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延伸
只抹淚不出招 “祥林嫂”維權難
編劇田博在微博上大倒苦水,引起不少同行的同感,感慨目前國內影視環境下,編劇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一位編劇說:“行業不規范,沒有相關法律制度,投資商沒良心,全靠自己碰運氣!”
與田博的遭遇相似,前陣子電影《趙氏孤兒》上映時,參與編劇的高璇對于被署名為“前期劇本創作”感到不滿。制片人陳紅對此表示,這是因為合同中止,高璇只寫了一部分劇本的原因。之后,高璇發表了十幾條微博,表示“關于《趙氏孤兒》,我不再有任何個人訴求,今后只談編劇維權”。
縱觀這兩年,編劇維權官司確實不少。如麥家關于《暗算》署名權的訴訟、張雅文關于《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的侵權訴訟等。打著維權大旗的編劇大會也沒少開,拖欠稿費、署名權被剝奪、合同陷阱等,都曾是編劇們集中開火的靶子。影視劇投資商是編劇們的一個重要控訴對象,就像電視劇《茶館》編劇葉廣芩說的,有些影視公司一會兒“哥們義氣得讓你熱淚盈眶”,轉眼就可能“背信棄義得像個流氓”。
早在2008年2月,王興東、程青松等80多名編劇齊聚北京,發表了《2008編劇維權聲明》,要求大眾電影百花獎增設編劇獎。編劇們還曾向廣電總局發出一封公開信,提出三點要求,希望電影審查增設關卡。此外,年年在上海召開的中國編劇年會上都會提到編劇維權,訴苦的編劇大有人在。
這些編劇維權活動的結局,大多不了了之。“在影視產業鏈里,編劇的位置太弱勢,沒有話語權,有求于導演和制片人,很多人就把自己的作品賤賣了。”文化評論家韓浩月認為,編劇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想進入的人太多,特別是沒名氣的編劇想先混出名頭來,簽了霸王合同,版權意識不強,最后只好吃啞巴虧。
此外,編劇也缺少行業組織,絕大部分人是在單打獨斗,也沒有相關機構去幫助他們維權。這也讓業內人士調侃,近兩年編劇的維權行為,更像是一幕情景劇劇情很熱鬧,但并無實質內容。
編劇維權并沒有摸準軟肋,起碼要有助陣的律師團、有罷寫行為,讓對方感到痛處。對此,曾多次主張維權的著名編劇王興東的態度是:“我們不能像祥林嫂一樣光抱怨,要自己拿出實招兒,依法維權,合同為盾。”可是,這樣的實招兒至今也沒有見到,看來編劇們只好依舊繼續充當“祥林嫂”。
推薦閱讀
小向美奈子 前日,日本警方向媒體透露將逮捕再次涉毒的女星小向美奈子,并聲稱已經獲得逮捕狀。昨日小向美奈子接受采訪,呼吁女兒能盡早自首。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東京警方不久前破獲了一個以伊朗男性為中心的秘密>>>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11/20110210/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