,單純從技術層面來講,網站后臺要“修改”這些信息是很容易的事情。
該副總稱,淘金貸、優易貸等事件屬于特例,畢竟從注冊信息到公司業務全都造假,一開始就為了撈一筆做鋪墊的P2P公司肯定還是極少數的。但目前,P2P公司在標的期限和內容上動手腳的情況卻并不鮮見。
他舉例稱,一個12個月標的,P2P公司就可以用自己的資金提前貸給借款人,然后再將這個標的拆成1個月期限的掛在網上,不停循環就可以了。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提高P2P平臺成交量的做法。”上述 P2P網站副總進一步解釋道,假設一個P2P網站有5000萬的存量資金,如果投資一年,那么每月回款也就400萬左右,一年的總成交額也就1億。“但如果5000萬都是投資一個月期限的標的,循環12次,一年的成交量就是6億。”
他表示,不少P2P網站都是通過在期限和金額上動手腳,造成了成交量的虛高,但實際上,這些數字存在很大的“水分”。
“因為現在大部分的P2P業務都是‘保本’的,所以表面上來看,對于投資者而言沒什么差異。但對于P2P公司而言,這就存在如期限錯配等問題,潛在的流動性風險很大。”上述副總說。
水土不服
P2P公司最早發端于英美國家,在常見的P2P業務模式中,P2P公司僅作為單純的網絡中介,負責制定交易規則和提供交易平臺。公司不負責交易的成交以及貸后資金管理,不承擔借款人違約帶來的損失,并且整個業務都是在線上完成。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張輝)很多初創失業者,都在強調一個定位,就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切入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式P2P網貸:異化與越界之憂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30122/25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