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談創新,往往都是在創新投入、創新環境上打轉。但對于人,這一創新行為的主體,卻沒有足夠的關注。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發展經濟學教授王建鉚指出,除了為創新提供有利的環境和充足的投入,一個健康的人口結構是保障創新的原動力。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中二代縮水”和“中二代增負”現象將阻礙中國未來的創新發展,因此,改革人口制度是中國經濟創新轉型的必要條件。
人口政策是關鍵
《21世紀》:您認可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一個低增長周期嗎?
王建鉚:我認為低增長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按照我對經濟起飛的分類:人均GDP增長3%-5%是低速起飛,5%-7%是中速起飛;7%或更高是高速起飛。中國今年如果GDP增長達到7.5%的目標,那人均GDP增長就仍然有7%,因而還是一個高速起飛的態勢。而且未來降到低速起飛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我們真的(在經濟上)犯了很大的錯誤。
對中國經濟持續下滑的擔心,主要是出于有很多該做的事情還沒有做,比如很關鍵的人口政策的調整。人口政策一旦調整,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21世紀》:為什么人口政策是關鍵?
王建鉚: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問題實際上還是消費力和創新力太弱。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在支撐,而且最近幾年投資率(投資占GDP的比重)還在不斷上升,就像吃了興奮劑一樣,好像不吃這個就不行。前幾年保八的結果,導致GDP增長2009年達到9.2%,2010達到10.4%,明顯就是刺激過頭。過度投資后,投資回報率就會下降,最終又必然抑制投資。目前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所以要想支撐經濟增長,就必須依靠消費和創新。
但現在老百姓又不肯消費,為什么不肯消費?主要就是因為獨生子女政策。中國傳統歷來都是養兒防老,現在只有一個小孩,沒辦法養兒防老,政府的保障體系又很弱,只能拼命存錢防老。因此人口政策不改革,儲蓄率就下不來;儲蓄率下不來,中國經濟就轉型不過來。
創新與人口結構密切相關
《21世紀》:創新和人口政策是否有關?
王建鉚:創新與人口是有密切關系的。傳統的觀念認為中國人口多、資源少,這其實是有問題的。人不止有一張嘴,還有一雙手,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個腦。美國為什么創新最發達?道理很簡單,美國是西方世界里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另外就是人口結構,必須是以中產階級為主的人口結構,才會有利于創新。像喬布斯、蓋茨這樣的高科技創業明星,哪一個不是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因此中國人口的一個結構性問題就是中產階級的規模太小。與美國相比,中國的“中二代”不僅數量少,而且質量差。這種局面不扭轉,中國的高科技創新就沒有希望。
《21世紀》:如何提高中產階級的比重?
王建鉚:現在中國獨生子女政策最荒謬的地方在于,對中產階級的限制恰恰是最嚴的。富人有各種辦法規避獨生子女政策的限制,對農村的政策則一直比較寬松,而本應作為高科技創新主力的中產階級第二代、第三代,卻因為獨生子女政策規模不斷縮小,壓力不斷加重。這就是“中二代縮水”和“中二代增負”問題。因此,人口政策應該調整為不分民族、不分城鄉,一律都可以生兩個,雙獨夫婦可以生三個,讓中產階級能夠自然增長;同時通過強化教育機會均等的“〇次分配”手段,幫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成為中產階級。
《21世紀》:創新除了需要具備創新主體即人口結構方面的條件,還需要什么?
王建鉚:還需要一個好的創新環境,包括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專門為高風險、高回報的創新活動服務的金融體系。為創新服務的金融體系與為低風險、低回報的制造業服務的金融體系完全不同。另外,創新與創造就業一樣,小企業是很重要的一個力量,特別是在早期階段。
世界各國的經驗都表明,高科技創新是小企業現象、中二代現象。
《21世紀》:為什么一定是中二代,中一代不行?
王建鉚:中一代負擔都比較重,都是靠賣苦力、靠自己打拼出來的,等到他們成功后年紀就差不多了,創新和人的年齡還很有很大關系,一個人口偏老的社會創新活力就會不足,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是獨生子女的中二代沒有太大負擔,有一個比較寬松的成長環境,這對創造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問題拖下去結果會很嚴重
《21世紀》:目前經濟下行狀態下談創新與之前經濟勢頭良好的時候談論創新有什么不同?
王建鉚:中國過去30年太成功了,所以很多人不相信中國也可能發生經濟危機,很多問題就一直拖著。比如人口問題、金融壓制問題、稅收問題。只要制度對頭,經濟下行和危機逼近可以促進創新。
《21世紀》:拖下去的結果會怎樣?會像拉美國家一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嗎?
王建鉚:比拉美國家更嚴重。至少拉美國家沒有獨生子女政策、沒有上千萬的喪獨家庭和窮光棍。統計數據顯示,每個子女在父母之前死亡的概率大概有十分之一。中國有上億獨生子女家庭,這意味著老無所依的喪獨家庭最終將有上千萬,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完全凸顯出來,但現在也已經有上百萬喪獨家庭了。
推薦閱讀
近年來,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投資泡沫泛濫,產業空心化現象已經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弊疾,而2011年,伴隨著國家對于住宅地產的調控,住宅地產市場進入了嚴冬。 在此情況下,以產業為載體的產業地產得到了蓬勃發展的機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以中產階級為主的人口結構有利創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912/8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