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醞釀已久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將正式實施,家電企業開始為自己產品的“消亡”埋單。與此同時,對拆解企業,將視家電品種給予最高85元每臺的定額補貼。
據本報記者從省環保廳了解,前段時間,國家有關部門已組織專家對我省6家擬進入補貼范圍的拆解企業進行考核,是否能納入享受拆解基金補貼企業,結果等待國家有關部門確定公布。為了貫徹國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接下來,省環保廳將對這些企業進行調查,主要檢查家電拆解處理中危險廢物等關鍵拆解產物轉移、庫存等情況。
對于《辦法》的出臺,業界高度關注,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有意向的企業一方面肯定其積極作用,認為新政可望緩解長期以來拆解處理成本過高,導致正規回收入不敷出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拆解企業控制數量仍較為嚴格的情況下,對生產和回收兩端的“一補一征”,能否真正實現生產回收一體化,破解長期存在的回收體系問題,則仍有待觀察。
新標準回收每臺補35到85元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中有許多有用的資源,其再生途徑獲得資源的成本大大低于直接從礦石、原材料等冶煉加工獲取資源的成本。相反,如果隨意丟棄,一旦處理不當,電子產品中含有的鉛、汞、鎘等有毒有害物質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該《辦法》的亮點,一方面是針對國內銷售的電器,對生產企業和進口企業征收回收處理基金,征收標準為彩電13元/臺,冰箱12元/臺,洗衣機、空調7元 /臺,電腦10元/臺。另一方面,對拆解企業采取補貼政策——由該基金給予彩電、電腦85元/臺,冰箱80元/臺,洗衣機和空調35元/臺的定額補貼,同時,國家鼓勵生產企業自行回收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此外,《辦法》還規定,為鼓勵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采用綠色設計和使用環保材料,降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難度和成本,對采用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設計方案以及使用環保和便于回收利用材料生產的電器電子產品,可以減征基金。
目前我國滯后的廢棄電子產品回收是催生《辦法》出臺的背景。截至2011年底,我國主要電器電子產品的社會保有量,電視機約為5.2億臺,電冰箱約為3億臺,洗衣機約為3.2億臺,空調器約為3.3億臺,計算機約為3億臺,合計17.7億臺。這5類產品每年的廢棄量達數千萬臺,另外還有大量的手機、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等電子產品報廢淘汰。
據環保組織曾披露的數據,每年中國產生230萬噸電子垃圾,僅次于美國的300萬噸,是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并且還以年均20%的速度增加。
而類似的尷尬也在廣東出現。根據我省家電的保有量和生命周期,省環保廳預測,目前我省每年廢棄的“四機一腦”(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約 1400到1500萬臺,從正規渠道的回收量僅為200萬到300萬臺,回收率大約僅20%。而全國的回收率大概僅15%。
環保部官員在解讀該《辦法》時表示,“一征一補”的做法主要借鑒了發達國家實施“生產者責任制”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不僅有利于推動生產者承擔相應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責任,而且可以支持處理企業實現產業化經營,調動生產者、回收經營者和處理企業等各方面參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積極性,形成電器電子產品從生產、銷售到回收、處理的良性循環機制。
相對于非法拆解的幾乎“零成本”,正規處理企業的運輸、處理和環保成本遠高于“游擊隊”,歷來在回收價格上沒有優勢,導致回收量難有提升。對此,多名廢棄家電拆解企業的負責人均向記者表示,《辦法》可望更好地解決環境與經濟之間的矛盾,有效減少企業對廢棄電子回收成本的顧慮,也能促進回收處理產業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生產與回收企業存剪刀差
雖然方向值得肯定,但從實際的操作看,不少企業也表示,最關鍵的是能否解決回收處理體系與鏈條的問題,目前仍難以樂觀。
國家環保部在解讀《辦法》時就表示,“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回收處理機制,淘汰下來的電器電子產品流向分散,絕大部分沒有進入正規的處理企業拆解處理,而是由個體手工作坊拆解,采用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貴金屬,隨意排放廢氣、廢液、廢渣,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危害了人類健康。”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也透露,我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關鍵問題,還是在于回收體系不健全,市民主動交投的意識差,大多賣給走街串巷的小商販或流入二手市場,正規企業回收的渠道太少了。根據我省規劃,“十二五”末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率達到30%,回收的廢家電得到100%無害化處理。
根據《辦法》,解決的思路是想通過“一征一補”,推動生產者承擔相應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責任,形成生產、回收、拆解一體化,這也是在一些發達國家行之有效的經驗。
不過,《辦法》也同時規定,為了有足夠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能力,又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辦法》規定,給予基金補貼的處理企業名單,由財政部、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向社會公布。
以廣東為例,據省環保廳透露,根據報經國家備案同意的《廣東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發展處理規劃(2011-2015年)》,確定全省共6家拆解處理企業,其中珠三角地區3家,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1家,目前除粵東的布點還在建設外,其他的均已建成。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廣東的布點已不算少。國家布局的每個省份一般只設3-5家廢舊電器拆解處理企業,“牌照非常難拿。”
相對于多如牛毛的家電生產企業,為何正規拆解企業僅有6家?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規劃建設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點,按照“布局合理、總量控制、適度競爭”的原則,并遵循規模化、規范化、產業化的原則進行建設,“不建設太多,是為了保證質量,避免拆解企業間惡性競爭和出現二次污染現象。目前這 6個拆解點的拆解能力已經能滿足我省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量,許多點目前還是‘喂’不飽狀態。”
推薦閱讀
近日,連州市法院審結一未成年人網吧上網遇剌身亡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判決未成年嫌疑人李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3年,判決李某監護人賠償被害人親屬各項經濟損失人民幣50萬余元,網吧經營者亦被判處對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7月開征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22/7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