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曾是人們對互聯網的描述之一。
不過,如今,局面似乎變了。很多情況下,有一些人不僅知道你是誰,甚至還知道你住在哪兒,知道你的賬號和密碼,知道你的上網習慣……
你是不是也和博主一樣接到過這樣的電話,“您好,請問你買基金嗎?”“請問你是不是要做投資?”“請問你在哪哪哪的房子要出售嗎?”很多時候,博主都十分納悶,他們究竟都是從哪得來的這些我的個人信息。
其實這些都表示,你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出去了。根據一項有3000多人參加的調查顯示,有七成網民遭遇過網絡個人信息泄露。對此,國內著名網絡安全廠商瑞星就指出:用戶在網站上注冊和使用時留下的信息是重要來源。“你幾乎所有的信息都有被‘偷看’的價值和可能,地址、性別、年齡、收入、電話、單身與否、網購花銷、上網瀏覽習慣、地理位置等等,對于不法分子來說,幾乎都是搖錢樹。”瑞星安全專家表示。
同時,瑞星安全專家也指出,網民的個人信息泄露,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用戶的賬號、密碼等私密信息,黑客會通過病毒和木馬等惡意程序從用戶處直接竊取;同時黑客還會攻擊網站漏洞,竊取網站服務器上的數據庫,直接竊取用戶密碼,或通過已泄露的密碼去猜測其他網站的密碼。
還有一種情況則是用戶的上網習慣、地理位置等信息,一般都是通過對用戶電腦、手機的掃描和監控獲取。如今,具有此類功能的軟件為數不少,有些會在安裝或操作前告知用戶征得同意,有些則是偷偷進行的。
當然,用戶上網行為的不謹慎,或是密碼過于簡單、易于破解等,也是信息被“偷”的原因。此外,據瑞星安全專家分析,個別網站由于內部員工行竊,也會出現用戶數據泄露事故;而個別中小型非正規的招聘網站,也可能會出賣用戶資料獲利。
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決定草案就在互聯網業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對此博主也暗暗叫好,完善我國網絡立法有利于我國互聯網行業未來發展。而各大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也紛紛表示將貫徹這一決定,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盡職盡力。
瑞星安全專家表示:“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使得網民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對于用戶而言,提高密碼的安全性,實行分級管理,定期修改,不隨意注冊無關網站賬號等,都是面對個人信息泄露可采取的措施。不過,由于普通用戶處于技術和信息的弱勢地位,作為服務提供方的互聯網企業,應負起更大的責任。目前部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還缺乏安全意識,亟待在技術和管理上有所提高,未來還應出臺針對這一決定的具體實施細則和相應的監管措施,進一步提升可操作性。完善網絡立法對凈化互聯網環境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必將促進整個互聯網行業逐漸規范化。作為信息安全廠商,瑞星也希望能夠在網絡信息保護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
推薦閱讀
圖便宜在網絡上訂購機票、酒店,沒想到被騙13萬。近日,海淀警方赴深圳將一名網絡詐騙嫌疑人抓獲。 去年9月17日,劉女士來到海淀分局刑偵支隊報案稱,因為要出國旅游,公司委托自己預訂去馬爾代夫的機票和酒店。為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加強網絡信息保護向個人信息泄露說再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11/20130128/25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