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 // blog.jxgztv.com/583/archives/2301.aspx
新 聞 那 些 事--
“杜絕虛假報道 增強社會責任 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專項教育活動小議
掰著指頭數一數,離開記者新聞采訪一線崗位已有5個年頭,剛好是原來在這崗位干的10個年頭的一半。即使是在這5年里,依然時刻心牽“新聞”啦“采訪”啦那碼子事,也正是如此,結合羅老大以“五百元”大棒相“威脅”所下的命令(注:印象中,其到臺里3年來有如此類的“威脅”還是第一次),回首這15年干新聞和不干新聞的點點滴滴,有些感慨就不由不發。
這15年來,掐頭掐尾,真正讓自己常常惦念的還是做外宣新聞那些事。話說2003年7月的某一天,臺一紙令下,正奔忙于各賓館、會堂各類會議場所的我抽身而出,榮登贛州電視臺“外宣組長”這一寶座,記得清清楚楚的是,任命書特地在“外宣組長”注明:括號—副主任級!本人也由此成為本臺首任“外宣組長”,并榮幸地載入贛州電視臺編年史。
細細回味,其實當時那工作挺簡單的,合起來就一條:組織稿件上中央臺和省臺《新聞聯播》,分開來也就兩條:一是自己組織稿件上中央臺和省臺《新聞聯播》,二是陪央視和省臺各路“英豪”采寫稿件上中央臺和省臺《新聞聯播》,其落腳點就是上中央臺和省臺《新聞聯播》。圍繞這一落腳點,從年頭到年尾開始忙乎了起來。還別說,還就忙乎出了不菲的業績:當年起的連續兩年,上中央臺和省臺《新聞聯播》的數量都是名列全省11個地市的NO.1!與此同時,還忙乎出了不少的心得,隨手拈拾其中記憶特別深刻的,與諸同事共鑒。
印象特深應用的也極為嫻熟的新聞手法應首謂“移花接木大法”。黨XX代表大會召開之際,老區人民歡欣鼓舞,喜迎大會。地點是當年紅軍長征第一渡,方式是傳統的嗩吶,新聞的所有要素已經基本具備,唯一欠缺的是要一細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特寫。具體來說,要一在黨的富民政策下富裕起來的農民,而這農民最好還要能說會道,當然,他的嗩吶也要吹的特別好。可想而知,這人確實難找!不過,沒關系,在央視名記的的提示下,此時“移花接木大法”開始派上了用場。縣歌舞劇團的團長不是長的極像“富裕起來的農民”嗎?其嗩吶更是數一數二,不找他找誰?拍兩特寫,鏡頭前話筒一抬,一條好新聞誕生了!當晚便在中央臺《新聞聯播》和省臺《衛視新聞》中播出,當年還被評為江西廣播電視新聞一等獎,方方面面,皆大歡喜!不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好像那可憐的團長從此在當地有了一雅號:“富裕起來的農民”,而且他從此再也不接受記者的采訪!還好,相對全國13億觀眾,認識團長的人真可以忽略不計!不過,事過多年,還是會不時惦念起他,同時涌上心頭的還有一種情感,它的名稱就叫“愧疚”。
再舉一例。國慶假期,央視約稿,要各地百姓歡慶佳節稿件,其時已至假尾,該開展的活動已經開展完畢,該傳送的歡慶稿件也已經傳送完畢,咋辦?別急,有的是辦法!在資料庫里頭找唄,相信“總有一款適合您”。果不其然,前年正月元宵,贛州城區有大型民俗巡游,場面不錯,畫面拍攝的也不錯,只要稍微改裝的是文字,那可是老本行,拿手好戲!于是乎,約稿任務完成,中央臺播出,年底拿獎金,心情不錯!時過不久,本省有一地市臺傳來噩耗,中央臺發文通報批評并封殺其上稿,原因如出一轍,有人舉報其把資料當新聞!聞聽此訊,在慶幸之余,更有五谷雜味在心頭,當然,也有一種情感在心頭,它的名稱就叫“后怕”。
以上系為心中常惦念的新聞那些事,看適小事,卻常惦念;看無關大雅,卻常涌不安!恰逢全臺上下開展“杜絕虛假報道,增強社會責任,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專項教育活動,孰是孰非,是對是錯,孰可取孰不可取,相信大家心里自有明鑒,無需贅言!是為“杜絕虛假報道,增強社會責任,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專項教育活動個人小議,聊為自勉
回味生活看來還得來大拍客:www.dapaike.com
推薦閱讀
通訊員呂亞軍、杜燾報道 : 近日,陜西銅川王益區開展三比三帶三爭當創先爭優主題實踐活動以來,該區組織部結合實際,深入開展以大討論、大調研、大練兵、樹形象為主要內容的三大一樹活動,進一步加強組織部門自身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大事!大事!贛州電視自曝曾向央視《新聞聯播》送假新聞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10226/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