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訊 當地時間2012年7月23日,籌備多時的“從北京到倫敦-騰訊中國茶館開館儀式”在英國倫敦召開,騰訊打造的“中國茶館”在發布會上正式亮相,將騰訊的奧運籌備工作推向又一高潮。著名主持人梁文道、著名作家麥家、蘇童主持了首期《杯中話風云》。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和CCTV著名主持人劉建宏共同見證了“中國茶館”的首次開張。
據介紹,奧運期間的騰訊“中國茶館”將被打造為承載多元資訊流轉,互動信息聚合的媒體平臺。據騰訊倫敦奧運前方報道總負責人馬延琨預估,奧運期間騰訊奧運頻道用戶訪問量預計將達到12億以上,這個數量接近于中國的總人口。
一線資訊平臺
作為國內門戶網站在倫敦奧運一線搭建的關鍵直播平臺,中國茶館在騰訊網的奧運報道中承擔了關鍵角色。騰訊首先從硬件設備上提供了全面的保障,配備了當前互聯網媒體中最高端的設備和技術力量,以呈現出最高質量的音頻和視頻,最大限度的還原競賽現場。此外,更重要的是從內容角度提供更多元的視角,帶給用戶最全面的奧運觀察。馬延琨表示:“在這個茶館里,將以每天超過10000條的視頻、圖文報道欄目保證信息新鮮度,超過30家的前線媒體聯動使報道更為立體,而近200位中國奧運代表團運動員的獨家微博將凸顯分享獨特性,更有至少70位意見領袖的獨特聲音深度解讀各類資訊。”
有媒體認為,往屆奧運用戶接觸資訊的角度非常單一,但今天的倫敦奧運,每個人都是“鏡頭”和“講解員”。正是由于緯度過多,用戶要形成“自己的奧運”,就需要有一個“大平臺”能夠幫他們進行去繁存精,“中國茶館”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應運而生。
共享型新媒體平臺
在談到奧運的中國媒體報道現狀時,騰訊網副總編輯趙國臣認為,目前中國媒體在奧運期間的播報競爭態勢可謂激烈,但競爭的主要環節仍舊集中于報道的時效性方面。播報角度的多元化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仍處于“摸石頭過河”的階段。這與中國億萬網絡受眾的參與需求形成了巨大矛盾,中國網絡媒體急需對用戶的參與深度、覆蓋廣度、參與緯度進行深入分析,而這一切則完全依賴于技術與產品融合下的多元化內容呈現。
有統計顯示,在摸索出商業模式的30年互聯網媒體行業中,最近的5年是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出現最密集,最快的5年。《中國茶館》正是在此趨勢下應運而生的集微博、視頻、社交網絡、互聯網媒體先進技術與一身的集大成者。
在“最懂網民”的奧運戰略部署下,騰訊奧運布局已雛形初現。正式開播的《中國茶館》無疑是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在奧運報道層面的又一次成功延續。屆時,茶館內的演播室和直播間都將開放給傳統媒體使用,這使得傳統媒體能夠盡享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播報便利,全面擁抱最新的便攜化、社交化和可視化奧運播報模式。
中國健兒的網絡互動平臺
開館儀式后,梁文道擔綱主持錄制了首期《杯中話風云》。梁文道與著名作家麥家、蘇童在現場就北京與倫敦奧運的不同之處、國家榮譽感、兩國人民對待的熱情程度等話題進行了闡述和交流。
此外,在“中國茶館”錄制的《金牌第一時間》欄目將匯集本屆奧運90%的奪金選手,為中國運動員搭建一個輕松的互動平臺。據介紹,欄目組將在金牌產生后的第一時間,邀請金牌獲得者到節目現場與觀眾分享奧運冠軍奪金背后的故事,同時,騰訊還將采用微博與現場直播同步進行的方式,與觀眾建立實時的互動聯系,突破以往奧運資訊角度單一化“困局”。
而同樣在茶館中錄制的《奧運父母匯》欄目則主打親情牌,溫情講述上述奧運冠軍與父母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共同分享奪金的喜悅。茶香飄渺間幫助觀眾從另一個角度仔細剖析奧運家庭光環背后的細膩情感。
不難看出,《中國茶館》的全面上線,不但揭示了騰訊全面發力奧運會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新一代門戶網站在大事件報道中的發展與變革。這種變革將推動新媒體與大事件相互促進發展,促動新媒體力量與營銷價值的全面契合,推動奧運產業向更成熟的模式邁進。
推薦閱讀
澳大利亞警方23日提醒移動電話用戶,不必因為“死亡威脅”短信而驚慌。 不少澳大利亞人近期收到一條威脅短信:“有人雇我殺你。若想免災,48小時內拿出5000澳元(約合5150美元)。如果報警或通知其他人,你就等死吧……>>>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724/7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