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5年中,這家扎根硅谷40多年的芯片公司在策略、運營和執行上頻頻失誤,遭遇了種種挫敗,股價從2006年最高點——接近41美元跌到了2011年的7美元左右,跌幅超過80%。2011年年初,董事會解雇了公司前任CEO,花了半年時間才找到接任者。
海盜精神
繼任者Rory對當時在場的人說:“AMD人是海盜,我們需要恢復海盜的心態。”
已經有好久沒有人這樣形容AMD了。Rory的話讓員工感到一種久違的振奮,據說當晚就有人買了頂海盜帽送給他。
在北京,加入AMD超過20年的唐志德還記得當年加入AMD時的興奮感。“我是看到作為英特爾的挑戰者,AMD身上那種敢于改變行業老規矩的創新和大無畏精神,才決心加盟的。”他說。唐目前任AMD 大中華區產品市場總監。
20多年來,唐志德在AMD經歷了數個令他難忘的時刻:由于提供比英特爾性價比高得多的386微處理器產品,AMD曾一度在全球電腦微處理器市場贏得超過35%的份額,讓壟斷者英特爾急得團團轉;而AMD的創新理念和出色技術也曾迫使英特爾一次次改變產品設計——不得不放棄32位處理器、跟隨AMD轉向64位技術,采取多核路線等等。
“如果沒有AMD,可能今天消費者還在用奔騰一代或者二代處理器。”回憶起這些,唐志德顯得很驕傲。
不過,令AMD人感到遺憾的是,近些年這位挑戰者不僅在PC市場上失去了挑戰者的銳氣,還錯失了移動互聯時代的種種機遇。相比之下,盡管在移動互聯市場也飽受詬病,但借助在PC市場上的穩健運營和在云計算市場上的大力拓展,英特爾2011年銷售收入近440億美元,而AMD僅為65億美元。
現在,面對剛剛接手、要背水一戰的AMD,Rory Read呼吁AMD人要恢復“海盜精神”——信念與執著,勇敢與拼搏,對未知領域的強烈探索欲望,不到最后一刻,決不放棄希望!
“左右逢迎的計算”
就在Rory Read上任3個月后,AMD公司發言人Mike Silverman已透露出AMD戰略轉變的信號。他說:“我們正處于一個轉折點。我們要放棄‘AMD對戰英特爾’的舊思維,因為今后再也不會是這種局面。”
自1981年 IBM推出第一臺PC選中了英特爾X86微處理器和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后,Wintel組合就成為PC時代的主要驅動力。不過,伴隨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AMD是時候卸下“英特爾的緊箍咒”,跟著消費者的“口味”走了。
多家分析機構認為,AMD可能會通過采用它與英特爾以前的共同對手——英國的ARM開發的芯片設計進行反擊,ARM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芯片市場占絕對主導地位。如果那樣,將使英特爾在X86業務上陷于孤立。
Rory Read也向記者明確表示:“一切以消費者的體驗為目的,但AMD要盡量使用自己擁有的知識產權。” 這意味著AMD并不會像高通、NVIDIA或者三星那樣單純開發一款ARM處理器,它更希望把自己擅長的X86和ARM技術融合起來。
去年10月,Rory Read聘請了新的CTO——曾在蘋果和IBM工作的老將Mark Papermaster。Mark采取的第一項舉措,就是讓AMD設計的CPU和GPU架構,更容易嵌入第三方的設計技術(IP)。業界稱Mark的策略是“左右逢迎的計算”。
有分析稱,這種集成了多種技術的嵌入式處理器,將能更好地適用于英特爾也垂涎的汽車、醫療等市場。不過,在臺北電腦展期間,AMD副總裁Leslie Sobon坦言,“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產品”。
除了向ARM拋出橄欖枝,AMD還徹底結束了自己的制造業務,變成了一家單純的芯片設計公司。AMD前著名CEO桑德斯在硅谷曾有一句名言:“好漢就得有晶圓廠。”要知道,英特爾一半的優勢也是來自它的晶圓廠——它可以研發領先業界幾年的工藝,由此制造出領先業界幾年的CPU。
不過,時代變了,游戲規則也變了。高通沒有晶圓廠,照樣在移動互聯市場風生水起。“我們不能基于一個可能會改變的商業模式,被牽著鼻子繞著一項資產走。”Rory Read說。他甚至大膽暗示,英特爾的工廠可能在某一天也會成為障礙。
在2009年,AMD就分拆了自己的制造業務,不過還持有該項業務44.4%的股份。到今年3月,它拋售了所持制造業務的最后股份,獲得了自由身。這樣,它可以任意選擇先進、高效、成本合理的制造合作伙伴。
不但如此,AMD也開始談論被英特爾不屑的芯片定制業務,為的是鎖定大客戶。AMD員工透露,Facebook、微軟在美國的云計算中心,幾乎百分之百采用了AMD的產品,因為AMD在云計算的虛擬化和低功耗等方面,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定制化服務。在過去兩年,AMD用到云上的微處理器超過200萬顆。
今年,AMD完成了對SeaMicro的收購,這家企業最擅長的是低功耗、密集型服務器技術,采用其專利,系統在功耗和占地面積上僅為傳統服務器的1/4和1/6。 AMD更希望結合SeaMicro的技術,讓自己在云計算上走得更為領先。
“我覺得AMD現在所做的所有策略,無論是云計算、電子設備的融合還是關注新興市場上20億人口的消費潛力,都是看著市場的走勢做出的。”在Computex2012臺北國際電腦展期間,Rory Read對記者強調。言外之意,這不是沖著英特爾來的。
而這三大策略也正是Rory Read本人在今年2月面對華爾街宣布的“雄心勃勃的AMD復興計劃的核心”。
“AMD之道”
不過,企業復興戰略雖好,但擺在Rory Read面前的,是如何讓這個在過去5年經歷了太多動蕩的企業,恢復飽滿的斗志并重獲客戶的信任。現在,Rory Read正在AMD全球積極推行一項企業文化重塑計劃——從上到下貫徹“AMD之道”。
“在來AMD之前的5年多時間,我在聯想工作。” Rory Read對記者說,“我從柳傳志和楊元慶身上,學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如何推動一家公司發展。所以,當我來到AMD之后,我覺得必須要建立一種扎實的文化基礎,能夠凝聚全球1.2萬名員工,這才有可能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
有AMD員工說,曾擔任聯想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的Rory Read是個非常重視運營效率的管理者,但他發現AMD對此很欠缺。就在Rory Read履職前,AMD因未能按時將一款APU樣品提交給蘋果公司,而弄丟了蘋果新版超輕型電腦MacBookAir的大單,這款筆記本原計劃在2011年年中推出。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Rory Read 強調的“AMD之道”的三個核心:我的承諾——盡職盡責,干好本職工作;以客戶為本——客戶滿意的時候就是AMD滿意的時候;不斷創新——為客戶創造價值,AMD才能長久營運下去。
推薦閱讀
相關 在發表道歉聲明的同時,《自然》還主動張貼了一封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網友質疑尤恩·卡拉韋報道的信件。 關于“進步太大” 尤恩-卡拉韋報道中認為葉詩文在奧運會上的成績比上海世錦賽的成績快了7秒是一>>>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809/8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