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顯示技術何時能夠實現領先?” 這個問題今天終于有了答案——9月19日,在青島舉行的 “首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近100家激光顯示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首次相聚,共謀激光顯示產業的未來。據了解,激光顯示技術也是首次由中國企業主導掌控產業鏈話語權的顛覆性創新技術。

激光顯示作為全球第四代顯示技術,被業界譽為“人類視覺史上的革命”,具有健康護眼和超強的色彩表現力、超大屏幕、節能等傳統顯示技術無法企及的優勢。對于長期飽受日韓顯示技術和產業控制的中國企業而言,蘊藏著實現技術反超的機會。
2007年,不甘受制于人的海信,開啟了激光電視的拓荒之路,當時,沒有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更沒有產品可以參照,所有關鍵技術都需要自己摸索。經過4年試錯之后才找到并確定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鏡頭+抗光屏幕”的激光電視技術路線,最終實現了激光電視“從0到1”的突破。短短五年時間,激光電視解像度從2K到4K,光源從單色到雙色再到三色,尺寸從100吋到300吋再下探到75吋,體現出激光顯示快速發展的技術活力。

中國企業在激光光源、光機模組、整機制造和關鍵器件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術,具備了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這也是中國在顯示領域唯一一項掌握核心技術的產業。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楊旭東處長表示:中國對于激光顯示技術發展非常重視,在十二五期間,激光顯示就列入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在2016年發布的《“十三五”規劃》中,將激光顯示列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顯示項目的首位。在“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明確提出了激光顯示產品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激光顯示產業必將迎來快速發展。

據介紹,相比激光顯示,液晶或OLED的面板工廠設備和廠房投資巨大,動輒投資數百億元,而且生產能耗巨大,產業鏈較長。這些投資最終都會轉嫁到電視機成本上。而激光電視恰恰取消了顯示屏,激光電視的激光器、光路、鏡頭、屏幕等都不是為電視專門投入,投入也遠遠小于LCD、OLED,且產業鏈較短,只要有較好的量的增長,較短的產業鏈上的成本及人力費用會被大幅攤薄。這是激光電視擁有未來的重要原因。

激光電視使電視從“有屏”到“無屏”,砍掉了整機環節前巨量的物化勞動,這在創新理論中,屬于典型的顛覆性創新。打破了成本桎梏的激光電視,已經悄然改變了中國彩電市場的格局。
近年來,中國彩電市場銷售份額增速最快的尺寸已經從55吋轉移至65吋,高端大屏的趨勢已成為行業內的共識。中怡康數據顯示,2018年,激光電視銷售量同比增長483.23%;2019年上半年,激光電視在80吋以上電視銷量占比達到58%。未來,隨著技術不斷更新、價格不斷下降、尺寸不斷下探,激光電視將進一步為液晶和OLED電視設置尺寸和價格的“天花板”,其對于彩電市場格局的顛覆態勢也將愈加明顯。

正如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在發言中說:激光顯示“空間皆顯示”的優勢,使其成為最佳顯示的載體之一,能適應各種場景的應用和視像化生活。我們可以想象,在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只有疊加著這樣特征的激光顯示科技,才會創造出更多令人激動的產品和服務。
推薦閱讀
5年即成大氣候!全球百家激光顯示企業首次集結謀大事 9月19日,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辦,視像協會激光顯示分會、長虹集團、海信集團承辦的 “首屆全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激光顯示是典型的“顛覆性創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