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美國IT雜志《Computerworld》專欄作家邁克·埃爾根(Mike Elgan)近日發表評論文章稱,虛擬社交網絡的體驗正由互聯網逐步向現實世界擴展。
以下為埃爾根文章全文:
在1995年上映的美國科幻驚悚電影《時空悍將》(Virtuosity)中,講述了一名來自超級計算機罪犯模擬器的虛擬罪犯,試圖逃離軟件世界并進入到現實世界。雖然《時空悍將》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但所講述的情節與現實生活仍相去太遠。
然而在不少情況下,計算機代碼確實也會變成現實,至少這種情況在社交網絡領域表現得非常明顯。隨著Facebook、Twitter、谷歌(微博)Google+以及Instagram等社交網絡服務的流行,一些精明的商人已開始將這些虛擬產品帶入現實生活當中。
實體Facebook書籍
Egobook公司出品的Likebook
一家名為Egobook的公司計劃下載Facebook用戶的頁面資料內容,然后將這些內容印刷成硬皮紙質書籍,其名稱為“Likebook”。這種書籍采取彩色印刷方式。除狀態更新、留言等文字內容外,還包括大量圖片,如用戶相冊等。
對于那些喜歡Facebook的用戶而言,Likebook無疑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當然,對于那些討厭Facebook的人而言,他們也可通過焚燒此書來表達不滿。
顯示“喜歡”(Like)的衣架
一家名為“C&A”的巴西服裝零售商已在Facebook開通了自家頁面。在該公司的實體商店中,所使用衣架配備了一個小顯示屏,該顯示屏能夠顯示對于C&A的特定商品,有多少Facebook用戶給出了“喜歡”按鈕。
但這種方式也有其不利一面。舉例來說,惡作劇者將在C&A網絡商店中找到最難看的商品,然后對此類商品給出“喜歡”按鈕。
“喜歡”(或“不喜歡”)印章
與網民在互聯網上給出“喜歡”按鈕一樣,ThinkGeek生產了可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的“喜歡”印章。用戶可在各類紙張上(書面報告、作業、海報及其他內容)蓋上這種印章。與Facebook不同的是,ThinkGeek還提供了“不喜歡”按鈕。
我本人希望這種印章不要在現實生活中流行起來,否則我們的生活周圍將充滿著這些“喜歡”或“不喜歡”印章。
“喜歡”盒
德國藝術家馬里奧·基林格曼尼設計的“Like”盒
德國藝術家馬里奧·基林格曼尼(Mario Klingemann)設計了一種盒子,該盒上有一個“喜歡”按鈕,而顯示屏上能夠顯示究竟有多少Facebook用戶喜歡該產品。截止目前,基林格曼尼已制作并賣出12個這種盒子。
基林格曼尼的這種盒子在eBay網站上有售。
“戳人”機器
Facebook用戶可使用一種名為“戳人”(poking)的功能,即一種善意、打鬧性質的虛擬動作。而兩位荷蘭學生卻決定制作現實生活的“戳人機器”。Facebook用戶首先將這種盒子綁在手臂上,當其他Facebook用戶對該用戶發出虛擬“戳人”動作時,這名用戶的機器就會在現實生活中“戳”一下他的手臂。
現實生活中的視頻群聊服務Hangouts
現實中的聚會“Hangouts”
在谷歌Google+社交網絡服務中,有一項名為“Hangouts”的視頻群聊功能。利用該功能,多名Google+用戶可進行視頻聊天,其中也可進行一對一聊天。在進行這項功能的宣傳時,谷歌特別提到了“現實生活中的聚會”特色。
然而所謂虛擬世界中的Hangouts聊天活動,實際上也必須由現實生活中的人來進行。換句話說,雖然其名稱為虛擬聚會,實際就是現實生活中的視頻會議。
+1卡
谷歌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在舉行開發者技術大會期間,通常會要求與會者對特定會議議程進行評級,以便在后續會議中進行改進和提高。在谷歌今年舉行的I/O開發者大會上,該公司借鑒Google+服務中的做法,在會議舉行期間使用了一套評級系統。
在I/O會議的每一個議程中,都會提供一大堆“+1卡”。如果與會者喜歡該議程,則會被要求拿起一張“+1卡”,然后將卡投到一個盒子當中。目前已有人專門搜集這種“+1卡”。
現實生活數字相框InstaCube
InstaCube數字相框
與移動圖片應用Instagram一樣,InstaCube是現實生活中的數字相框。如果有人在你的網絡中張貼了一張照片(或用戶自己上傳),則這些照片會立即在InstaCube中顯示出來。
對于那些尚未使用Instagram應用的用戶而言,InstaCube無疑是一件很好的禮物。
以Twitter信息為內容的刺繡工藝品
Twitter 刺繡
在美國工藝品網絡商店Etsy中,一位名為艾米·謝里丹(Amy Sheridan)的藝術家正出售手寫Twitter信息的刺繡工藝品,其中多為美國說唱歌手坎耶·維斯特(Kanye West)所發布的Twitter信息。
總而言之,社交網絡已成為美國主流人群認可的交流溝通方式。隨著社交網絡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今后我們還將看到更多原來僅存在于虛擬世界的創意走入現實生活當中。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專欄作家大衛·波格(David Pogue) 在scientificamerican.com網站發表文章,稱DVD注定死路一條,而在DVD衰落之后,好萊塢實際上鼓勵了網上盜版活動。以下為全文摘要: 面對現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虛擬社交網絡體驗正由互聯網走向現實世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901/8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