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市場2012-2016預測與分析》報告顯示,在未來5年,中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25.5%,到2016年市場總規模可達39億美元。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速
IDC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數據中心總數量已經達到504,155個,市場總規模達到92億美元,到2015年達到約157億美元。
由于互聯網用戶集中,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最先建立起一批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隨著云計算的推進,二線城市如青島、西安、成都、鄂爾多斯也成為云服務商部署大型基礎設施的標的城市。截至2012年3月,全國已有13個省市自治區規劃了約30個左右的10萬臺服務器以上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建設項目。
隨著運營商及大型IDC服務商在全國范圍內數據中心資源建設的全面鋪開,企業用戶對于傳統IDC服務的需求在2011年集中釋放。云模式的興起使得傳統IDC廠商有契機在現有產品和服務基礎上,拓展新興業務領域。典型的服務包括云托管服務,云遷移,安全及綜合云解決方案等。
互聯網蓬勃發展
互聯網市場蓬勃發展也為IDC服務提供了廣闊的生長空間。2011年,電子商務及視頻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均超過60%,大流量、大存儲、大帶寬、高迸發對企業意味著更高的IT支出和更大的IT管理難度。對此,通過定制化的IDC服務將數據向云端遷移未來會成為企業CIO的重要職責。IDC服務商的能力直接關聯到互聯網企業的IT成本和業務運轉流暢程度。
公有云合作藍海
隨著終端用戶對于公有云模式接受度的提高,服務商開始探索云模式下IDC服務的經營方向與盈利模式。公有云服務的升溫,使得IDC服務商的服務構架更加龐大。世紀互聯首席云計算專家李志霄博士曾對媒體表示:“數據中心發展到今天,從基礎建設到服務管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云對運行環境的要求會越來越復雜。作為這個環境的提供者,數據中心所承載的職能是不斷遞增的。”2011年起,電信、移動、聯通等傳統電信運營商,世紀互聯(北京世紀互聯寬帶數據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Group,Inc.NASDAQ:VNET)等第三方中立數據中心都已經開始向云計算數據中心轉型的過程,隨著軟件、平臺、安全、解決方案等廠商的加入,更多樣化合作方式與生態系統逐漸形成,IDC服務已經成為云服務上探索全新盈利模式的藍海市場。
數據中心內部職責與客戶的改變
SUN公司HalStern曾表示:云計算將從根本上改變IT管理者的工作職責,云服務的出現,讓我們正在從硬件的世界中脫離。”為適應于云的需要,這一改變也正在IDC行業中發生。數據中心內部從硬件管理轉向軟件管理轉型,系統管理員,DC工程師將重點監控網絡和軟件平臺而不是硬件組件。但由于使用率的提高,硬件維護的工作量并不會減少。此外客戶也正在從單一的企業客戶想企業 個人的方向發展。內部工作內容和客戶結構的改變成為推進IDC服務內容改變的動因,同時也對數據中心提出了更高的智能化要求。服務形式不再受到線下服務的制約,而是全面轉向線上。客戶購買行為多樣化、接受服務的流程自助化、服務方案多樣化,從而使IDC服務內容在其中不斷獲得補充。
推薦閱讀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20年成就展”昨天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與會致辭。經過20年的發展,國家高新區把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探索高新技術產業化道路成就斐然,但突出特色、創新發展需加>>>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016年IDC服務市場達39億美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706/7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