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開信息化步伐的信訪,只有實現制度化、規范化運作,才能為公民打造簡便、經濟、順暢的權利救濟通道,才能為公權力提供溫和、理性、科學的制度更新機制。
國務院下發《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設公眾訴求信息管理平臺,改進信訪工作方式。以信息化推進信訪模式嬗變,這一理念性突破引起廣泛關注。
作為一項權利救濟機制,信訪在化解矛盾沖突和民怨訴求的同時,也遭遇越來越明顯的信任危機。一方面,由于缺乏與司法機制的有效溝通銜接,少數干部在處理信訪時習慣通過批示、打招呼推動“案結事了”,導致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傷及司法的終局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大量利益訴求涌入信訪渠道,客觀上使信訪案件的處理帶有偶然性,部分群眾轉道尋求網絡的眼球效應,產生“信訪不如上網”的社會心態。
面對日益凸顯的矛盾多發期,傳統計劃經濟條件下構建的信訪制度亟待改革。如何邁向法治化軌道,實現與司法機制的互補,將民眾訴求和利益表達導入常規的法內處理途徑,正在成為社會共識。而信息管理平臺的創建與使用,恰是信訪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我國有9億手機用戶、5億網民、3億微博用戶,網絡正在成為人們表達訴求的重要渠道。建設公民訴愿信息管理平臺,能將現實中涌向黨政機關的上訪人群,依法導入便捷的網絡輿情處理機制中,有效化解信訪人力不足、反饋遲緩等弊端,降低上訪對社會秩序的沖擊風險。
更重要的是,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必然伴隨著體制和處理機制的改革。要用好網絡渠道,真正取信于民,就必須科學整合信訪的力量格局,建立起快速、靈敏、及時的反饋和協同處理機制;要化解信訪部門的案件積壓困境,避免處理糾紛的國家資源重復性損耗,就必須建立信訪與司法間的協調機制,實現上訪者利益訴求的分流處理;要避免信訪案件出現選擇性結案,防止領導干部的個別化干預,就必須健全和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以配套的程序機制確保信訪訴求處理的普遍性正義。
由此,邁開信息化步伐的信訪,只有實現制度化、規范化運作,才能為公民打造簡便、經濟、順暢的權利救濟通道,才能為公權力提供溫和、理性、科學的制度更新機制,從而發揮信訪穩定和促進民主與法治的功能。
推薦閱讀
20年前,邁瑞(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Mindray)涉足高科技醫療設備領域時,中國本土基本沒有制造能力,“所有醫療設備只要跟電子和技術沾邊的,清一色全部是進口的,客戶看到邁瑞的產品說,‘看著樣子還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以信息化推進信訪制度進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719/7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