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延/攝
本報訊 7月25日上午,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楊泰芳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遺體上覆蓋著鮮紅的黨旗。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共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原郵電部部長、黨組書記,第五屆中國僑聯主席、黨組書記楊泰芳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這里沉痛舉行。胡錦濤、習近平、賀國強、王兆國、李源潮、汪洋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敬送了花圈,并向其家屬表示慰問。
告別儀式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專門向家屬表示慰問。在楊泰芳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后,原郵電部、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專程去醫院看望,并到家里吊唁。
上午8時許,在哀樂聲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副部長劉利華,總工程師王秀軍;中國僑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董中原,副主席李卓彬、喬衛;通信運營企業領導奚國華、常小兵、楊杰、陸益民、黃文琳、李平、苗建華、馬建忠;老部領導李毅中、王旭東、呂新奎、朱高峰、宋直元、 劉平源、劉立清、 常延廷、李雪瑩;原中國科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徐善衍;以及王建宙、左迅生、裴愛華、王梅、潘臻等,在楊泰芳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三鞠躬,沉痛地向他作最后訣別,并與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工信部其他部領導及通信運營商領導也送了花圈。
中央、國家有關部門及首都各界群眾數百人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
楊泰芳同志在長期的革命和工作生涯中,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共產主義事業。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他襟懷坦白,作風正派,堅持原則,清正廉潔。在生活中,他關心同志,平易近人,嚴格要求親屬和子女,充分體現了一位老領導、老黨員的優秀品德,深受廣大干部群眾的愛戴和尊敬。在擔任我國郵電部門主要領導的十年間,他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于通信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結合通信部門的實際,堅持“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十六字方針”,實現了我國通信業的超前快速發展,使通信業從國民經濟的“瓶頸”狀態成為名副其實的先行產業,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楊泰芳同志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原郵電部部長、黨組書記楊泰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2年7月17日凌晨3時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楊泰芳同志,1927年4月30日出生于廣東省梅縣城北區福瑞崗楊屋。自1933年起在梅縣兩廂學校和梅州中學讀書,后在梅縣樂育中學讀德文專修及高中。他從學生時代起就追求進步,接受革命思想的啟蒙。
1945年9月至1949年7月,他在廣州中山大學就讀工學院機電工程系電信專業,成績優秀。1947年5月參加黨的地下組織“愛國民主協會”,從事革命工作。194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領導地下學聯理、工兩院的工作。1949年7月大學畢業后,受黨組織的派遣,前往香港開展工作。他不畏風險,努力為黨工作,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迎接新中國的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949年10月至1953年7月,他先后擔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組織部干事、組織處干事,并被派往廣寧、懷集縣參加土地改革,擔任土改工作隊隊長、區委委員等職務。他認真執行黨的政策,積極開展工作,圓滿完成了任務。
1953年7月至1958年7月,他在廣東省郵電管理局擔任長途電信科副科長、基本建設科科長。其間主持了廣東省徐聞至海口特高頻通信工程、廣州市市話三分局4000門自動電話工程。1958年7月至1967年1月,他擔任廣東省郵電科學研究所所長兼書記,并兼省電信器材廠廠長。他結合廣東通信發展的實際,堅持以通信技術研制為導向,先后完成了明線單路、三路、十二路載波機,鐵線四路載波機的開發與研制,推動了當地電信技術的革新與進步。
“文化大革命”之中他受到迫害,被撤職、審查和勞動改造。但他始終堅信黨、堅信人民,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恢復工作后,他于1970年1月至1972年3月,先后擔任廣東韶關郵電504廠和樂昌郵電519廠隊長、生產處副處長等職務。1972年3月,被再次任命為廣東省電信科學研究所所長兼書記。他主持領導了增量調制多路通信設備及信函自動分理機的研制工作,并獲得全國科技大會獎勵;由他負責領導研制的熱帶電信防護技術獲得1977年全國科技大會獎。1978年5月,他被調任郵電部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副書記。
1982年5月,楊泰芳同志任郵電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83年10月在中共第十二屆二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1984年6月任郵電部部長、黨組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他擔任我國郵電部門主要領導的十年間,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他和部黨組同志團結廣大干部職工,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于通信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結合通信部門的實際,堅持“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十六字方針”,實現了我國通信業的超前快速發展,使通信業從國民經濟的“瓶頸”狀態成為名副其實的先行產業,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3年3月,他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其間主持推動《華僑權益保護法》的立法工作。1994年6月任全國僑聯主席、黨組書記。在僑務工作的領導崗位上,他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團結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為我國僑務事業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7月,任全國僑聯顧問。2004年5月離職休養。
楊泰芳同志在長期的革命和工作生涯中,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共產主義事業。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他襟懷坦白,作風正派,堅持原則,清正廉潔。在生活中,他關心同志,平易近人,嚴格要求親屬和子女,充分體現了一位老領導、老黨員的優秀品德,深受廣大干部群眾的愛戴和尊敬。楊泰芳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黨,獻給了共產主義事業,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老黨員。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新中國的建設和我國郵電事業的發展所建立的業績將載入史冊!他的優良品德和革命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推薦閱讀
昨天的市人大常委會34次會議審議關于檢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中關村管委會在匯報時透露,除向中央部委爭取繼續執行即將到期的先行先試政策,還有五條新政正在報批過程之中,包括文化科>>>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726/7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