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企業大學如何建設
如何建設一流的企業大學?這讓很多企業開始反思企業大學的生存以及發展難題。
余世維認為:“建設一流的企業大學,有幾個基本問題要解決:一、開什么規模的商學院或者培訓班;二、有一套什么樣的計劃來安排講師和教練;三、如何安排干部和員工分批接受教育;四、誰負責編寫教材和教案;五、誰負責當助教和整理案例;六、是否把教育訓練和績效考核掛鉤。”
余世維說,國內的企業大學只有做到了和公司的戰略、績效考核掛鉤,才能達到合理的效果。比如,在德國西門子公司,如果員工不進商學院或者訓練班修滿40個小時課程,第二年不能提干。德國公司對教育發證照,因受什么教育、幾級幾等不同而頒發不同的證照。
而在王紅新看來,企業大學從某種程度上講像個化學試劑,能檢驗一個企業長期的戰略是不是正確。企業大學要辦得成功要解決好自己的定位,與此同時,在發展企業大學時還要避免幾個錯誤的傾向,即企業大學的萬能論、無用論、錯位論。如果做不到這幾點,即企業大學的功能轉型問題,它還是有名無實的,僅僅是將原來的培訓部或者培訓中心換了企業大學的招牌。
郭金山一直致力于創建中國企業大學成熟度的評估標準。他認為:“企業大學的創建運行,關鍵不是師資問題、課程體系上的問題,真正的原因是定位、規劃、機制、文化等方面的問題,這是企業大學建設的前提。”此外,郭金山認為,逐步從成長走向成熟并持續健康發展的中國企業大學,都在制度層面上予以了保障。這個保障就是企業內部管理者對其投入的保障、時間上的保障和責任上保障,以及橫向部門之間的協同機制的構筑。郭金山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后,標桿企業人才方面投入越來越多。這些企業把培訓經費與員工的薪酬總額掛鉤,跟企業的銷售收入掛鉤。這個比例估計在1%~4%,我覺得還是有參照意義的。”
活動介紹
變革促新生“中國企業大學排行榜”即將出爐
如何探索、總結并傳播中國領先企業大學以及最佳學習項目的實踐智慧,進而推動中國企業大學從成長邁向成熟?如何建立一套系統化、專業性的企業大學方法論研究指引?這些都已成為當前中國企業大學科學發展的迫切需求。
為此,衡量中國企業大學綜合實力的標桿,即“中國企業大學排行榜”即將新鮮出爐。由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聯合《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由中國企業大學咨詢研究中心提供智力支撐的“年度中國企業大學評選”排行榜,將以國際化的視角、科學化的理論、體系化的思維以及標桿化的實踐,運用中國企業大學成熟度模型(CUMMTM),推出“中國最佳企業大學20強”、“中國企業最佳學習項目20強”、“年度最具成長性企業大學”、“年度最佳企業大學領導人物”四項榜單。本次活動旨在讓企業大學校長們首度聚首,探討企業經營與人才培養發展之道。
“目前,中國企業大學的數量超過1000家,我估計5~10年內中國的企業大學數量肯定超過傳統大學的數量。”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執行院長王紅新表示,“之所以做這個成熟度模型,不光是為了做研究,而是想規范引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希望能夠把中國企業大學的標準給評判出來。只有規范和引導,才能讓人感覺這個行業不僅僅留有一個名稱,而是有名有實的,這個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據王紅新透露,在對企業大學的排名調研過程中,或將每年推出《中國企業大學成熟度研究報告》。
推薦閱讀
艾瑞咨詢總裁楊偉慶 9月11日消息,今日做客騰訊科技專訪間時透露,艾瑞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擁有幾十位分析師,每年連續發布互聯網領域幾十個細分的行業報告,六年前通過建立網民研究體系,深入了解PC上的網絡行為,>>>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911/8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