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校多媒體教學和遠程教學的普及,計算機應用教育的廣泛而縱深的開展,中小學校對帶寬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目前,眾多學校仍然使用ADSL這種通過普通電話線(即銅雙絞線)傳輸的寬帶技術。這種受傳輸距離影響較大、容易造成信號損耗的技術,無疑難以滿足現時的校園寬帶利用需求。而具有頻帶寬、損耗低、抗干擾力強、保真度高等優點的光纖傳輸,對學校來說無疑是替代ADSL寬帶的良方。
在中小學校鋪設光纖問題上,亟待解決的是基礎建設和接入技術問題。所謂基礎建設,就是實現“退銅進光”,將原用于ADSL寬帶的銅線轉換成光纖,達致“全光網絡”。這將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目前我國寬帶網絡處于光纖與銅線混合的狀態,而銅線成為了寬帶傳輸的短板。這種像打補丁一樣的光纖傳輸,既增加了工程的難度與復雜性,也增加使用成本。
接入技術方面則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統一的接入網技術標準與規范。盡管現時提供光纖寬帶接入服務的電信運營商仍然只有中國電信,但隨著寬帶上網的不斷發展,并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的運營商提供光纖寬帶上網服務。因此,一個適用于全行業,并且具有前瞻性的接入技術標準,實乃普及光纖入戶之要務。
IEEE會員、東南大學孫小菡教授指出:“光纖入戶的同時,還要確保接入網的可靠性。光纖接入網通過光線路終端(OLT)與業務節點相連,通過光網絡單元(ONU)與用戶連接。一個完整的光纖接入網包括了遠端設備、光網絡單元和局端設備,以及光纖路終端。這些設備的完整配備能保證接入網的可靠性。”
此外,目前中國電視信號逐漸從“標清”向“高清”發展,為了確保將來學校能接收電視信號,光纖到校還需將高清電視等下一代網的主要服務內容考慮在內。最后,學校這一特殊的單位,包含了教室、計算機機房、宿舍等設施,對寬帶接入口數量有非常大的需求。因此,校園光纖接入端口應該以易于擴展為考慮因素。
行業普遍認為,“最后100米”是光纖接入實施的最大技術掣肘。事實上,“最后100米”是一個象征概念,意思就是指連接用戶與城域網的接入網。目前的光纖接入網主要采用無源光網絡,EPON、GPON與WDM-PON是最為常見的。其中,WDM-PON基于波分復技術,能夠提供較寬的工作帶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堆成寬帶接入,被視為無源光網絡的發展趨勢。
孫小菡認為:“要攻克‘最后100米’的難題,首先就應該提升這三類無源光網絡的數據傳送速率,及其網絡架構、用戶端與局端的連通性。同時也要加強光網絡單元端上行寬帶數據的隨機接入與傳送。”對于學校來說,光網絡單元一般設置在大樓內的配線箱處,起到提供高速數據、可視圖文寬帶等業務的作用。上行寬帶數據是指從用戶發送到局端,再由局端發送到運營商的數據。加強ONU端上行數據的隨機接入與傳送,能滿足多用戶隨機快速切入,保障各自的網速不受影響。再有就是確保面向用戶端網絡的連通性和上下行數據傳送的暢通性。
解決“最后100米”難題,除了關注接入網、光網絡單元,以及上下行數據傳送外,通往光纖網絡的大門——網絡接口,也同樣重要。首先,光纖入校需要實現用戶端多功能光收發模塊的運用。所謂的光收發模塊就是將光信號與電信號互為轉換的接口器件。多功能的光收發模塊可以預測模塊壽命、隔離系統故障,以及在安裝和調試過程中驗證模塊工作狀態的正確性,對平穩而順暢寬帶上網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其次就是采用便于施工的單模光纖分路和分路接口技術。
隨著國家對光纖寬帶的支持,光纖最終進入中小學校園已不再遙遠。不斷擴充的帶寬和不斷提速的網絡,將為學校的教學與學生的發展帶來更多便捷。
推薦閱讀
如今的互聯網離不開“開放”二字,自從很多大平臺紛紛打開自己的大門,讓很多小商家得到了與眾多客戶直面接觸的機會,也讓各位擁有不同優勢的大佬們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不過,這世上的任何事都會遵從一個規律:有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光纖入校園還需攻克“最后100米”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703/7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