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明確發展方向之后,兩江新區也迅速地調整好它的戰略。
國務院副總理、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在6月18日所做的黨代會報告中,對重慶未來5年,制定了“三中心兩集群一高地”、“三個領先”的發展目標。
作為內陸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要承擔起這些目標的推動和示范責任。
6月25日,兩江召開了全員大會,提出了六大戰略。六大戰略包括加快建設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核心區、商貿物流中心的集聚區、科技教育中心的示范區,以及加快形成重要現代產業集群、形成國家中心城市功能集群和加快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兩江新區管委會人士表示,六大戰略中,探索內陸對外開放,以找到最為合理的內陸經濟發展模式,是兩江新區最重要的任務。
六大戰略
兩江新區成立于2010年6月,兩年的經濟保持了高位運行。
據兩江新區管委會提供的數據,2011年,新區實現GDP1380.18億元,增長23.6%,比全國高14.4 個百分點。
管委會估算,新區今年上半年將實現GDP820億元,同比增長18%;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350億元,增長2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0億元,增長45%。
上述管委會人士表示,此次確定的六大戰略基本延續了過去的路徑,并在此基礎上有了進一步深化和內涵拓展。
六大戰略中,“建設長江上游科技教育中心的示范區”是新的提法,這對應了重慶黨代會報告中所提的“科技教育中心”。
25日的會議透露,新區將引進全球知名高校來兩江新區開辦“中國分校”,打造集高等教育、訂單式培訓、創新孵化為一體的“國際教育特區”。
建設“長江上游商貿物流中心的集聚區”的目標則明確了重慶的歐洲戰略,力爭將兩江新區打造成為對歐貿易橋頭堡。
在產業方面,確定了9個重要產業,包括汽車、電子信息、云計算、通用航空、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文化、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其中,文化產業是首次納入。
對外開放依然居于重要地位。張德江在黨代會報告中稱,要形成以兩江新區為龍頭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體系,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
重慶社科院一位研究員表示,當前兩江新區對外開放框架已基本形成,而隨著中韓產業園、保稅港、江北嘴金融中心、兩江國際汽車城、兩江云計算等為代表的產業平臺的建成,為兩江新區吸納國內外高端要素提供了重要支撐。
據新區統計,今年1-4月,新區進出口總額39.91億元,同比增長130.2%,比1-3月加快22個百分點。
此外,世界500強企業從新區成立之初的54家上升為89家,加上關聯企業已超過100家,約占全市1/2。
挑戰與機遇
盡管重慶的對外開放面臨復雜的經濟形勢,但兩江新區管委會認為,新區當前發展基本面總體有利,內生增長動力較足,預計2012年仍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不過挑戰仍然很多。
重慶大學在近期完成的《創新開放模式,提速兩江新區開發建設對策研究》的課題中提出,兩江新區面臨缺乏腹地產業的相倚支撐、重大功能載體較少、產業基礎較為薄弱以及開發建設任務重、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等問題。
但課題組也指出,在產業西進、國家向內需經濟轉型的格局之下,兩江新區也迎來新的機遇。
商務部副司長翟謙在5月于重慶召開的兩江論壇上表示,第二輪西部大開發,中央政府將給西部很大的政策支持,例如交通設施的投入,將給西部地區、給重慶帶來在貿易和物流的巨大增長。
經過兩年發展,兩江新區的產業發展亦具備一定實力。如新區的汽車產業,預計在2015年將實現5000億元產值。
出口拉動力也有望進一步提升。上述社科院研究員分析,隨著筆記本電腦產業逐步投產,全年產量將達1500-2000萬臺規模,同時,出口市場也將隨著“渝新歐”貨運線路運行常態化而不斷拓展。
投資方面,“兩江新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會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兩江新區管委會人士稱,隨著“十二五”規劃深入推進,前期儲備項目將逐漸落地,而新區內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功能設施建設將全速推進。
推薦閱讀
6月25日,“金改潮”再次撲面而來,沙河股份發起沖鋒號,深天地A、深華發A、深物業A、深天健等深圳前海概念股皆盡大漲。 這似為其后一天廣東省金融工作會議的預熱。6月26日,廣東省金融工作會議下發《關于全面推進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兩江新區確定6大戰略 探索內陸開放模式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28/7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