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為容聲的故事已經結束了,但現在我又有新的沖動再次來研究這個重生的企業。”11月2日,在容聲35周年盛典,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現場發表演講時表示,容聲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13年前遭遇一場重大風波之后,近年來逐步走向了重生,其發展變革經驗對中國家電業具有指導意義。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第四次走進容聲深入調研企業發展奧秘。
吳曉波長期關注容聲的發展,在其著作《大敗局2》中曾將容聲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重點案例來剖析。這次是吳曉波第四次來到順德對容聲進行研究,并與其團隊撰寫“容聲之書”,從一個觀察者和記錄者的身份,用文字再現35年間容聲的品牌發展史,解碼其由盛轉衰又走向重生的奧秘。
吳曉波攜“容聲之書”親臨現場為容聲慶生
以下為吳曉波發言內容整理:
剛剛看了對容聲貢獻突出的人物的頒獎,我感慨挺深的。我是做企業史研究的,在中國的產業發展過程中,40年涌現了很多優秀的企業。容聲今年是35周年。大家知道改革開放開啟的標志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而容聲是1983年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注的是農村體制改革,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注的城市體制改革,就是把農村承包制的改革引進到城市里面。
我在寫《激蕩三十年》的時候,把1984年定為企業元年。因為容聲誕生的時候就是改革春風進入到城市以后,在城市里面出現了一群創業的企業家,創辦了聯想、海爾、萬科、容聲等,這些企業全部在1983年到1984年間出現。這是一個特別的時期。
我記得我第一次到容聲來是1994年,那時候容聲是中國最著名的家電品牌。當時有個新華社的記者叫王志綱,寫了一篇文章叫《可怕的順德人》,里面提到了容聲的一個故事。文章說當時容聲的工廠要擴容,但面臨沒有地,怎么辦呢?當時的容奇鎮鎮長把地圖攤開來,指著一個小山坡,說我們把它炸了,給容聲去建工廠。然后這個記者得出結論順德人真可怕。
這個故事可以透露出兩個角色,一個角色是企業家,另外一個角色是廣東的地方政府,對民營企業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當時中國家電行業流傳著兩個“榔頭”的故事。一個是在北方的青島張瑞敏砸冰箱,不合格的不能離開工廠;另外一個是潘寧用錘子敲打出了中國的第一臺雙門雙溫冰箱。
我記得我再一次來到容聲已經是十年后,那時候容聲處于最變幻莫測的時刻,剛剛我們的經銷商也講了對容聲不離不棄。我當時來容聲正處于一個巨大的漩渦中,然后著名的經濟學家周其仁寫了一篇文章叫《可惜了,科龍》,可見當時容聲陷入到非常大的風波中。我也把這些風波也寫進《大敗局2》中,《大敗局2》2007年是我寫的,后來真正走出來的只有2家企業。所以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時間?時間給予人并不是都是光榮,還有很多的磨難、挫折、考驗。
海信進入容聲是2005年,一晃13年就過去了。其實今年初賈總(海信家電集團總裁賈少謙)找我我挺意外的。因為我原來以為在我的研究工作當中,容聲的故事應該已經結束了。但我聽賈總做了很多的介紹以后,讓我又有新的沖動讓我的團隊到這個重生的企業當中調研。說真的,經歷了那么大的一個風波,品牌經歷了巨大的傷害的情況之后,我們經銷商、客戶、員工仍然對這個企業不離不棄,這背后肯定有一些重要的基因存在,那個東西究竟是什么?我們非常高興我們的團隊能夠進入到容聲作一次深入的研究。
從2005年到今天再回過頭來看,中國的家電行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2005年、2006年的時候,京東還是非常小的企業,只有幾千萬的銷售額。但到了2009年京東銷售額已經達到40億人民幣,我們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渠道的變革。也就是說在過去13年中,容聲在渠道上經歷了兩次渠道的考驗,另外在技術的沉淀、產品沉淀上迎來巨大的考驗。
我想今天中國消費者對冰箱的認知與十幾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我們今天的冰箱有很多傳感器技術、除臭的技術、保鮮的技術、節能技術、壓縮機迭代技術,這些概念可能在13年前都是沒有的。我想甚至連模具的技術在10多年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剛剛我還了解到我們有一款冰箱賣到1萬7千元,說明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冰箱這個行業已經掌握了核心技術能力和品牌核心主導權。
今年初,我去參加了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簡稱AWE),我對中國家電協會的姜風理事長說,我對家電行業挺熟的,但我這一次是真正看到家電行業有可能重生的景象。因為在過去很多年,中國家電行業是一個跟進式的行業,通過進口來替代,用市場來換技術,用時間換空間,這是典型的中國企業大打法。然后因為長期的跟進,中國家電行業始終沒有解決在技術核心和品牌主導權方面的問題,我們主要依靠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
容聲35周年推出的養鮮冰箱受業界關注。
但是在今年的AWE,我看到了新的景象。每一家企業都開始回到技術本身,回到產品本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1-2萬塊錢的冰箱,2萬塊錢左右的洗衣機,20萬塊錢的電視機。而且中國的消費者幾乎是全世界最具有購買能力的家電消費群體,美國人9年搬一次家,中國人尤其是二線城市以上的人幾乎是5年半搬一次家。中國的汽車產銷量2700萬臺,美國到去年才1300萬臺。所以中國的內需市場極端繁榮,有非常遼闊的市場空間,中國消費者非常愿意為技術、服務買單。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容聲應該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單品買得最貴的冰箱。在很長時間里,質量、品牌、服務是容聲這家企業的看家本領。我很高興30多年以后,來到這家企業,我們依然能到看到這些基因在這家企業身上依然存在。其實35年只是一個時間節點,是一個有理想的場合。我認為在未來的5-10年內,我們的冰箱行業還會發生新的變化。
我記得3年前去另外一家冰箱公司,那家公司的董事長握著我的手問:吳老師你知道什么是冰箱?冰箱有沒有可能沒有壓縮機?如果汽車能夠沒有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話,為什么冰箱一定需要一個壓縮機?另外,冰箱會不會成為每一個家庭健康膳食的管理工具?因為通過若干個傳感器,我們基本可以知道今天家里有沒有青菜。然后,冰箱能否與周邊區域的農副產品生鮮處于交互的關系,冰冷的冰箱背后應該有新的商業創新的可能性。
我覺得35年前,以潘寧老先生為代表的一代容聲人,用一把榔頭打造出中國第一臺雙門雙溫冰箱;35年后今天,我們新一代容聲人,完全有機會擁有一把新的“榔頭”,它可能叫工業4.0,可能叫黑科技,打造出下一臺真正屬于中國的冰箱。我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推薦閱讀
當代的年輕人,每天坐在辦公室,對著電腦工作是常態,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頸椎病。因此有人因為脖子疼,就在谷歌搜尋一下治療緩解頸椎病的偏方竅門。不點不知道,一點嚇一跳,谷歌上關于頸椎疼的搜索結果倒是挺多,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吳曉波:《大敗局2》中只有兩家企業獲得重生,其中一家是順德容聲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7704.html