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從任職開始,就密令加快對伊朗主要鈾濃縮設施計算機系統進行網絡攻擊,使美國首次使用網絡戰武器行動的規模不斷擴大。而另一方面,美國卻一直指責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對美實施網絡攻擊。日前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火焰”病毒,也很有可能來自美國人之手。
威力巨大伊近千離心機被攻擊癱瘓
網絡攻擊計劃早在前總統小布什任內就開始進行,代號為“奧運會”,奧巴馬上臺后決定加快對伊朗核設施網絡戰的進攻步伐。2010年夏季,由于一個程序錯誤,美國與以色列專家研制的一個蠕蟲病毒“震網”意外脫離伊朗納坦茲核電站,而散播到全世界的互聯網系統。即使這個事件導致美國網絡戰計劃泄露天機,奧巴馬也沒有改變這個加快進攻的決定。因為有證據顯示美國攻擊確實造成伊朗核設施不斷遭到破壞,奧巴馬決定繼續進行網絡戰。
在接下來數周內,伊朗納坦茲核電站被一波又一波的“病毒”擊中。在這次連環攻擊的末期,伊朗近1000個離心機一度癱瘓,當時伊朗有5000個用于鈾濃縮的離心機。
對這次破壞行動在拖延伊朗制造出核武器的進程上取得多大成果,美國官員評價不一。奧巴馬政府內部官員估計,美國網絡戰將伊朗制造出核武器的日期延后了18個月到2年。但是政府內外的一些專家則持懷疑態度,認為伊朗鈾濃縮水平已經穩步恢復。
報道稱,這是美國首次使用網絡戰武器致使他國基礎設施癱瘓。
環節緊扣
除了靠電腦還得靠間諜
網絡戰雖然也是通過電腦病毒對目標進行攻擊,但對于一個國家的核電站,攻擊則顯得不那么簡單,除了必備的“病毒”,還得依靠最原始的力量——“人力”。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長官邁克·海登稱,完成“戰爭”必須有人鋌而走險,將“病毒”帶進目標。在攻擊伊朗納坦茲核電站的過程中,必須依靠工程師、維修工人(實際上都是美國間諜),以及核電站內其他不知情的人,將控制器——通常是一個“存儲器”連進核電站的網絡。
2008年,開始時的攻擊是小規模的,伊朗人對此并沒有察覺。一位美國官員稱,伊朗人當時只是抱怨零件出問題,或者技術人員維護不當。伊朗人沒有發覺的原因是“病毒”發出的攻擊沒有一次是相同的。而且當“病毒”發動攻擊時,它會向納坦茲核電站的控制室發出“工作正�!钡男盘�。這位官員稱,這是“病毒”最精彩的部分。而美國隨后發現,伊朗方已經開始對其工作人員“炒魷魚”了。
屢試不爽
對伊朗再燃“火焰”
新華社報道稱,一種名為“火焰”的新型電腦病毒近來在中東地區肆虐,這種用于竊取信息的病毒甚至迫使伊朗短暫切斷石油部門和相關設施的互聯網連接。
俄羅斯信息安全企業卡巴斯基實驗室5月28日發布報告稱,“火焰”病毒部分特征與先前攻擊伊朗核設施電腦系統的“震網”蠕蟲病毒相似,伊朗方面當時指責美國和以色列是幕后主使。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美國政府官員告訴美全國廣播公司,美國策劃這次攻擊,但他承認沒有掌握“第一手資料”。多名安全專家認為,現在對攻擊來源下定論為時尚早。
圖解網絡戰
1美國情報部門編寫程序。
2程序由間諜或者某個不知情的工作人員傳入核電站的控制電腦。
3程序收集核電站電腦的信息并傳回情報部門。
4利用該信息,程序員編寫復雜的“病毒”程序。
5通過若干手段,新的程序將再一次傳入核電站的電腦。
6“病毒”開始操控核電站的工作,可以使離心機變快或者變慢,離心機因此變得不穩定,甚至爆炸。
7新的“病毒”變種讓核電站的運行出現更多錯誤。
8伊朗在發現被攻擊后,采取措施保護,但此時新的攻擊已在重新計劃中。
鏈接
中國遭受大量來源美國的網絡攻擊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今年3月20日發布的《2011年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報告》指出:2011年,我國遭受境外網絡攻擊持續增多,境外有近4.7萬個IP地址作為木馬或僵尸網絡控制服務器,控制我國境內近890萬臺主機,比2010年控制主機數增長近1倍,其中美國以9500多個IP地址控制我國境內近885萬臺主機,高居榜首。
推薦閱讀
病毒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伊朗宣稱設計出反“火焰”軟件 據新華社德黑蘭5月31日電 伊朗通信與信息技術部副部長阿里·哈基姆·賈瓦迪31日對國家電視臺表示,伊朗專家已設計出清除“火焰”病毒的軟件。賈瓦迪說,這款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網絡戰規模擴大:伊近千離心機被攻癱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11/20120602/6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