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唐山博物館建好了,就在文化宮,只記得那里原來有毛主席塑像,新建成的博物館還保留著那個塑像嗎?博物館都陳列著什么呢?真希望能去看一看。”6月26日下午,48歲的唐山康復村村民劉秀鳳的微博發帖引起了志愿者“sjy小”的關注。
劉秀鳳沒想到,兩天后的唐山供電公司“感恩日”,她的愿望就實現了。當天下午,在唐山供電公司30多名志愿者的幫助下,坐在輪椅上的15名唐山康復村村民參觀了新落成的唐山博物館。
“促成這次‘嘗鮮’之旅的,正是村民與青年志愿者的一次微博互動。”唐山供電公司團委書記李梁說。微博互動的成功,正是康復村這些年發展變化的寫照。
1991年,投資120余萬元的唐山康復村建成。從第二年春天起,50名經歷唐山大地震的截癱幸存者組成的25個家庭,陸續在這里安家落戶。這其中就包括劉秀鳳和丈夫韓忠全。
作為專門為地震致殘的截癱人員建造的住宅小區,康復村處處體現著貼心和周到:彩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隱藏在墻內的衛生間、相對低矮的家具……
雖然康復村生活設施方便,但也有村民曾向媒體吐露心聲:這里與外界的交流較少。2005年前后,固定電話、小靈通、手機的使用,為坐在輪椅上的他們打開了一扇與外界溝通的窗口。
“而今康復村的‘軟件’更是升級到互聯網時代。”劉秀鳳說。
今年年初,為了使康復村村民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唐山供電公司的志愿者為村民送來了電腦。瀏覽網頁、網上聊天、發郵件、發微博……在志愿者的幫助下,村民逐漸掌握網上沖浪的“十八般武藝”。擔心已年近半百的村民一時消化不了,細心的志愿者還準備了一張張“明白紙”,詳細解說各種上網攻略,同時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一個24小時的“求助熱線”。
通過互聯網,劉秀鳳“偷菜”、“斗地主”,并注冊了微博。她笑稱自己身染“網癮”。
劉秀鳳的鄰居王曉慧今年55歲。網絡使王曉慧原本“寂寞”的生活有了新奔頭。為了學打字,王曉慧讓丈夫劉印江給她買了本《新華字典》。截癱者不宜久坐,劉印江特意為妻子買了移動鼠標,方便她上網使用。
“歲數大了,學得太慢!”王曉慧有時抱怨,語氣里卻滿是幸福。
推薦閱讀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天發布報告顯示,二季度北京企業家信心指數小幅回落,當季企業景氣指數也微幅下降。市統計局分析指出,數據體現了本市經濟發展雖有下行壓力,但經濟企穩的基礎正在形成。 數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唐山康復村跨入網絡時代:年過半百學打字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712/7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